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乔治专利>正文

片状材料特别是金属板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5033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片状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空气接触时会膨胀的胶黏剂(4)层施覆于模具(1)的底座支撑件(2)上;将片状材料(6)放置在该胶黏剂(4)层上;用具有至少一个型腔(31、31’)的阴模(3)使该模具(1)密合,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胶黏剂(4)膨胀,从而在片状材料(6)上形成阴模(3)的形状;然后打开模具(1),并取出成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工业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可 延伸至非金属片状材料,例如具有各种组成如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PVC、聚乙烯和类似材 料的塑料片,以及天然和合成皮革、木板和胶合板、织物、纸张和类似材料。
技术介绍
如所知,金属片的成型方法包括将板置于由两个半模组成的成型压机中。规定为 阴模的第一半模具有多个型腔,规定为阳模座的第二半模具有多个突起部(凸模),其设计 成能嵌入到阴模型腔中,以使放置在两个半模之间的板变形并成型。这两个半模通过电制 动、液压制动或气压制动等合适机构的手段进行移动。该成型方法较为复杂并且成本高,原因在于必须具备与阴模型腔对齐的多个凸模 的阳模座的结构复杂,并且模具的制动机构以及必须保证压力以使放置在两个半模之间的 板变形的电力系统或液压系统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来克服该技 术中的缺点,所述方法实用、灵活、成本低并且易生产。该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来达成,其各项特征在独立权利要求1中要求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实施方案公开于各从属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片状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空气接触时会膨胀的胶黏剂层施覆于模具的底座支撑件上;-将片状材料放置在该胶黏剂层上;-用具有至少一个型腔的阴模与该模具加压密合,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胶黏剂膨 胀,从而在片状材料上形成阴模的形状;然后-打开模具,并取出成型件。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其能省去模具的移动系统,并能节省移动 模具所需的机械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能节省模具的结构和材料。事实上,不需要阳模 座,并且可以使用价廉的材料例如木板、PVC和类似材料来制造模具的底座支撑件和阴模。此外,底座支撑件可以为成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非刚性产品,例 如皮革、纸张、织物、无纺布、塑料膜和类似产品。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阴模可具有任意形状的槽口,事实上,成型是通过 胶黏剂的塑性变形(膨胀)来实现的,与阴模的构型无关。附图说明通过如下的示于附图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所述说明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非限制其实施方案,附图中图1 图3为分别示出本专利技术成型方法的三个步骤的三幅示意性剖视图;图4为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成型的多层板的剖视图;图5和图6为分别示出本专利技术成型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两个步骤的两幅示意性 剖视图;图7为用图5和图6的方法成型的金属板的剖视图;图8为用图5和图6的方法得到的下脚料。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说明通常以数字⑴标出的模具。模具(1)包括底座支撑件(2)和凹半模或称阴模(3)。阴模(3)具有表面(30), 其中具有至少一个成型腔(31、31’)。该图的例子仅以示意性的方式示出一个具有矩形截 面的第一腔(31)和一个具有半圆形截面的第二腔(31’)。支撑件(2)具有平坦表面(20), 其面对阴模⑶的成型表面(30)。将胶黏剂(4)施覆于底座支撑件(2)的平坦表面(20)上,并通过接触空气产生化 学反应来膨胀。可通过刮铲来施覆胶黏剂(4)以获得均勻的层。最好该胶黏剂(4)层必须 足够薄以避免产生胶黏剂内部不与空气接触从而不能变干的部分。举例来说,该胶黏剂(4) 层必须具有低于IOmm的均勻厚度。由于胶黏剂变干的时间与空气的湿度成反比,可使用喷嘴(50)在胶黏剂(4)上喷 洒水雾(5)来加速成型过程。优选使用的胶黏剂(4)为单组分聚氨酯类黏合剂,其黏度为大约70,OOOcps,比重 为大约1.4g/m3。具体而言,可使用由网状聚异氰酸酯树脂获得的触变性(tissotropic)聚 氨酯类黏合剂。这种类型的黏合剂由于其填充效果并因为其能保证不受气候影响的胶黏 而被广泛用于建筑业。举例来说,可使用常见于市场的如下品牌的黏合剂=Prochimica的 Kostrufiss-R , Otto Chemie 的 Ottocoll Rapid 和 Saratoga 的 C0NSTREDIL 。参考图2,在施覆胶黏剂(4)之后,将待成型的板(6)放置在该胶黏剂⑷层上,然 后通过在板(6)上放置阴模(3)来密合模具(1)。随后,将模具(1)紧固以抵抗胶黏剂(4) 的膨胀力。如图3所示,黏合剂⑷膨胀10 15分钟的一段时间。结果,黏合剂⑷的膨胀 使得板(6)在阴模(3)的腔(31、31’)内部弯曲。胶黏剂⑷的膨胀必须能填满由阴模(3) 的腔(31、31’ )界定的空间。然后将模具(1)打开,将由底座支撑件(2)、胶黏剂(4)层和成型的板(6)构成的 多层板(100)取出。如图4所示,板(6)根据阴模的腔(31、31’)而适当地成型。板(6)具有与阴模的 腔(31,31')相应的两个凸缘(61,61')和各自的槽(62、62,)。下文中,相同的组件或与已描述的组件相应的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而省 去它们的详细说明。为获得成型板而不是多层板,可对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进行改进,如图5和图6所7J\ ο将防黏材料⑶放置在胶黏剂⑷层和板(6)之间以防止胶黏剂⑷黏附于板(6)的表面。防黏材料(8)例如可为塑料材料片如聚乙烯片,还可为施覆于板(6)下表面的 涂料或底漆。有利的是,可将第二防黏材料(7)放置在底座支撑件(2)和胶黏剂(4)之间。这 样,底座支撑件(2)可在以后的操作中重复使用,并可直接为成型压机的板。在得自胶黏剂(4)的膨胀的成型方法的最后,将成型板(6)(如图7所示)连同下 脚料(9)(如图8所示)从模具(1)中取出,该下脚料(9)是位于两层膜(7、8)之间的已固 化胶黏剂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各种更改和改进,而仍落入所附权 利要求书的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片状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空气接触时会膨胀的胶黏剂(4)层施覆于模具(1)的底座支撑件(2)上;-将片状材料(6)放置在该胶黏剂(4)层上;-用具有至少一个型腔(31、31’)的阴模(3)使该模具(1)密合,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胶黏剂(4)膨胀,从而在片状材料(6)上形成阴模(3)的形状;然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件(100;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T 2007-12-6 AN2007U000028片状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空气接触时会膨胀的胶黏剂(4)层施覆于模具(1)的底座支撑件(2)上;-将片状材料(6)放置在该胶黏剂(4)层上;-用具有至少一个型腔(31、31’)的阴模(3)使该模具(1)密合,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胶黏剂(4)膨胀,从而在片状材料(6)上形成阴模(3)的形状;然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件(100;6)。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胶黏剂(4)为单组分聚氨酯类黏合剂。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胶黏剂(4)的黏度为大约70,000cps,比重为大约 1. 4gr/m3。4.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胶黏剂(4)包括由网状聚异氰酸酯树脂获得 的触变性聚氨酯。5.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胶黏剂(4)通过刮铲来施覆,以获得 均勻的胶黏剂层。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覆于该底座支撑件(2)上的该胶黏剂 ⑷层的厚度低于10mm。7.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胶黏剂(4)层上喷洒水雾(5)来加 速胶黏剂的变干过程。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德尔马斯特罗
申请(专利权)人:A乔治PA弗拉皮奇尼W阿尔皮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