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1095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能够将制动块的扭矩传递部与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之间的抵接状态保持于稳定的状态而切实地抑制刹车鸣音现象。在将制动块6的主体部件6A按压于刹车盘2进行前进制动时,从刹车盘2作用在制动块6的主体部件6A上的旋转力矩会由于主体部件6A以一个铰链6B为中心与前进制动用扭矩部件6C相对旋转而被吸收,从而对所述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件6C的传递被抑制。其结果是,形成在制动块6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件6C上的两个扭矩传递突部6C1、6C2与形成在装配件3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A上的扭矩承受面3E、3F之间的抵接状态被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作为制动装置而安装于车辆的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一般公知的盘式制动装置以一对制动块来夹持刹车盘的转面,该盘式制动装置被构成为使得通过车体侧的装配件(扭矩构件)的扭矩承受部接住由刹车盘对所述制动块输入的制动扭矩而得到制动力。在上述盘式制动装置中,一般制动块具有将按压于刹车盘的转面并与其摩擦接触的蹄块部件接合在里衬上的结构。并且,在所述里衬上,在车辆前进时的刹车盘的旋出侧的端部一体形成凸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或者在车辆后退时的刹车盘的旋出侧的另一个端部形成凸状的后退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与此对应,在车体侧的装配件中,形成有凹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通过与形成于制动块的里衬的一个端部上的凸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卡合来接住在车辆前进制动时由刹车盘输入的制动扭矩,以及凹状的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通过与形成于制动块的里衬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凸状的后退制动用扭矩传递部卡合来接住在车辆后退制动时由刹车盘输入的制动扭矩这里,为了使制动块与刹车盘的旋转轴平行地滑动,在形成于装配件的凹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与形成于制动块的里衬上的凸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和后退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之间分别设置有预定的间隙(例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249114号公报(专利文献1))。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盘式制动装置例如在进行前进制动时,当根据刹车盘的转面与制动块的蹄块部件的面压分布而作用于制动块的旋转力矩变化时,制动块的里衬的凸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与装配件的凹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的抵接状态(抵接角度)将会变化得不稳定,其结果是,恐怕会由于制动块的里衬容易振动而发生所谓刹车鸣音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能够将制动块的扭矩传递部与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之间的抵接状态保持于稳定的状态而切实地抑制刹车鸣音噪声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被构成使得以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来接住从刹车盘输入给制动块的制动扭矩,其特征在于,制动块被分成本体部件和扭矩传递部件,所述本体部件被按压在所述刹车盘上来输入制动扭矩,所述扭矩传递部件与所述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抵接来传递制动扭矩,主体部件与扭矩传递部件间以可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相连结。在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在制动块的主体部件被按压在刹车盘上进行制动时,从刹车盘输入给制动块的主体部件的制动扭矩会通过经由制动块的扭矩传递部件而传递给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从而被接住。此时,从刹车盘作用于制动块的旋转力矩会由于制动块的主体部件相对于扭矩传递部件进行相对转动而被吸收,从而抑制了向扭矩传递部件的传递。其结果是,制动块的扭矩传递部件与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之间的抵接状态保持于稳定的状态,抑制制动块的振动而切实地抑制了刹车蜂鸣噪音现象。在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中,主体部件与扭矩传递部件间能够经由销钉连接以可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相连结。这里,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制动块的扭矩传递部件在两个点上与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抵接,使得该扭矩传递部件与扭矩承受部在稳定的状态下抵接。另外,优选的是,主体部件具有与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抵接的构造,以使作用于该主体部件的旋转力矩被抑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中,在制动时作用于制动块的旋转力矩会由-->于制动块的主体部件相对于扭矩传递部件进行相对转动而被吸收,因而对扭矩传递部件的传递被抑制。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制动时将制动块的扭矩传递部件与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之间的抵接状态保持于稳定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动块的振动而切实地抑制刹车蜂鸣噪音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安装于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制动块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制动块的平面图;图4是与表示车辆的前进制动时的制动块的举动的图2对应的正视图;图5是与表示车辆的后退制动时的制动块的举动的图2对应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装置的最佳的实施方式。在参照的附图当中,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安装在图1示出的盘式制动装置上的制动块的正视图,图3是图2示出的制动块的平面图。例如,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被构成为用于车辆,包括:刹车盘2,固定在车轴的毂1上而一体地旋转;装配件(扭矩构件)3,支承在未图示的车体的悬架等上,被配置成跨过刹车盘2的外周部;浮动式的卡钳5,经由一对滑动销4、4而安装到所述装配件3上,能够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地滑动;以及内外一对制动块6,安装在所述卡钳5与刹车盘2之间的内外两侧(仅图示外侧的一个,内侧的另一个省略图示)。刹车盘2在车辆的前进时按照图1的箭头方向旋转,在车辆的后退时按照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且,在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和后退制动时,刹车盘2的外周部的转面被内外两侧的一对制动块6夹持。此时,在-->装配件3的内端侧和外端侧分别形成有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以接住从刹车盘2向内外两侧的一对制动块6所输入的制动扭矩。例如,如图2所示,在与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A相对的装配件3的外端侧,形成有用于接住从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A向一个制动块6输入的制动扭矩的、一对臂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A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B。并且,在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A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B的相对面分别形成有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地延伸的角槽3C、3D。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装配件3的内端侧也形成有与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A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3B相同的、一对臂状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并且,在上述的前进制动用扭矩承受部和后退制动用扭矩承受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与角槽3C、3D相同的角槽。如图1所示,卡钳5跨过刹车盘2的外周部而配置,并且在与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A相对的卡钳5的外端部设置有将外侧的一个制动块6向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A按压的一对爪部5A、5A。另外,在与刹车盘2的内侧转面相对的内端部设置有嵌插了活塞的缸部5B,所述活塞将未图示的内侧的另一个制动块向刹车盘2的内侧转面按压。此外,嵌插在卡钳5的缸部5B中的活塞被构成为:根据经由未图示的车辆的制动配管供应给缸部5B的制动液压,而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地进退。一对制动块6被同样地构成,因而对代表两者的其中一个制动块6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制动块6包括:通过卡钳5的一对爪部5A、5A而按压在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A上的主体部件6A;经由一个铰链6B与所述主体部件6A的一个端部可自由相对转动地连结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件6C;以及经由另一个铰链6D与主体部件6A的另一个端部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结的后退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件6E。这里,如图3所示,制动块6所包括的主体部件6A具有如下构造:在与卡钳5的一对爪部5A、5A相对的里衬6A1上接合有与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A相对的蹄块部件6A2。另一方面,制动块6所包括的前进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件6C和后退制动用扭矩传递部件6E仅通过与主体部件6A的里衬6A1相同的金属板构成。如图2所示,在制动块6的主体部件6A所包括的里衬6A1的一个端部形成角形的突片6A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被构成使得以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来接住从刹车盘输入给制动块的制动扭矩,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块被分成本体部件和扭矩传递部件,所述本体部件被按压在所述刹车盘上来输入制动扭矩,所述扭矩传递部件与所述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抵接来 传递制动扭矩, 所述主体部件与扭矩传递部件以可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相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2-20 343183/2006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被构成使得以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来接住从刹车盘输入给制动块的制动扭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被分成本体部件和扭矩传递部件,所述本体部件被按压在所述刹车盘上来输入制动扭矩,所述扭矩传递部件与所述装配件的扭矩承受部抵接来传递制动扭矩,所述主体部件与扭矩传递部件以可相对自由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岛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