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1775 阅读:9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包括连接前车箱的前支架、连接后车箱的后支架及位于前后支架之间的上横梁;其中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通过一枢轴枢接在一起,其中一支架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铰接盘前后支架是相互套置在一起后,并由枢轴枢接,两支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厚度,使相互之间的连接配合更加节省空间;另外在枢轴上关节轴承的设置,使两支架之间除水平面上转动的自由度之外仍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自由度,可以适配底盘较低的公交车,完全可以保证铰接盘的正常功能。另外,上横梁与前支架枢接的枢轴上亦设有关节轴承,可令上横梁相对前支架及后支架之间都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自由度,以保障折篷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连接两节车箱的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城市道路资源持续紧张的趋势日益严重,如何能使城市的交通 "快"起来、"通"起来,大的对策必须是把有限的道路资源优先分配 给利用道路资源最有效的交通方式,即能够最大容量的为人们出行服务 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的方式。而城市公交车为增大容量,具有多节车 箱的公交车仍被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公交车的各种设施亦朝向科技化;^a性化的方向在发展。如图i、 2所示,为传统的公交车中连接两节车箱的铰接盘结构, 其主要由两个支架r 、 2'相互活动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活动的关节, 一是^f更于车辆在转弯时具有一缩短车身直线长度的功能,二是两节车箱在连接处增加车箱的容客量。两支架l' 、 2'的活动配合方式是在支架 1'的配合处纵向形成有3求头座11',而在支架的配合处则纵向连 接一球头21',球头21'配合于球头座ll'中以此形成二支架l' 、 2 '之间的"万向"连结,在保证两支架l' 、 2'之间的枢接关系,同时 令二支架l' 、 2'之间还具有一可实现上下活动的配合关系;另外在支 架l'的球头座ll'上部形成一枢轴12',其套置滑动轴承4'枢接于 一上横梁3'中部,该上横梁3'位于两支架l' 、 2'之间,并通过弹3性件5'与支架l' 、 2'连接在一起,以起到对支架l' 、 2'平衡与緩 冲的作用。但是该4交接盘结构却存在有如下缺陷1、 由于两支架1' 、 2'之间纵向球头的配合关系,使得公交车的 底盘必须具备一定的高度方可满足上述结构,而随着z^交车人性化设计 的趋势,即公交车的底盘设计在降低以此满足人们便于上车的功能而达 人性化的要求,因此上述结构的设计无法实现公交车底盘的降低要求。2、 由于两车箱之间的折篷下部的中部是连接在上横梁3'的端部, 但是该上横梁3'与支架l' 、 2'之间仅具有水平面上的转动自由度, 而在垂直面上并无活动的自由度,而两支架r 、 2'之间过多的自由度 容易令折篷各处的受力不均而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可令公交车实现底盘降低要求的设计。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可保证 两节车箱连接处的折篷不易损坏。为实用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 构,其包括连接前车箱的前支架、连接后车箱的后支架及位于前后支架之 间的上横梁;其中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通过一枢轴枢接在一起,其中一支 架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所述枢轴上部套置一关节轴岸^区接于上横梁的中部。 所述前支架前端中部形成有凹座,凹座令前支架前端形成上下两耳4片,在两耳片上i殳有枢接孔;而后支架的前端对应凹座的高度设有一配合 端头,该端头上设有枢接孔;后支架的配合端头是伸置于前支架的凹座中 由枢轴枢接。所述后支架的配合端头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铰接盘前后支架^_相互套置在一起 后,并由枢轴枢接,两支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厚度,4吏相互之间的连接 配合更加节省空间;另外在枢轴上关节轴承的i殳置,^吏两支架之间除水平 面上转动的自由度之外仍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自由度,可以适配底盘较 低的公交车,完全可以保证铰接盘的正常功能。