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凹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305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将杆状凹件(10)紧固到杆状凸件(1)上的义齿上部结构,提出在 套(11)上模制出至少一个固位件(14、141、142),所述固位件具有大致 沿上下齿咬合方向的取向。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14、141、142)在所述套 (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在其横截面上具有带连接颈部(144、147)的 头部(143、148)。在这种方式下,在所述连接颈部的两侧上形成固位根切 部(145、146)。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的连接颈部模制成相对于所述套的中 凸线偏离。以这种方式制造的杆状凹件在较小的安装高度上通过使固位力加大 而具有增强的固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义齿上部结构(dental-prosthetic supra-construction)紧固在杆状凸件(bar projection)上的杆状凹件(barmatrix)。
技术介绍
杆状凹件是杆状附着体(bar attachment)的一部分,利用所述杆状附着体,将部分假体(prostheses)或全部假体以种植-固位方式固持在下颌或上颌上。这种杆状附着体包括杆状凸件和杆状凹件。杆状凸件为精加工的锚固件,其包括在种植体(implants)之间延伸并在口部彼此堵住所述种植体的横杆(crosspiece)。这种带有用于紧固在所述种植体上的紧固装置的整个横杆称为杆状凸件。杆状凹件被结合到牙齿假体的可拆卸部分上。杆状凹件常称为杆状滑块(bar rider),杆状凹件包括设有合适的固位件(retention element)的套,以便实现在义齿上部结构中的锚固。在现代的上部结构中,应当设有金属支撑结构,在金属支撑结构上固持有由塑料制成的真正的上部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称为铸模件(castmodel)。所述铸模件包括用于将所述铸模件连接到塑料结构的开口 ,所述开口称为所谓的聚合窗(polymerisation window)。在研发(经常是由牙科医生做出)本身主要关注杆状凹件与杆状凸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已经忽略了杆状凹件在义齿上部结构中的锚固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基本上仅发生在牙科实验室,而牙科实验室自身所关注的是义齿上部结构的制造。然而,实际上在制造义齿上部结构时,已经发现固位件仅能提供(accommodate)作用于杆状凹件的套上的不足够的固位力,因为出于设计考虑能使固位件保持得极小。杆状凹件的结构通常设计成这样一种套,即,套的横截面至少大体呈U形且实际上总是沿着顶线(apex line)具有在颊舌方向延伸的纵向面,这些纵向面沿颊舌方向所具有的最大延伸使得所述纵向面不超过所述套的宽度。这是必要的,因为若不这样的话,义齿上部结构或牙齿结构的壁厚就会太薄,或者会伸出到其外。这种杆状附着体是由Hans Dolder博士研发的,并提出一种用于固持并非仅以单纯齿龈方式支撑的义齿的解决方案。如前述,Dolder杆已经证明其将风行多年。例如,在EP 1192916中示出了Dolder杆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将凹件紧固到起到杆的作用的凸件上但不与弹性机械固位件发生作用,而是与形状上适合于所述杆并由套包围的永久磁体发生作用。此外,采用这种方案,这些固位件沿颊舌方向(manner) —体地形成,并形成沿侧向一体成型的细长突缘(lug)的形状。在此,所述义齿上部结构的锚固也只是初步实现。从DE-3009758A获知的杆状凹件包括具有多个销钉的套,这些销钉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套上并沿上下齿咬合方向延伸。由此可获得的固位力是最小的。与此相反的是根据DE-29609304U的常规方案,其中,杆状凹件形成为带有多个翼部的套,这些翼部沿颊舌方式一体地形成。完全不同的是这样一种杆状凸件,其实际上一体地形成于患者上,与所述杆状凸件相应的还有,形成为横截面呈矩形的U形套的杆状凹件,且所述凹件与所述凸件彼此结合(mould)在一起。因此,根据US 2003/0211444的这种方案不能与Dolder杆结合。最后,从US 4209 904获知的杆状凹件由多个可置于Dolder杆上的滑块形成,其中这些滑块具有套部,在套部上一体形成沿上下齿咬合方向弯曲的短小突出部(tab)。这种方案本身仅适用于不具有铸模件的上部结构,因而上部结构无需金属加强件。如果所述短小突出部定位在牙齿的颚骨面(pallatinal surface)非常靠近所述杆延伸的位置处,则这些固位的短小突出部必定要被磨掉,由此大大地削弱了固位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前述类型的杆状凹件,以便可增加从杆状凹件至义齿上部结构的固位力,同时不会削弱杆状凹件上所附着的义齿上部结构,或者不必接受现有技术的其它缺陷。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凹件可实现这个目的。所述固位件的连续设计使得牙科技师能通过打磨使所述固位件在任何位置都可适用于给定的环境,而不会致使套被损坏、致使结构被削弱或者致使其它负面影响。对于制造义齿上部结构的牙科实验室的技师而言,在多数情况下在上下齿咬合方向上可获得明显更大的空间。因为在使用时产生的力基本上以上下齿咬合的方式起作用,然而有必要使多个固位件或至少一个固位件具有偏离上下齿咬合方向的根切部(undercut)。附图说明在附图中以简化的方式表现本专利技术主题的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通过随后的说明来解释。在附图中图1是紧固到两个种植体上的Dolder杆的立体图。图2表示杆状凹件的第一实施例在垂直于其纵向取向的断面。图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图4示出了在特殊方式下采用的杆状凹件的局部侧视图。