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1591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质量流量计、混合器、微量化学泵、汽化器、反应器、恒温箱、色谱仪、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液面控制装置、湿式流量计和温控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程序升压、程序流量、程序升温的条件下进样,并带有色谱仪接口及工作站,具有自动液面控制的气液分离器以及不掉压取液特点,带有独立的冷凝器制冷系统(室温~-20度),配有保障和安全保护系统以及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所配备的软件测控系统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只需经过必要的设置后,仪器便会自动完成后续实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结构设计合理,整体人性化设计,可实现多种功能的精确测控与分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加氢反应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是一 种可程序升压、程序升温、程序流量控制的在线反应色谱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加氢反应为在催化剂参与的条件下,进行还原的过程。1897年,法国人P.萨巴蒂 埃首先研究了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在镍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1902年,在德国建成了第 一套加氢工业装置;1904年,俄国的B.H.伊帕季耶夫提出在加压下进行加氢过程。此后, 加氢过程的应用获得迅速的发展。1913年,用哈伯-博施法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1923年, 先后开发了用费托法由氢和一氧化碳合成液体燃料,和由一氧化碳高压加氢合成甲醇等方 法;19 年,用柏吉斯法由煤加氢液化制取液体燃料。60年代后,炼油厂广泛采用加氢精制 工艺,以提高油品质量。目前,加氢过程已经是化学工业和石油炼制工业中最重要的反应过程之一,人们 对于加氢反应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氢反应装置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项巨大的 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加氢反 应装置,其物料可以是多种气体与液体,并配有混合器、汽化器、反应器、取样装置及结构系 统化设计,可程序加压(0 IOMPa)、程序升温、程序流量、独立冷凝器(室温 -20°c )、气 液分离器并带有自动液面控制,使用该装置,用户可自行设定反应程序,在无人看管的情况 下自动执行操作过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质量流量计、 混合器、微量化学泵、汽化器、反应器、恒温箱、色谱仪、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液面 控制装置、湿式流量计和温控仪,压力传感器和质量流量计组成两路气路,其中一路气路由 第一工作气源入口经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质量流量计与混合器通过管路相连通;另一路 气路由第二工作气源入口经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质量流量计与混合器通过管路相连通; 混合器的出口分别与微量化学泵的出口和汽化器通过管路相连通,汽化器依次与反应器、 六通阀、冷凝器、气液分离器通过管路相连通;微量化学泵的入口通过管路与储液罐相连 通;六通阀的第三接口分别与反应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入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六通阀的第 一接口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分别与色谱仪的出口、色谱仪的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接;六通阀 的第二接口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通过管道相连接;六通阀的第四接口为放空口 ;制冷系统 中的制冷泵的出口、制冷泵的入口分别与冷凝器的侧口一、冷凝器的侧口二通过管路相连 通;湿式流量计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湿式流量计的另一端为放空 口,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收集瓶相连通;气液分离器上面带有液面控制装置,液面控制装置带有压差传感器和气动调节器,压差传感器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另一端 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气液分离器内的液面高度产生的压力差来控制气动调节器的 打开或关闭,第一温控仪、第二温控仪分别与计算机连接、谱图通过计算机显示。本技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显著的优点和效果由于技术采用独特的设计流程、总体结构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地体现加氢反 应的实质,特别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程序加压、程序升温、程序流量在线反 应色谱的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其中汽化器与反应器之间通过一个过渡室(可单独控制温 度)进行温度衔接,以保证汽化后的液体不再冷凝进入反应器,另外反应器分三段(上、中、 下)控温,可移动式拆卸结构,并采用放热反应自适应系统,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将反应 热消除,以达到尽可能的缩小稀释比。