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579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稳固的盒形结构通过将转矩传送环(23)配合到导板(11)上的导孔(17)以便可枢转地保持衬部件(13)且将导板(11)固定到转矩接收板(3)上而构成。通过由布置在盒形结构内侧的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5)将衬部件(13)压迫到盘状转动体,制动转矩通过转矩传送环(23)直接传送到导板(11)。通过以这样的方式由单独的部件构成压迫力的传递和转矩的传递,稳固的结构和加工精度的减轻彼此相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盘式制动器装置内使用的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组件,所述盘式制动器装置例如用于铁路车辆。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通过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盘式制动器装置由下面的部分构成固定到轴上的盘状转动体(disc rotor),与盘状转动体相对布置的转矩接收板,包括用于驱动转矩接收板以移动到盘状转动体和从盘状转动体移开的致动器并且固定到车辆主体框架上的制动器钳(caliper),和与在盘状转动体的侧面的转矩接收板的表面成一整体的衬部件。当转矩接收板移动到盘状转动体的侧面且衬部件被压到盘状转动体时,通过滑动摩擦产生制动力。在用于铁路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内,盘状转动体和制动衬尺寸大。因此,当将被压到盘状转动体的衬部件由一体的零件形成时,由于通过摩擦热等在盘状转动体上产生的波形,非接触区域增加。结果,不能保持稳定的摩擦面积且无法提供稳定的制动特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JP-T-10-507250公开了一种致动器衬,其中许多片第二连接板大体通过平面形状放置在转矩接收板上。另外,许多片第一连接板彼此独立地且可枢转地放置在各个第二连接板上,且许多片衬部件彼此独立且可枢转地布置在各个第一连接板上。各个第一连接板上的各个衬部件通过将转矩接收板移动到盘状转动体的侧面而与盘状转动体接触。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制动器衬,分成小的各个衬部件通过相应的单独的枢转操作遵从盘状转动体的表面的波形而与盘状转动体的表面接触。因此,通过维持稳定的摩擦面积能够维持稳定的制动特性。然而,根据JP-T-10-507250公开的制动衬,转矩接收板上面的衬部件的位置在平行于衬部件的表面的方向和垂直于衬部件的表面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由第一万向接头限制,所述第一万向接头用于通过球形接触部分可枢转地将衬部件连接到第一连接板。此外,同样,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二连接板的位置在平行于衬部件的表面的方向和垂直于衬部件的表面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由第二万向接头限制,所述第二万向接头用于通过球形接触部分将第一连接板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连接板。结果,在制动中操作到衬部件的全部制动转矩相继地通过万向接头的球形接触部分从衬部件传递到第一连接板并从第一连接板传递到第二连接板,最终传递到与第二连接板相连的转矩接收板。因此,除非各个万向接头被坚固地加工且各个万向接头的球形接触部分被高精度地加工,否则存在将过多的负荷集中在万向接头的部分上从而造成破坏的担心。然而,由于使用万向接头的部分的数量很大,由此当所有的万向接头需要坚固地构成且球形接触部分和与球形接触部分接触的相反侧接触部分需要高精度加工时,产生的问题是加工零件的成本增加,制动衬的成本增加,以及生产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衬,所述制动衬能够通过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使用的衬部件的数量的降低等实现成本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高。(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在用于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组件中,用于保持许多个衬部件的孔部以与连接板的布置对应的预定间隔形成在导板上。与盘状转动体的表面平行布置的所述导板与导板的孔部处的转矩传送环配合。转矩传送环的外形部分由球形部分构成。衬部件布置在导板的一个表面侧上。弹簧部件布置在另一表面侧上。衬部件通过铆钉或紧固杆与导板结合成一整体,同时衬部件被维持为可枢转。当连接板接收用于制动的制动力时,铆钉或紧固杆被连接板压迫,且衬部件通过转矩传送环被压到盘状转动体的表面上。