图5示出了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设计的杆状凹件的特别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设计的杆状凹件的特别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以縮小比例示出了的常规类型的杆状凹件。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讨论图7,其中常规杆状凹件以横截面示出。杆状凹件形成夹紧部,利用所述夹紧部将整个假体或部分假体固持在杆状凸件上。因此,在已插入的状态下,根据图l,部分假体或全部假体将完全覆盖Dolder杆。因此,所述杆状凹件的长度最大程度地对应于横杆或杆2的长度。在此用附图标记A来表示实际的杆状凹件。杆状凹件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细长套B。因为,如上所述,该套设置在杆状凸件l的横杆2上,所以该套也常称为滑套(ridersleeve)。滑套B沿长度方向在两侧由夹紧壁C限定。所述夹紧壁汇合到支承弓部。在所述支承弓部的区域中一体地形成有固位件E。这些固位件的6路线以颊舌方向精确地延伸。由于义齿上部结构的力基本沿上下齿咬合方向 延伸,因而该方向本身并非是重要的,而所述固位件的尺寸才是重要的。采 用前述设计,固位件的尺寸是不可能增大的,这是因为固位件的尺寸增大会 导致超出两个夹紧壁之间的宽度。在图2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以沿杆状凹件的取向的横截面来表示。用附图标记10来表示整个杆状凹件。所述杆状凹件包括套 或滑套11,在此所述套又包括两个纵向延伸并大致平行布置的夹紧壁.12。 在此,两个夹紧壁12也是汇合到支承弓部13。在支承弓部13上必须具有至 少一个基本上沿上下齿咬合方向取向的固位件14。由此,固位件14必须形 成为,使至少一个偏离上下齿咬合方向的根切部上升。由于在咀嚼运动时, 作用在牙齿上部结构上不仅有沿上下齿咬合方向的力,而且还有不同于该方 向并基本沿颊舌方向作用的分力,所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14基本沿上下齿咬合方向延伸的设置方式是极其有益的,这是因为也可以按照最佳方 式来提供这些分力。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固位件。实际上,第一固位件仅沿 上下齿咬合方向取向,并由附图标记141来表示。该第一固位件141在杆状 凹件1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或者在套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一固位件141 基本具有的横截面形状为形成有头部143,并且与支承弓部13在颈部144 上连接为单一部件。借助于第一固位件的颈部144,在两侧上形成能够以形 状匹配的方式(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状凹件(10),用于将义齿上部结构紧固至杆状凸件(1)上,该杆状凸件即为Dolder杆,其中所述杆状凹件具有套(11),所述套的横截面至少以近似U形方式弯曲,所述套能固持到所述杆状凸件上,且在所述套上设有用于使义齿上部结构固位的至少一个固位件(1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14、14′、14″;141;142)是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套上的一个部分,并具有基本沿上下齿咬合方向的取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14;14′、142)在所述套(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的横截面呈具有连接颈部(14″;144、147)的头部(14′;143、148)的形状,以使所述连接颈部在两侧上形成固位根切部(14″′;145、146),而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的连接颈部偏离所述套的顶线一体地被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1 CH 1507/06;2007.4.4 CH 540/071.一种杆状凹件(10),用于将义齿上部结构紧固至杆状凸件(1)上,该杆状凸件即为Dolder杆,其中所述杆状凹件具有套(11),所述套的横截面至少以近似U形方式弯曲,所述套能固持到所述杆状凸件上,且在所述套上设有用于使义齿上部结构固位的至少一个固位件(1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14、14′、14″;141;142)是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套上的一个部分,并具有基本沿上下齿咬合方向的取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14;14′、142)在所述套(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的横截面呈具有连接颈部(14″;144、147)的头部(14′;143、148)的形状,以使所述连接颈部在两侧上形成固位根切部(14″′;145、146),而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的连接颈部偏离所述套的顶线一体地被形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 (14; 142)还具有偏离所述上下齿咬合方向的朝脸颊或舌的方向倾斜的倾角。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状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位件 (14; 142)偏离所述上下齿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施普伦格
申请(专利权)人:彼得施普伦格牙科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