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和专利>正文

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50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41
一种逃生装置,适用于安装在建物的墙壁上,并包含基座、导引机构,及滑道机构。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墙壁的内壁面;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的第一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建物外的第二支撑杆,及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引导绳;所述滑道机构包括管道单元,及数个挂钩单元,所述管道单元具有入口段及出口段,所述滑道机构可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管道单元通过所述挂钩单元勾挂于所述引导绳,且所述出口段沿所述引导绳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用户可通过所述管道单元逃出并远离所述建物。

Escap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建筑物上供人员逃生的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逃生装置8,适用于安装在高楼9的一墙壁91的内侧面上,以供人员逃生。该逃生装置8包含一容装座81、一承载架82,及一管单元83。该容装座81安装于该墙壁91内侧面。该承载架82枢接于该容装座81的顶部并能相对于该容装座81枢摆至向外延伸出该墙壁91外侧面,且延伸出该墙壁91外侧面的部分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图未示)。该管单元83包括一个直径大于该通孔的定位环831,以及一连接该定位环831且可伸缩的管本体832。该管本体832具有一受该定位环831围绕的入口部801,及一相反于该入口部801的出口部802。该逃生装置8在未使用时,可将该管单元83以该入口部801朝下且该出口部802朝上的方式压缩收纳于该容装座81内。逃生使用时,将该管单元83从该容装座81取出,并将该管本体832穿过该承载架82的该通孔,通过该定位环831固定于该承载架82上,使该入口部801靠近于该承载架82,而该出口部802受重力向下延伸至地面,此时逃生人员可由该入口部801进入该管本体832,并沿该管本体832向下移动至该出口部802而顺利到达地面。虽然现有的逃生装置8可以让人员从高楼9逃生,但如果邻近高楼9的地面受到火势影响而非安全的区域,例如:油井,或是该管单元83向下延伸的区域中有较大的火势向外蔓延,现有的逃生装置8使用上就相当不安全,或是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
技术介绍
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逃生装置。本技术的逃生装置,适用于安装在建物的墙壁上,并包含基座、导引机构,及滑道机构。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墙壁的内壁面;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的第一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建物外的第二支撑杆,及条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间的引导绳;所述滑道机构包括可伸缩地延伸且界定逃生通道的管道单元、数个设置于所述管道单元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并可勾挂于所述引导绳的挂钩单元,及将所述管道单元的一端限位于靠近所述墙壁的限位件,所述管道单元具有受限位件限制而靠近所述墙壁的入口段,及相反于所述入口段的出口段,所述滑道机构可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滑道机构收纳于所述基座,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相互靠近;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管道单元通过所述挂钩单元勾挂于所述引导绳,且所述出口段沿所述引导绳向下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本技术的逃生装置,还包含枢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并可枢摆突出于所述墙壁外侧且防火的外盖。本技术的逃生装置,每一挂钩单元具有挂钩、连接于所述挂钩下方并横向延伸的连接杆,及两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并连接于所述管道单元的连接条。本技术的逃生装置,所述管道单元具有界定所述逃生通道的伸缩管、数个间隔设置于所述伸缩管的加强环,及数条连接所述加强环的加强条。本技术的逃生装置,所述管道单元具有数个轴向间隔且径向内凸并具有弹性的径缩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导引机构与所述挂钩单元将所述管道单元朝远离所述建物的地方延伸,使所述出口段与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范围皆是远离所述建物而不会受到火势影响。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现有的逃生装置的一个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逃生装置的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一滑道机构在一个收纳状态;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该滑道机构在一个展开状态;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图,说明该滑道机构在该展开状态;及图5是该实施例的该滑道机构的一个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3、4,本技术逃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建物6的一墙壁61上,所述建物6可为一般大楼或是工程建物例如油井等。