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4120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充气轮胎在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作为防透气层时,能防止轮胎制造时发生膜剥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体层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在该膜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橡胶层使得其覆盖该膜,并将该第1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充气轮胎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作为防透气层,更详细地说,涉及能防止轮胎制造时发生膜剥离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作为防透气层而配置在轮胎内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但是,在将这样的膜配置在轮胎内面而形成的未硫化轮胎进行成型的情况中,有时由于膜自身所具有的收缩力而造成在硫化之前膜自轮胎内面剥离。因此,期望在制造具有由膜形成的防透气层的充气轮胎时防止膜剥离。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8-217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11-1997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所述充气轮胎在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作为防透气层时,能防止轮胎制造时发生膜剥离。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胎体层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在该膜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橡胶层使得其覆盖所述膜,并将该第1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所述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其特征在于,在胎体层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在该膜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橡胶层使得其覆盖所述膜,并将该第1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所述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从而成型未硫化轮胎,然后将该轮胎进行硫化。 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在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作为防透气层时,通过在该膜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橡胶层使得其覆盖膜,并将第1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而成型未硫化轮胎,然后将该轮胎进行硫化,从而防止在未硫化轮胎的状态下自第1橡胶层向膜的胎体层侧流入空气,所以即使在膜自身的收缩力大于胎体层的收缩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轮胎制造时发生膜剥离。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第1橡胶层自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突出的长度为3mm以上。由此,可以充分确保第1橡胶层的密封性,从而提高防止膜剥离的效果。 除了上述第1橡胶层之外,优选在膜的胎体层侧配置第2橡胶层,从而将该膜的至少一部分夹在第1橡胶层与第2橡胶层之间。由此,可以提高成型时膜的胎体层侧的粘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形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半剖面图。 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中防透气层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中防透气层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4的(a)~(e)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中膜的各种叠层方式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胎面部 2胎侧 3.胎圈部 4.胎体层 5.胎圈芯 6.带束层 7.防透气层 11膜 11e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12橡胶层(第1橡胶层) 12e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13橡胶层(第2橡胶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显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形成的充气轮胎,1为胎面部,2为胎侧部,3为胎圈部。在左右一对的胎圈部3、3之间架设胎体层4,该胎体层4的端部绕胎圈芯5自轮胎内侧折回到外侧。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了多层带束层6。配置这些带束层6,使得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倾斜,且增强帘线在层间互相交叉。 对上述充气轮胎,在胎体层4的轮胎内腔侧配置防透气层7。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防透气层7是由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所形成的膜11、和叠层在膜11的轮胎内腔侧使得其覆盖该膜11的橡胶层12(第1橡胶层)构成的。或者,如图3的示意图所示,防透气层7也可以是由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所形成的膜11、叠层在膜11的轮胎内腔侧使得其覆盖该膜11的橡胶层12(第1橡胶层)、以及叠层在膜11的胎体层侧使得其覆盖该膜11的橡胶层13(第2橡胶层)构成的。任一情况下,橡胶层1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2e均配置在膜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1e的外侧。即,橡胶层12覆盖膜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1e。 可以通过在成型转鼓的周围配置膜11与橡胶层12的叠层体,或膜11、橡胶层12与橡胶层13的叠层体,在叠层体上贴合胎体层、胎圈芯、胎圈填胶、胎侧橡胶等轮胎构成部件而成型出1次生胎,使1次生胎膨径成环型并贴合带束层、胎面橡胶而成型出2次生胎(未硫化轮胎),然后将该2次生胎进行硫化,从而得到如上述那样结构的充气轮胎。 这样,因为在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11作为防透气层时,通过在膜11的轮胎内腔侧配置橡胶层12使得其覆盖膜11,并将该橡胶层1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2e配置在膜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1e的外侧而成型未硫化轮胎,然后将该轮胎进行硫化,从而防止在未硫化轮胎的状态下自橡胶层12向膜11的胎体层4侧流入空气,所以即使在膜11的收缩力大于胎体层4的收缩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轮胎制造时膜11发生剥离。即,因为如果在未硫化轮胎的状态下膜11的端部11e在外部露出,则可能在膜11与同它相邻的橡胶部件之间流入空气,所以由于膜11的收缩力而造成膜11容易剥离。与此相对,在将膜11的端部11e用橡胶层12进行密封的情况下,因为膜11的胎体层侧不会进入空气,所以膜11可维持密合状态。 图4(a)~(e)是显示膜的各种叠层方式的概略图。此外,图4(a)~(e)是概略性地显示将配置在成型转鼓周围的部件沿包含转鼓轴的平面进行切断后的剖面图。 图4(a)显示膜11与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的叠层体。优选橡胶层12自膜1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1e突出的长度L为3mm以上。如果该突出长度L不足3mm则难以充分确保橡胶层12的密封性。对硫化后的轮胎,突出长度L是沿着橡胶层12的形状测定的。突出长度L的优选范围为3mm~50mm,更优选的范围为5mm~40mm。 图4(b)显示膜11与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的叠层体。其中,包含将橡胶层12在转鼓轴方向分割而得的多个橡胶层21~23。作为配置在膜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橡胶层22、23,可以使用例如,在橡胶中埋设有多根有机纤维帘线的所谓修整层。这样,作为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可以使用仅由橡胶构成的橡胶层,或在橡胶中埋设有帘线的橡胶层。 图4(c)显示膜11、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与胎体层侧的橡胶层13的叠层体(夹层结构)。除了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之外,可以通过在膜11的胎体层侧配置橡胶层13,使该膜11的至少一部分被橡胶层12与橡胶层13夹持,从而提高成型时膜11的胎体层侧的粘附力。 图4(d)显示膜11、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与胎体层侧的橡胶层13的叠层体(夹层结构)。其中,橡胶层12、13分别是由在圆周方向卷绕的带状材料31构成的。这样,橡胶层12、13既可以由1片薄片构成,又可以由窄幅的带状材料构成。 图4(e)显示膜11、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与胎体层侧的橡胶层13的叠层体(夹层结构)。其中,将轮胎内腔侧的橡胶层12与轮辋中垫胶层41和胎侧橡胶层42进行贴合。这时,轮辋中垫胶层41、胎侧橡胶层42发挥防止膜11的端部11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体层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在该膜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橡胶层使得其覆盖该膜,并将该第1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所述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0-30 294783/2006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体层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由热塑性树脂或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了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在该膜的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橡胶层使得其覆盖该膜,并将该第1橡胶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在所述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1橡胶层自所述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突出的长度为3m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在所述膜的胎体层侧配置第2橡胶层,使得该膜的至少一部分被第1橡胶层与第2橡胶层夹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在所述膜的胎体层侧配置第2橡胶层,使得该膜的至少一部分被第1橡胶层与第2橡胶层夹持。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贵彦桥村嘉章龟田宪史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