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1220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器的喷孔的加工方法,该喷射器具有可以确保喷孔加工精度、降低排出气体性状的不均匀的群喷孔。一种具有所谓群喷孔(10)的喷射器(1)的喷孔穿设方法,喷射器(1)的轴线和在喷射器(1)上穿设的喷孔(10a)的轴线存在多个交点,在喷孔(10a)的穿设部形成和喷孔(10a)正交且包含喷孔(10a)的开口部的平面部(10c、10d)。另外,在所述穿设部形成凹部(10b),在凹部(10b)的底部形成平面部(10c),或者对所述穿设部进行切削而形成平面部(10c、10d),或者对所述穿设部进行锻造而形成平面部(10c、10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共轨式燃料喷射装置的发动机喷射器的技术,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所谓群喷孔的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柴油发动机所具备的共轨式燃料喷射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关于喷射由所述共轨供给的燃料的喷射器的具体结构,也是众所周知的。另外,公知的是具有所谓群喷孔的喷射器,其中喷射器轴线和在该喷射器的喷嘴体上穿设的喷孔的轴线存在多个交点。该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与相同雾化量的没有群喷孔的喷射器相比较,可以减小喷孔直径。由此可知,若采用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与没有群喷孔的喷射器相比较,可使雾化燃料微粒化且在大范围内扩散,利用该效果,可改善燃烧性,即使发动机变凉时或采用低十六烷值燃料时,也能确保燃烧噪音小的良好的燃烧状态。另外可知,通过采用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可以降低排出气体中包含的总碳化氢(THC)、粒子状物质(PM),因此作为排出气体净化的装置也是有效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该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0802号公报然而,由实验结果等可判明,在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中,喷孔的穿设位置、各喷孔的相对位置及相对角度或向圆周方向的扭曲等加工不均匀会给排出气体性状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中,要求抑制喷孔的穿设位置、各喷孔的相对位置及相对角度或向圆周方向的扭曲等加工不均匀性,以确保高的加工精度,但目前,由于是在近似球体的曲面上通过放电加工穿设喷孔,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满足规定的形状公差而确-->保加工精度。由此,雾化燃料的分配均匀性降低,从而产生排出气体性状的不均匀。而且,由这种问题可知,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实用化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现状,提供一种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的喷孔的穿设方法,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确保喷孔的加工精度,从而降低排出气体性状的不均匀。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装置。即,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喷射器的轴线和在该喷射器上穿设的喷孔的轴线存在多个交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孔的穿设部形成和该喷孔正交且包含该喷孔的开口部的平面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设部形成凹部,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所述平面部。另外,本专利技术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穿设部进行切削而形成所述平面部。另外,本专利技术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穿设部进行锻造而形成所述平面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具有如下面所示的效果。就本专利技术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而言,喷射器轴线和在该喷射器上穿设的喷孔轴线存在多个交点,通过在所述喷孔的穿设部形成和该喷孔正交且包含该喷孔的开口部的平面部,可以减小喷孔的加工公差。另外,降低排出气体性状的不均匀,得到稳定的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在所述穿设部形成凹部,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所述平面部,由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对所述穿设部进行切削而形成所述平面部,由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对所述穿设部进行锻造-->而形成所述平面部,由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整体结构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喷射器的群喷孔的详情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现有群喷孔及群喷孔穿设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群喷孔及群喷孔穿设部(平面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群喷孔及群喷孔穿设部(平面部)的立体图。符号说明喷射器10   群喷孔10a  喷孔10b  凹部10c  平面部10d  平面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整体结构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喷射器的群喷孔详情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现有群喷孔及群喷孔穿设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群喷孔及群喷孔穿设部(平面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群喷孔及群喷孔穿设部(平面部)的立体图。首先,使用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即喷射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喷射器1由如下构成:喷射器主体2;电磁阀3,其附设在上述喷射器主体2的上部,控制指令活塞4的背压从而进行燃料的喷射控制;指令活塞主体5,其附设在上述喷射器主体2的下部,-->上述指令活塞4滑动自如地设置在其内部;喷嘴体7,其附设在该指令活塞主体5的下部,针阀6滑动自如地设置在其内部。使用该结构,从未图示的共轨向燃料供给路8所供给的高压燃料由设置在喷嘴体7顶端的喷孔10a、10a喷射。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电磁阀3中,孔板12及阀座13利用阀按压部件11与喷射器主体2一体化,内装有螺线管芯14的罩15固定在该阀按压部件11上。在上述阀座13内,上下滑动自如地设置有轴形状的阀体21。该阀体21利用内装于螺线管芯14的弹簧室14s内的弹簧16的弹性力持续向下方施力,使阀体座面21a与阀座13的阀座座面13a抵接,由此限制燃料从高压油路13b向低压燃料室18的流出,经由控制油路9确保上述指令活塞4的背压。而且,通过该背压,指令活塞4向下方移动并向下方按压针阀6,限制燃料的喷射。另外,在上述阀体21的上部固定有电枢22。该电枢22上下移动自如地配置在上述螺线管芯14和阀座13之间形成的低压燃料室18内。而且,如对螺线管线圈17通电,则上述电枢22与阀体21一起向上方移动,阀体座面21a离开阀座座面13a,高压油路13b内的燃料向低压燃料室18流出。由此,控制油路9内的高压燃料向低压燃料室18流出,从而减小上述指令活塞4的背压。而且,上述针阀6被供给到喷嘴燃料室6a的高压燃料提升,进行燃料的喷射。如上所述,在螺线管芯14和阀座13之间的低压燃料室18内,使电枢22移动,利用和该电枢22一体构成的阀体21,控制喷射控制用燃料的流通,从而控制燃料喷射。以上是关于本专利技术主要部分即喷射器整体结构的说明。下面,使用图2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群喷孔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上形成有所谓的群喷孔10。群喷孔10的构成为:在包含喷嘴体7的轴线(即喷射器1的轴线)-->的平面上,形成多个喷孔10a、10a,多个喷孔10a、10a具有相对于上述轴线方向位置不同的轴线。即,以喷嘴体7的轴线(轴线A)和喷孔10a、10a的轴线(轴线B及轴线C)在喷嘴体7的轴线方向上存在多个交点(交点X及交点Y)的方式配置有喷孔10a、10a。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喷嘴体7的轴线和喷孔10a、10a的轴线在轴线方向存在两个交点为例进行了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存在三个以上上述交点的结构。另外,图2中虽然显示了任意剖面的群喷孔10,但作为喷嘴体7的整体图像,其构成为:在以喷嘴体7的轴线为中心的等间隔放射线上配置多个群喷孔10。另外,本实施例中表示了喷孔10a与套43连通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以上是关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群喷孔的结构的说明。下面,使用图3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在群喷孔穿设部形成的平面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现有的具有群喷孔的喷射器中,在喷嘴体7的球面状的顶端部形成有群喷孔10。喷孔10a、10a通过廉价的机械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喷射器的轴线和在该喷射器上穿设的喷孔的轴线存在多个交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孔的穿设部形成和该喷孔正交且包含该喷孔的开口部的平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7-25 202573/20061.一种喷射器的喷孔穿设方法,喷射器的轴线和在该喷射器上穿设的喷孔的轴线存在多个交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孔的穿设部形成和该喷孔正交且包含该喷孔的开口部的平面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的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岳志高畑辉光鹈饲智美朝井豪清水功治河边隆夫篠原幸弘津田知是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