另外,因为连接折篷的上横梁与前支架枢接的枢轴上亦设有关节轴 承,该关节轴承的设置可令上横梁相对前支架及后支架之间都具有在垂直 面上转动的自由度,如此可令折篷各处的受力均匀,不易破损,以保障折 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铰接盘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2为习用铰接盘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4交4妄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铰接盘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5如图3、 4所示,本技术的铰接盘结构,是包括连接前车箱的前 支架l、连接后车箱的后支架2及位于前后支架1、 2之间的上横梁3,两 车箱之间的折篷下部是连接于前支架1、后支架2及上横梁3的两端;前支架1与后支架2均为三角架体,其中前支架1前端中部形成有凹 座ll,则凹座ll令前支架l前端形成上下两耳片12、 13,在两耳片12、 13上设有枢接孔121、 131;而后支架2的前端对应凹座ll的高度设有一 配合端头21,该端头21上设有枢接孔211;组合时,该后支架2的端头21 ^i伸置于前支架1前端的凹座11中后, 一枢轴4依次穿过上耳片12的枢接孔121、端头21的枢接孔211及下耳 片13的枢接孔131后由一锁固件锁固,以将前支架1与后支架2枢4妄在 一起;在该枢轴4的上部设有限位块41以便枢轴4的下部用于枢接前支 架1与后支架2;而在端头21的枢接孔211中的枢轴4上套置有一关节轴 承5,以令后支架2相对该前支架1的垂直面具有一可转动的自由度构成。 又在枢轴4的上部套置一关节轴承6枢接于上纟黄梁3的中部的枢接座31 上,如此可令上^f黄梁3相对前支架1亦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自由度。在 上横梁3与各支架1、 2之间还设有弹性元件7以起到对前支架1、后支 架2的平衡与緩沖作用。综上,本技术的公交车铰接盘结构其相对习用的铰接盘结构具有 如下l尤点1、可以适配底盘较低的公交车,因为前后支架l、 2是相互套置在一 起后,并由枢轴4枢接,则两支架l、 2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厚度,使相6互之间的连接配合更加节省空间;另外在枢轴4上关节轴承5的设置,使 两支架1、 2之间除水平面上转动的自由度之外仍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 自由度,完全可以保证铰接盘的正常功能。2、保障折篷的使用寿命,因为连接折篷的上横梁3与前支架1枢接 的枢轴4上亦设有关节轴承6,该关节轴承6及并节轴岸义5的设置可令上 横梁3相对前支架1及后支架2之间都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自由度,如 此可令折篷各处的受力均匀,不易破损,以保障折篷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包括连接前车箱的前支架、连接后车箱的后支架及位于前后支架之间的上横梁;其特征在于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通过一枢轴枢接在一起,其中一支架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枢轴上部套置一关节轴岸^区4妄于上才黄梁的中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支架前端中部形成有凹座,凹座令前支架前端形成上下两耳片,在两耳片上设有枢接孔;而后支架的前端对应凹座的高度设有一配合端头,该端头上设有枢接孔;后支架的配合端头是伸置于前支架的凹座中由枢轴枢接。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支架的配合端头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专利摘要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包括连接前车箱的前支架、连接后车箱的后支架及位于前后支架之间的上横梁;其中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通过一枢轴枢接在一起,其中一支架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由于本技术铰接盘前后支架是相互套置在一起后,并由枢轴枢接,两支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厚度,使相互之间的连接配合更加节省空间;另外在枢轴上关节轴承的设置,使两支架之间除水平面上转动的自由度之外仍具有在垂直面上转动的自由度,可以适配底盘较低的公交车,完全可以保证铰接盘的正常功能。另外,上横梁与前支架枢接的枢轴上亦设有关节轴承,可令上横梁相对前支架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交车的铰接盘结构,其包括连接前车箱的前支架、连接后车箱的后支架及位于前后支架之间的上横梁;其特征在于: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通过一枢轴枢接在一起,其中一支架与枢轴之间设有关节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久陆军蒲延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