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5642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其包括前模、后模、顶出模块、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当后模与前模处于第一位置时,后模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一型腔,第一浇口与第一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一型腔内注射第一塑料以形成第一塑料部分;当后模与前模处于第二位置时,后模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第二浇口与第二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二型腔内注射第二塑料以形成第二塑料部分,所述射出成型装置还包括转动模块,前模固定于转动模块且可随转动模块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一塑料部分成型后附着于前模;当第二塑料部分成型后,第一塑料部分与第二塑料部分附着于后模,所述顶出模块设置于后模。上述射出成型装置具有成型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双色塑料射出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双色塑料射出成型是指把两种塑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后注射到模具中,从而 形成两种不同材料相互结合成一体的塑料产品。双色塑料射出成型所采用的装置一般包括前模与后模。前模与后模相对设 置,且前模与后模相配合可形成用于成型塑料产品的第一型腔及第二型腔。第 一型腔用于成型双色塑料产品的第一塑料部分,第二型腔用于成型双色塑料产 品的第二塑料部分。当双色塑料产品的第一塑料部分形成后,第一塑料部分附 着于后模上。然后,后模转动并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第一塑料部分也 对应位于第二型腔内,然后于第二型腔内形成双色塑料产品的第二塑料部分。 这样,第二塑料部分与第二塑料部分相结合制得所需要的双色塑料产品,该双 色塑料产品附着于后模上。最后,通过设置于后模的顶针将双色塑料产品顶出 即可。釆用上述装置的生产过程,由于第一塑料部分形成后附着于后模,成型后双色塑料产品也附着于后模,且顶针设置于后模;当一个双色塑料产品成型后, 需先将双色塑料产品顶出才能转动后模,以使另一个双色塑料产品的第一塑料 部分位于第二型腔内,方可进行下一个产品的生产,生产过程耗费时间较长, 成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成型效率较高的射出成型装置。 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顶出模块、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当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相配合形成第一型腔,第一浇口与第一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一型腔内注射第一塑料以形成第一塑料部分;当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第二浇口与第二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二型腔内注射第二塑料以形成第二塑料部分,所述射出成型装置还包括一个转动模块,第一模具固定于转动模块且可随转动模块于第 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一塑料部分成型后附着于第一模具;当第二塑料部分成型后,第一塑料部分与第 二塑料部分附着于第二模具,所述顶出模块设置于第二模具。上述射出成型装置中,当第一塑料部分成型后,第一塑料部分成型后附着 于第一模具,转动模块带动第一模具转动并使第一塑料部分位于对应的第二型 腔;而当第二塑料部分成型完成且开模后,第一塑料部分与第二塑料部分附着 于第二模具,此时设置于第二模具的顶针可直接将成型后的双色塑料产品顶出, 同时,转动模块可带动第一模具转动,以进行下一次成型,作业过程中,双色 塑料产品顶出与模具的转动同时进行,无需等双色塑料产品顶出后再转动模具, 缩短了生产周期。因此,上述射出成型装置具有成型效率较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射出成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射出成型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射出成型装置成型第一塑料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射出成型装置成型第二塑料部分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射出成型装置成型第二塑料部分后分模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射出成型装置成型分模后顶出模块顶出双色塑料产品的示 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的射出成型装置100。射出成型装 置100包括一个前模(第一模具)110、 一个后模(第二模具)120、 一个转动 模块130、 一个第一射嘴150、 一个第二射嘴170及一个顶料模块180。前模110 可与后模120相配合,从而形成塑料产品成型时候所需要的型腔。前模IIO呈方块状,其与后模120相对的表面形成有第一收容腔111及第二 收容腔112。此外,前模110还可开设有贯穿前模110的第一浇口 113、第二半 浇口 114及第三半浇口 115。第一浇口 113位于第一收容腔111与第二收容腔112 之间,且第一浇口 113与第一收容腔111及第二收容腔112连通。第二半浇口 114与第三半浇口 115分别与第一收容腔111与第二收容腔112连通。本实施例 中,第一浇口 113分别通过第一流道117及第二流道118与第一收容腔111与第 二收容腔112连通。后模120呈方块状,其与前模110相对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凸起121及第二 凸起123。第一凸起121及第二凸起123均可与第一收容腔111与第二收容腔112 相配合。并且,第二凸起123小于第一凸起121,第二凸起123中部开设有一个 连通外界的通孔1231。此外,后模120还开设有邻近第二凸起123的半浇口 125。 转动模块130为一个转盘,其中央开设有一个通孔131。 顶料4莫块180包括一个顶针181及连接顶针181的顶块183。 请参阅图2,组装时,前模110固定于转动模块130,且前模110的第一浇 口 113与转动模块130的通孔131对齐。后模120固定于射出成型机台,且前6模110形成有第一收容腔111及第二收容腔112的表面朝向后模120形成有第一 凸起121及第二凸起123的表面。第一射嘴150穿过转动模块130的通孔131 的并抵接于第一浇口 113。第二射嘴170位于前模110的侧边且正对第二半浇口 114。顶针181设置于第二凸起123的通孔1231且顶块183位于后模120的外 侧。请参阅图3,作业时,前模110与后模120合模并处于相对的第一位置,这 时,第二凸起123位于第一收容腔111内,第三半浇口 115及第一流道117关闭; 第一凸起121位于第二收容腔112并与第二收容腔1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第 一浇口 113与第二收容腔112连通。第一射嘴150通过转动模块130的通孔131并伸入第一浇口 113,第一熔融 塑料通过第一射嘴150并依次经过第一浇口 113及第二流道118充入第一凸起 121与第二收容腔112共同形成的第一型腔。待第一型腔中的第一熔融塑料冷却 一段时间后形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塑料半成品21。然后开模,此时,前模110带动塑料半成品21在转动模块130的带动下绕 第一射嘴150旋转。当前模IIO旋转180度后,前模110与后模120处于相对的第二位置,此 时,前模110与后模120合模,第二收容腔112、塑料半成品21及第二凸起123 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前模110的第三半浇口 115与后模120的半浇口 125相 配合形成第二浇口。此时,半成品一端固定于前模110而其余部分位于第二型 腔内。并且,此时第二半浇口 114与第二流道118封闭。然后,请参阅图4,第二射嘴170伸入第三半浇口 115与后模120的半浇口 125形成的第二浇口内,并通过第二浇口向第二型腔内注射入第二熔融塑料,这 样,第二塑料充满第二型腔的其余空间,并与塑料半成品21结合在一起二而形 成双色塑料产品,双色塑料产品包括第一塑料部分(即半成品21)与第二塑料部分23。并且,第一射嘴150同时也通过第三流道117向第一凸起121与第一 收容腔111共同形成的第一型腔充入第一塑料,重新形成另一双色塑料产品的 塑料半成品21a。待双色塑料产品冷却定型后,开模,此时,如图5所示,双色塑料产品停 留在后模120上。然后,如图6所示,顶针181直接将双色塑料产品顶出即可。 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生产另外的双色塑料产品。由于顶针181是设置于后模120,开模后顶针181顶出双色塑料产品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顶出模块、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当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相配合形成第一型腔,第一浇口与第一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一型腔内注射第一塑料以形成第一塑料部分;当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第二浇口与第二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二型腔内注射第二塑料以形成第二塑料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出成型装置还包括转动模块,第一模具固定于转动模块且可随转动模块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一塑料部分成型后附着于第一模具;当第二塑料部分成型后,第一塑料部分与第二塑料部分附着于第二模具,所述顶出模块设置于第二模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