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和专利>正文

逃生缓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21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1:41
一种逃生缓降设备,包含能够供逃生者沿其长向往下滑降的逃生缓降管机构,及安装在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在逃生缓降管机构底端部的对位环、能下移脱离地往上对位嵌置于所述对位环中的缓冲垫单元,及多条能上下弹性拉伸形变地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缓冲垫单元间的弹性带单元。透过所述缓冲机构的所述弹性带单元是可上下相对位移地往下穿入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内并往下穿经所述对位环的结构设计,能确保所述缓冲垫单元每次被使用后,都能够被往上拉引回复到正确嵌装于所述对位环中而封闭所述缓降管单元底端的状态,而能够对下一位逃生者提供稳定且安全的滑降缓冲作用。

Escape Slow Land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scape slow desc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escape slow descent tube mechanism capable of sliding down along the long direction of the escaped person, and a buffer mechanism installed in the escape slow descent tube mechanism. The buffer mechanism comprises a pair of positioning rings installed at the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escape slowdown mechanism, a cushion unit which can move downward and dismount upward and inlaid in the pair ring, and a plurality of elastic band units which can stretch up and down elastically and stretch deformation upward and downward and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escape slowdown mechanism and the cushion unit. The elastic belt unit through the buffer mechanism is a structural design that can move downward and downward relative to the escaping slowdown mechanism and through the alignment ring downward, ensuring that the cushion unit can be pulled upward to return to the state of being correctly embedded in the alignment ring and closing the bottom end of the slowdown tube unit, while being able to move downward. Bit escapees provide a stable and safe sliding buf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缓降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供自高处缓降逃生的逃生缓降设备。
技术介绍
参阅图1,逃生缓降设备100是许多高楼层建筑物常见的逃生设备,其构件包括一个自高处往下垂悬的缓降管单元101,及一个设置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开口下方的缓冲垫102。该缓冲垫102是经由多条沿其周缘间隔分布的弹性带103而固定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当逃生者自该缓降管单元101往下滑降逃生时,能通过所述弹性带103的拉伸弹力,吸收缓冲该逃生者的滑降重力,避免逃生者直接落地受伤。但是该逃生缓降设备100使用时,为了使该缓冲垫102尽量靠近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开口,所以固接在该缓冲垫102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间的所述弹性带103的长度都相当短,所以弹性拉伸长度非常有限,当逃生者滑降踩踏该缓冲垫102下降而迫使所述弹性带103弹性拉伸时,只能在该缓冲垫102与该缓降管单元101底端间构成很小的开口,且该缓冲垫102通常不能下降至靠抵于地面,而不方便逃生者离开该逃生缓降设备100。所以目前的逃生缓降设备100的缓冲结构设计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逃生缓降设备。本技术逃生缓降设备,能供逃生者自高处缓降逃生。所述逃生缓降设备包含逃生缓降管机构,及安装在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的缓冲机构。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且能够供所述逃生者沿其长向往下滑降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单元。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同轴安装固定在所述缓降管单元底端部的对位环、能下移脱离地往上对位嵌置于所述对位环中的缓冲垫单元,及多条沿所述缓降管单元周缘间隔分布且能上下弹性拉伸形变地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缓冲垫单元间的弹性带单元,每一弹性带单元是以其顶端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且往下穿过所述对位环,而以其底端固接于所述缓冲垫单元,所述缓冲机构能相对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在以所述缓冲垫单元往上对位嵌装于所述对位环中的收合状态,及缓冲状态间变化,位于所述缓冲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单元是被沿所述缓降管单元滑降的所述逃生者下推脱离所述对位环,且所述弹性带单元被所述缓冲垫单元往下弹性拉伸。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每一弹性带单元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往下弹性拉伸形变的弹性带体,及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带体底端的拉引带体,所述拉引带体是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而往下穿过所述对位环,并固接于所述缓冲垫单元。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每一弹性带体具有两个能拆离地分别扣接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拉引带体顶端部的扣环。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冲垫单元包括具有缓冲弹性的缓冲垫体,及包覆在所述缓冲垫体外的套体,每一弹性带单元的所述拉引带体底端部是固接于所述套体。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套体具有使所述缓冲垫体局部外露的顶端开口,所述缓冲垫体具有多个间隔分布且上下延伸外露于所述顶端开口的止滑凸部。