该逃生装置包含一基座1、一外盖2、一导引机构3,及一滑道机构4。该基座1固定安装于该墙壁61的内壁面,并界定一个可供该滑道机构4容置的容置空间10。该外盖2是由防火的材料制成,并枢接于该基座1的顶部。该外盖2可枢摆突出于该墙壁61外供使用者踩踏使用。该导引机构3包括一个固定于该建物6且相较于该基座1远离该墙壁61的第一支撑杆31、一固定于该建物6外的地面上的第二支撑杆32,及一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支撑杆31与该第二支撑杆32的引导绳33。使该引导绳33是由该第一支撑杆31倾斜向下延伸并连接该第二支撑杆32。配合参阅图5,该滑道机构4包括一可伸缩地延伸的管道单元41、数个沿该管道单元41的轴向间隔排列地连接该管道单元41的挂钩单元42,及一连接于该管道单元41的一端与该基座1间的限位件43。该管道单元41具有一界定一逃生通道40的伸缩管411、数个沿该伸缩管411的轴向等距间隔设置于该伸缩管411的加强环412,及四条彼此等角度间隔环绕排列于该伸缩管411并连接所述加强环412的加强条413。该伸缩管411是采用可防火的布料制成,因此可伸缩,但不以此为限,且具有一受该限位件43限位于靠近该墙壁61的入口段401、一相反于该入口段401的出口段402,及数个沿该伸缩管411轴向间隔且径向内凸并具有弹性的径缩段403。所述加强环412是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用于确保该伸缩管411的管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加强条413为绳子,用于强化该伸缩管411拉伸延长时的强度。每一挂钩单元42具有一个可勾挂于该引导绳33的挂钩421、一个连接于该挂钩421下方并由该挂钩421的相反两侧横向延伸的连接杆422,及两分别设置于该连接杆422两端并连接于对应的该加强环412的连接条423。所述连接杆422用于加强所述加强环412的结构强度。该滑道机构4可在一个收纳状态(参阅图2)及一个展开状态(参阅图3、4)间转换,在该收纳状态时,该滑道机构4压缩收纳于该基座1的该容置空间10内,该入口段401位于该出口段402的下方且两者相互靠近;在该展开状态时,该管道单元41通过所述挂钩单元42勾挂于该引导绳33,该入口段401受到该限位件43限制而位于该引导绳33靠近该第一支撑杆31的一侧,且该出口段402受重力影响沿着该引导绳33向下滑移至靠近该第二支撑杆32。逃生使用时,先将该外盖2枢摆至突出于该墙壁61外,通过具有防火功能的该外盖2,使用者可更加安全地站立于该外盖2上,并逐一将所述挂钩单元42勾挂于该引导绳33上,使该滑道机构4转换至该展开状态。接着,使用者便可从该入口段401进入该逃生通道40,而向下移动至该出口段402。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422与所述加强环412用于支撑该伸缩管411的环状结构,用户在该逃生通道40内移动时该伸缩管411不会大幅变形而影响逃生,所述径缩段403会减缓位于该逃生通道40内的用户的滑落速度,避免用户以过快的速度抵达该出口段402而受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装置,适用于安装在建物的墙壁上,并包含:固定在所述墙壁的内壁面的基座,及能收纳于所述基座的滑道机构,所述滑道机构包括可伸缩地延伸且界定逃生通道的管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还包含导引机构,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的第一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建物外的第二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间的引导绳;所述滑道机构还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管道单元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并可勾挂于所述引导绳的挂钩单元,及将所述管道单元的一端限位于靠近所述墙壁的限位件,所述管道单元具有受限位件限制而靠近所述墙壁的入口段,及相反于所述入口段的出口段;所述滑道机构可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滑道机构收纳于所述基座,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相互靠近;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管道单元通过所述挂钩单元勾挂于所述引导绳,且所述出口段沿所述引导绳向下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装置,适用于安装在建物的墙壁上,并包含:固定在所述墙壁的内壁面的基座,及能收纳于所述基座的滑道机构,所述滑道机构包括可伸缩地延伸且界定逃生通道的管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还包含导引机构,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的第一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建物外的第二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间的引导绳;所述滑道机构还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管道单元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并可勾挂于所述引导绳的挂钩单元,及将所述管道单元的一端限位于靠近所述墙壁的限位件,所述管道单元具有受限位件限制而靠近所述墙壁的入口段,及相反于所述入口段的出口段;所述滑道机构可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滑道机构收纳于所述基座,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相互靠近;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管道单元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