同时取样在反应管之中,其产物可实现在线色谱分析 或离线色谱分析,在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本技术可实现DCS系统控制 实现压力、流量、温度,液面程序控制。本技术采用压力调节阀在自动压力变化并可自动升压、流量控制可程序控 制、温度升温程序控制,并带有色谱仪接口及色谱工作站,并有自动液面控制的气液分离器 以及不掉压取液功能,设计了独立的冷凝器制冷系统(室温 _20°C ),具备工作保障和安 全保护系统以及环境安全监控系统,所配备的软件测控系统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只需经过 必要的设置后,仪器便会自动完成后续实验工作,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 省了人力配备。整体人性化设计,结构合理,可实现多种功能的精确测控与分析。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工作气源入口 2、第二工作气源入口 3、第一压力传感器 4、第二压力 传感器 5、第一质量流量计6、第二质量流量计 7、混合器 8、微量化学泵 9、储液罐 10、汽化器11、反应器12、恒温箱13、六通阀14、色谱仪15、冷凝器16、气液分离 器 17、液面控制装置18、制冷系统19、制冷泵20、第一温控仪21、第二温控仪22、 湿式流量计23、收集瓶701、混合器的出口 801、微量化学泵的出口 802、微量化学泵 的入口 1101、反应器的出口 1301、六通阀的第一接口 1302、六通阀的第二接口 1303、 六通阀的第三接口 1304、六通阀的第四接口 1305、六通阀的第五接口 1306、六通阀的 第六接口 1401、色谱仪的出口 1402、色谱仪的入口 1501、冷凝器的入口 1502、冷凝器 的侧口一 1503、冷凝器的侧口二 1601、气液分离器的入口 1602、气液分离器的出口 1701、压差传感器 1702、气动调节器1901、制冷泵的出口 1902、制冷泵的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 如后。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质量流量计、混合器、 微量化学泵、汽化器、反应器、恒温箱、色谱仪、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液面控制装 置、湿式流量计和温控仪,压力传感器和质量流量计组成两路气路,其中一路气路由第一工作气源入口 1经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质量流量计5与混合器7通过管路相连通;另一路 气路由第二工作气源入口 2经第二压力传感器4、第二质量流量计6与混合器7通过管路相 连通;混合器7的出口 701分别与微量化学泵8的出口 801和汽化器10通过管路相连通, 汽化器10依次与反应器11、六通阀13、冷凝器15、气液分离器16通过管路相连通;微量化 学泵的入口 802通过管路与储液罐9相连通;六通阀的第三接(1303分别与反应器11的出 口 1101和冷凝器15的入口 1501通过管路相连通;六通阀13的第一接口 1301和六通阀13 的第六接口 1306分别与色谱仪14的出口 1401、色谱仪的入口 1402通过管道相连接;六通 阀的第二接口 1302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 1305通过管道相连接;六通阀的第四接口 1304为 放空口 ;制冷系统18中的制冷泵19的出口 1901、制冷泵的入口 1902分别与冷凝器15的 侧口一 1502、冷凝器的侧口二 1503经管路相连;湿式流量计22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6的 入口 1601通过管路相连通,湿式流量计22的另一端为放空口,气液分离器16的出口 1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质量流量计、混合器、微量化学泵、汽化器、反应器、恒温箱、色谱仪、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液面控制装置、湿式流量计和温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质量流量计组成两路气路,其中一路气路由第一工作气源入口(1)经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质量流量计(5)与混合器(7)通过管路相连通;另一路气路由第二工作气源入口(2)经第二压力传感器(4)、第二质量流量计(6)与混合器(7)通过管路相连通;混合器(7)的出口(701)分别与微量化学泵(8)的出口(801)和汽化器(10)通过管路相连通,汽化器(10)依次与反应器(11)、六通阀(13)、冷凝器(15)、气液分离器(16)通过管路相连通;微量化学泵的入口(802)通过管路与储液罐(9)相连通;六通阀的第三接口(1303)分别与反应器的出口(1101)和冷凝器的入口(1501)通过管路相连通;六通阀的第一接口(1301)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1306)分别与色谱仪(14)的出口(1401)、色谱仪的入口(1402)通过管道相连接;六通阀的第二接口(1302)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1305)通过管道相连接;六通阀的第四接口(1304)为放空口;制冷系统(18)中的制冷泵(19)的出口(1901)、制冷泵的入口(1902)分别与冷凝器(15)的侧口一(1502)、冷凝器(15)的侧口二(1503)通过管路相连通;湿式流量计(22)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1601)通过管路相连通,湿式流量计的另一端为放空口,气液分离器的出口(1602)通过管路与收集瓶(23)相连通;气液分离器(16)上面带有液面控制装置(17),液面控制装置带有压差传感器(1701)和气动调节器(1702),压差传感器(1701)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1601),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出口(1602),通过气液分离器(16)内液面高度产生的压力差来控制气动调节器(1702)的打开或关闭,第一温控仪(20)、第二温控仪(21)分别与计算机、谱图显示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铁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先权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