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降管单元包括上下延伸且用于供所述逃生者沿其内部往下滑降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体、多个沿所述缓降管体长向间隔分布并固定在所述缓降管体而将所述缓降管体径向撑开的环圈,及多条沿所述缓降管体周缘间隔分布且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环圈的支撑带。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降管体具有多个沿其长向间隔分布,且能被滑降通过的所述逃生者顶撑而弹性径扩变形的弹性收束段。本技术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所述缓降管体的所述收束段是分别介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环圈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缓冲机构的所述弹性带单元能上下相对位移地往下穿经该对位环的结构设计,能确保该缓冲垫单元每次被使用后,都能够回复到正确嵌装于该对位环中而封闭该缓降管单元底端的状态,而能够对下一位逃生者提供稳定且安全的滑降缓冲作用。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现有逃生缓降设备的不完整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逃生缓降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一个缓冲机构位于一个缓冲状态时的情况;图5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局部侧剖图;及图6是该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图,示意说明一位逃生者滑降至驱使该缓冲机构变化至该缓冲状态时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6,本技术逃生缓降设备3的实施例,适用于安装架设在一栋建筑物(图未示)高处,并能自该建筑物往下垂悬展开,以供逃生者900往下滑降逃生。该逃生缓降设备3包含一个逃生缓降管机构4,及一个安装在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的缓冲机构5。该逃生缓降管机构4包括一个顶座41,及一个安装于该顶座41且自该顶座41往下垂悬展开的缓降管单元42。该缓降管单元42具有一个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固接于该顶座41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体421、多个沿该缓降管体421长向间隔分布且同轴固定于该缓降管体421的环圈423,及多条沿该缓降管体421周缘间隔分布且自该顶座41往下延伸并固接于所述环圈423与该缓降管体421的支撑带424。所述环圈423能将该缓降管体421径向撑开,而方便该逃生者900往下滑降通过。该缓降管体421是由可挠曲形变的防火布料制成,具有多个沿其长向间隔分布且内径小于所述环圈423内径,并能被逃生者900径向往外弹性顶撑外扩的弹性收束段422,所述弹性收束段422是介于上下间隔的所述环圈423间。该缓降管单元42平常不使用时,能够通过轴向收合该缓降管体421的方式,将整个缓降管单元42收合于该顶座41中。由于将该缓降管单元42能收合于该顶座41中为现有技术,且非本技术改良重点,因此关于该缓降管单元42的收合方式与收合型态不再详述。参阅图3、4、5,该缓冲机构5包括一个上下延伸且同轴安装固定在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部中的对位环51、一个可往下脱离地往上嵌置于该对位环51中的缓冲垫单元52,及多个沿该缓降管体421周缘间隔分布且上下延伸连接于该缓降管单元42与该缓冲垫单元52间的弹性带单元53。该对位环51会将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部径扩撑开,以供该逃生者900(示于图6)能顺利往下穿过。该缓冲垫单元52具有一个缓冲垫体521,及一个包覆套设在缓冲垫体521外的套体523,该套体523具有一个使该缓冲垫体521顶部局部外露的顶端开口524,该缓冲垫体521具有多个间隔分布且上下突伸外露于该顶端开口524中的止滑凸部522。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垫体521是由泡棉制成,但是实施时也可改为其它常见的弹性缓冲材料。所述弹性带单元53是分别安装定位于所述支撑带424的特定高度处,并往下延伸穿入该缓降管体421底端部内且往下穿过该对位环51,而固接于该缓冲垫单元52。每一弹性带单元53具有一个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部可拆离地安装固定于各自的该支撑带424的弹性带体531,及一个可拆离地连接于该弹性带体531底端部并往下延伸穿入该缓降管体421中且往下穿过该对位环51而固接于该缓冲垫单元52的拉引带体533。该弹性带体531为可被往下弹性拉伸变形的材质,例如弹性橡胶,该拉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缓降设备,能供逃生者自高处缓降逃生,包含逃生缓降管机构及缓冲机构,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且能够供所述逃生者沿其长向往下滑降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同轴安装固定在所述缓降管单元底端部中的对位环、能下移脱离地往上对位嵌置于所述对位环中的缓冲垫单元,及多条沿所述缓降管单元周缘间隔分布且能上下弹性拉伸形变地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缓冲垫单元间的弹性带单元,每一弹性带单元是以其顶端固定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且往下穿过所述对位环,而以其底端固接于所述缓冲垫单元,所述缓冲机构能相对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在收合状态及缓冲状态间变化,位于收合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单元嵌装于所述对位环中,位于所述缓冲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单元是被沿所述缓降管单元滑降的所述逃生者下推脱离所述对位环,且所述弹性带单元被所述缓冲垫单元往下弹性拉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缓降设备,能供逃生者自高处缓降逃生,包含逃生缓降管机构及缓冲机构,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包括上下延伸且能够供所述逃生者沿其长向往下滑降的中空管状的缓降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同轴安装固定在所述缓降管单元底端部中的对位环、能下移脱离地往上对位嵌置于所述对位环中的缓冲垫单元,及多条沿所述缓降管单元周缘间隔分布且能上下弹性拉伸形变地上下延伸连接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与所述缓冲垫单元间的弹性带单元,每一弹性带单元是以其顶端固定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且往下穿过所述对位环,而以其底端固接于所述缓冲垫单元,所述缓冲机构能相对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在收合状态及缓冲状态间变化,位于收合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单元嵌装于所述对位环中,位于所述缓冲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单元是被沿所述缓降管单元滑降的所述逃生者下推脱离所述对位环,且所述弹性带单元被所述缓冲垫单元往下弹性拉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缓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弹性带单元包括上下延伸且以其顶端安装于所述逃生缓降管机构并能往下弹性拉伸形变的弹性带体,及以其顶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带体底端的拉引带体,所述拉引带体是能相对上下位移地往下延伸穿入所述缓降管单元内而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