(2)在(1)所述的构造中,用于压迫衬部件的连接板可以定位在预定的压迫位置处。连接板的与铆钉或紧固杆接触的部分以预定的其曲率半径的差与铆钉或紧固杆接合,从而衬部件被防止阻碍转矩传送环在导板孔部内的可枢转性能。(3)在(1)或(2)所述的构造中,连接板可以布置在与许多衬部件成一整体的导板和转矩接收板之间,从而通过紧固导光板和转矩接收板(或通过在导光板处提供转矩接收部分并紧固盖部件)而构成盒形形状。有关的零件通过弹簧部件的负荷相对于垂直于盘状转动体的方向彼此接触且它们之间没有间隙,且便于实现足够的强度和迅速的操作力传送。(4)在(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中,设置用于单独地(个别地)压迫许多个衬部件中的不同的两个衬部件的一对第一连接板和用于同时压迫一对第一连接板和所述许多个衬部件中的另一个的单个第二连接板。用于压迫五片衬部件的两级连接机构被构成。能够对应于由热等引起的盘状转动体表面的变形稳定地压迫各个衬部件。(5)在(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造中,例如,通过选择压迫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各个位置,设置在外周边侧的衬部件和设置在内周边侧的衬部件能够被调整以便分别施加适当的压迫力。根据(1)中所述的制动器衬,衬部件的位置由将一体地固定到衬部件的转矩传送环和导板的孔部配合而在平行于衬部件的盘状转动体表面的方向上被限制,且衬部件的位置由使衬部件与第一连接板彼此接触的部分在垂直于转动体表面的方向上被限制。因此,在制动中操作到衬部件的制动力从转矩传送环传递到导板,并且直接传递到与导板成一整体的转矩接收板。此外,用于将衬部件压迫到盘状转动体的压迫力通过用于使衬部件与第一连接板在彼此接触的部分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接触部分传递到第二连接板,并从第二连接板与转矩接收板的接触部分传递到转矩接收板。即,用于从衬部件接收制动转矩的部件和用于从衬部件接收压迫力的部件独立地设定,且构成大负荷的制动转矩没有被操作到用于将压迫力传递到衬部件的衬部件和第一连接板的接触部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接触部分、和第二连接板和转矩接收板的接触部分。因此,不必构成用于通过用于接收制动转矩的球接头等的坚固接合传递压迫力的各个接触部分,并且能够实现通过降低加工精度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率。根据(2)中描述的制动衬,衬部件通过导板的孔部定位,此外通过转矩传送环可枢转地保持,其中转矩传送环的外径部分由球形构成,因此衬部件和连接板的彼此接触的部分可以通过曲率半径的差而彼此接合,所述曲率半径的差能够维持枢转的自由度,且因此不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根据(3)中所述的制动衬,与许多衬部件成一整体的导板接收制动转矩并且不接收压迫力,因此板的厚度可以变薄,此外,通过紧固导板和转矩接收板(或在导板上提供转矩接收件并且紧固盖部件)构成盒形形状,并且因此能够构成更坚固的结构。此外,连接板布置在盒形形状里面,并且通过弹簧部件的负荷彼此接触且它们之间没有间隙,且能够容易地确保垂直于盘状转动体的方向上的精度。根据(4)中所述的制动衬,由五片衬部件且通过同时由第二连接板压迫第一连接板中的两个和单个衬部件而构成两级衬机构,并且通过少量的衬部件均匀的压迫力能够传递到各个衬部件。根据(5)中描述的制动衬,通过分别选择压迫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位置,根据衬部件被设置的位置,衬部件能够被调整以便构成各个适当的压迫力并且能够实现更有效的制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而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衬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从后面侧看图1所示制动衬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制动衬的主视图;图4是从箭头标记A方向看图3的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中的线C-C的剖视图;图7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组件,包括:许多个衬部件;具有许多个孔部的导板,其中各个衬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孔部内;具有球形外形部分的转矩传送环;铆钉或紧固杆;弹簧部件;和连接板;其中通过将 转矩传送环置于衬部件和弹簧部件之间,所述转矩传送环通过所述铆钉或紧固杆配合到所述孔部,且各个衬部件可枢转并且由连接板压迫到盘状转动体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原利史
申请(专利权)人: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