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和专利>正文

逃生缓降管的衔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6062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逃生缓降管的衔接构造,涉及一种逃生缓降管制造技 术领域。其包含有固定框架及缓降管,缓降管内径宽适供人体通过,并与固定 框架相连,其中所述的缓降管具有一衔接段,衔接段一端有扣合件,以扣合件 与另一缓降管的扣合件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扣合件把缓降管衔接为一 体,方便于增加缓降管的长度,更具合理性及灵活性。并且,使用该扣合件连 接的缓降管时,底端缓降管与顶端可以倾斜一定角度,其安全功效得以进一步 改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尤其涉及一种逃生緩降管的 緩降管底端藉由扣合件另接一緩降管结合成一改良加长形的逃生緩降管构造。
技术介绍
鉴于建筑物高楼层设计的现有逃生设备,并非完全达致广泛通用性、操作方便及逃生安全等功效的缺失而研究改良,并提供中国台湾第84206580号专利, 一种高楼逃生緩降管的实用方案 一緩降管与一筒座相连续而设置于建筑物上, 令緩降管垂直悬吊,其中緩降管上设有数等间相离的径向环箍,各环箍间的管 体并套结有松紧束带,并且緩降管外围设数轴向支撑带与緩降管上的各环箍相固接。专利技术人仔细研究此逃生设备,其逃生功效是不容否置,但于逃生过程中 逃生者使用此种构造的緩降管,当从逃生入口进入緩降管内腔,由于緩降管是 垂直悬吊于筒座,故逃生于自身重力作用下降速度较快,此方案中虽采用松紧 束带减緩逃生者的下降速度,但实际应用普及化方面,仍具安全性因素之考虑。 另,上述高楼逃生緩降管的緩降管是垂直悬吊于筒座,由于緩降管长度限制, 不能使緩降管斜置成一定角度。总上,现有高楼逃生緩降管,是一固定长度的 緩降管,其系垂直于壁面,若是大楼发生火灾,火苗由阳台窜出,虽然緩降管 为防火材质,但高热仍有可能灼伤人体,并,由于緩降管系呈垂直状态,虽然 仍可安全緩降,但人体垂直緩降之落下速度较快,使用者有可能感到不适与害 怕。是此,本专利技术人积极构思研究,乃着手专利技术出一种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逃生緩降管的制造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逃生緩降 管的衔接构造,藉由扣合件把緩降管衔接为一体,以应对不同楼层的高度设计, 操作方便,构造更臻完善。本技术系为一种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系包含有固定框架及緩降管, 其中緩降管,其内径宽适供人体通过,并与固定框架相连,上述的緩降管具有 衔接段,其藉扣合件与另一緩降管的扣合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扣合件是一连接挂钩,于挂钩开口处设有一安全弹片。所述的连接挂钩为至少两对。所述的另一緩降管是设连接件。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本技术藉由扣合件把緩降管衔接为一体,增加緩降管的长度,直至 能达成所应用楼层的高度;代替以前的一个緩降管就能达成楼层高度设计,相 比之下,扣合件连接的緩降管更具合理性及灵活性。2、 本技术藉由扣合件连接的緩降管,可以不固定緩降管的长度,逃生 者利用緩降管时,顶端固定于楼层阳台或其它方便逃生位置,扣合件接连緩降 管,由楼层底端的人将緩降管向外拉移,緩降管与顶端非垂直状态,而是倾斜一定角度,是此,逃生者于緩降管内降落时,速度就会比垂直状态下减緩,安 全功效得以进一步改良。3、本技术构造合理、緩降管间连接操作方便。平时,緩降管分离放置, 可方便存放及携带;遇有突发事件需从高楼逃生时,又,可迅速连接起彼此分 离的緩降管成为一体。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整体并设置于楼层阳台的状态图3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4是本技术变化实施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m緩降管(ii)衔接段(1A)緩降管衔接段m固定框架扣合件(31)弹片(3A)扣合件(31A)弹片(3B)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 一种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包含有緩降管(1 ) 及固定框架(2),其内径宽适供人体通过,并与固定框架(2)相连。其中,所述的緩降管(1)具有衔接段(11),其藉扣合件(3)与另一緩降 管(1A)的扣合件(3A)连接为一体。该扣合件(3) (3A)为连接挂钩,并且, 于扣合件(3) (3A)于开口处设有一弹片(31) (3U),该弹片(31) (31A) — 端枢接于扣合件(3) ( 3A)上,另一端可以开合,以使扣合件(3) ( 3A)之间 可互相钩合。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整体外观并设置于楼层阳台的状态图。 如图3所示,藉由本技术的扣合件(3) (3A),使緩降管(1)的长度 可以自由增加,改变了现有緩降管长度固定的缺憾。使用时,固定框架(2)顶 端固定于楼层阳台或其它方便逃生位置,藉由扣合件(3) (3A)可多次连接緩 降管(1),再藉由楼层底部的救难人员,将緩降管(1)向外拉移,使原本呈垂 直状态的緩降管(1)由顶端与地面倾斜一定角度,是此,逃生者于緩降管(1) 内降落时,速度就会比垂直状态下减緩,安全功效得以进一步改良。如图4所示,本技术另一緩降管(1A)的扣合件(3A),再进一步更换 为连接件(3B ),该连接件(3B)为扣环,即以緩降管(1 )的扣合件(3 )扣合 连接件(3B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 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逃生缓降管的衔接构造,包含有固定框架及缓降管,其特征在于缓降管,其内径宽适供人体通过,并与固定框架相连,所述的缓降管具有衔接段,衔接段一端有扣合件,以扣合件与另一缓降管的扣合件连接为一体。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合件是一连接挂钩,于挂钩开口处设有一安全弹片。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挂钩为至少两对。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逃生緩降管的衔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降 管设连接件,与另一緩降管的扣合件连接为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逃生缓降管的衔接构造,涉及一种逃生缓降管制造
其包含有固定框架及缓降管,缓降管内径宽适供人体通过,并与固定框架相连,其中所述的缓降管具有一衔接段,衔接段一端有扣合件,以扣合件与另一缓降管的扣合件连接为一体。本技术藉由扣合件把缓降管衔接为一体,方便于增加缓降管的长度,更具合理性及灵活性。并且,使用该扣合件连接的缓降管时,底端缓降管与顶端可以倾斜一定角度,其安全功效得以进一步改良。文档编号A62B1/20GK201291004SQ200820145239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4日专利技术者徐永和 申请人:徐永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逃生缓降管的衔接构造,包含有固定框架及缓降管,其特征在于: 缓降管,其内径宽适供人体通过,并与固定框架相连,所述的缓降管具有衔接段,衔接段一端有扣合件,以扣合件与另一缓降管的扣合件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