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5437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个栅极线、多个像素、多个感测控制线及多个感测单元,每一像素电性耦接至栅极线之一以根据此栅极线的电位而决定是否接收数据,每一感测单元电性耦接至感测控制线之一以根据此感测控制线的电位而决定是否进行触碰感测操作。其中,触控装置更包括移位寄存器串,而移位寄存器串包括串接的多个移位寄存器,每一移位寄存器具备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提供第一时钟脉冲信号至栅极线之一以控制栅极线的电位,第二输出端提供第二时钟脉冲信号至感测控制线之一以控制感测控制线的电位,且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与第二时钟脉冲信号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亦公开一种移位寄存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触控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触控面板的触碰点 扫描次数决定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因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 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型电脑、桌上型显示装置以及电视 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并已经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成为显示器的主 流。触控面板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的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觉、更符合人性。而 将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整合在一起以组合成为显示触控面板,使平面显示器具有触控功 能,是平面显示器发展的一种应用趋势。为使显示器产品更加薄型化以及其成本更加具竞争力,显示器会趋向于采用阵列 上栅极(Gate-On-Array,G0A)型栅极驱动电路来产生栅极驱动信号,而GOA型栅极驱动电 路通常包括串接的多个移位寄存器以依序输出多个栅极驱动信号,同时每一移位寄存器的 输出还可作为下一级移位寄存器的启始脉冲信号(Start Pulse Signal)。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整合有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显示器,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通 常接受连续的时钟脉冲信号,再利用多路复用器将此时钟脉冲信号分配至各个感测控制线 上作为驱动信号(driving signal)来驱动与各个感测控制线电性耦接的感测单元以决定 这些感测单元是否进行触碰感测操作,从而致使多路复用器的输出通道(channel)数必需 随触控面板的解析度提高而增加;因此,当触控面板的解析度提高时,多路复用器的成本将 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当其应用于触控装置时可降低触控装 置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以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上拉模块、输出模块以及稳定模块。 其中,上拉模块接收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提供至上拉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模块具备第一 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输出模块接收相异的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与第二时钟脉冲信号,且输 出模块电性耦接至上拉模块的输出端,以根据上拉模块的输出端上的电位决定是否将第一 时钟脉冲信号与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分别提供至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稳定模块电性耦 接至上拉模块的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以在预定时段中将上拉模块的输出端、 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稳定至特定电位。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的致能周期内,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具 有多个脉冲。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拉模块可包括晶体管,且晶体管具有栅极、第一源 /漏极与第二源/漏极;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源/漏极同时接收上述的输入信号,晶体管的 第二源/漏极为上拉模块的输出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输出模块可包括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其中,第 一晶体管具有栅极、第一源/漏极与第二源/漏极,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耦接至上拉模块 的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接收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 作为第一输出端;第二晶体管具有栅极、第一源/漏极与第二源/漏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电性耦接至上拉模块的输出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接收第二时钟脉冲信号,第二 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作为第二输出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稳定模块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与第三晶 体管;其中,第一晶体管具有栅极、第一源/漏极与第二源/漏极,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稳 定控制信号以在预定时段中开启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电性耦接至上拉 模块的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电性耦接至上述的特定电位;第二晶体管具有 栅极、第一源/漏极与第二源/漏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稳定控制信号以在预定时段中 开启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源/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 源/漏极电性耦接至特定电位;第三晶体管具有栅极、第一源/漏极与第二源/漏极,第三 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稳定控制信号以在预定时段中开启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源/ 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二输出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源/漏极电性耦接至特定电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个栅极线、多个像素、多个感测控制线 及多个感测单元;每一像素电性耦接至栅极线之一以根据所电性耦接的栅极线的电位而决 定是否接收数据,每一感测单元电性耦接至感测控制线之一以根据所电性耦接的感测控制 线的电位而决定是否进行触碰感测操作。再者,触控装置更包括移位寄存器串,其中移位寄 存器串包括串接的多个移位寄存器,每一移位寄存器具有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第一 输出端提供第一时钟脉冲信号至栅极线之一以控制此栅极线的电位,第二输出端提供第二 时钟脉冲信号至感测控制线之一以控制此感测控制线的电位,且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与第二 时钟脉冲信号不同(例如,在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的致能周期,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具有多个 脉冲)。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对移位寄存器进行特定的电路设计(例如,采用二个晶体管来 同时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并搭配复合式控制时序(例如,采用多个不同频 率的时钟脉冲信号),能大幅减少因触控面板解析度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支出。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出图1所示触控装置中的移位寄存器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出相关于图1所示触控装置的多个信号的时序图。其中,附图标记10:触控装置11:显示部 110栅极线112数据线 114像素13触控部 130感测控制线132读取线 134感测单元15移位寄存器串 SR(n)、SR(n+1)、SR(n+2)移位寄存器15l上拉模块 153输出模块155稳定模块 ST启始脉沖信号VSS接地电位 STN(n—1)、STN(n)、STN(n+1)、STN(n+2)、STN(n+3)栅极驱动信号 N(n)、N(n+1)、N(n+2)触控驱动信号 CKl、CK2、XCKl、XCK2时钟脉沖信号Tl—T6晶体管 Q(n)致能信号DTl、DT2致能周期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其绘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触控装置lo在此兼具显示及触控功能,其包括显示部11、触控部13与移位寄存器串15。其中,显示部11包括多个栅极线110、多个数据线112以及多个像素114;栅极线110与数据线112分别沿两个相异的方向延伸,且每一像素114电性耦接至栅极线110之一与数据线112之一,以根据所电性耦接的栅极线11l上的电位而决定是否从数据线112接收显示数据。触控部13包括多个感测控制线130、多个读取线132以及多个感测单元134;感测控制线130与读取线132沿两个相异的方向延伸,且每一感测单元134电性耦接至感测控制线130之一与读取线132之一,以根据所电性耦接的感测控制线130上的电位而进行触碰感测操作。当某一感测单元134进行触碰感测操作时,可从此感测单元134所电性耦接的读取线132上将触碰结果读取出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l中示出的栅极线110、数据线112、像素114、感测控制线130、读取线132以及感测单元134的数量仅为举例说明,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拉模块,接收一输入信号,并将该输入信号提供至该上拉模块的输出端;一输出模块,具备一第一输出端与一第二输出端,该输出模块接收相异的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与一第二时钟脉冲信号,且该输出模块电性耦接至该上拉模块的输出端,以根据该上拉模块的输出端上的电位决定是否将该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与该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分别提供至该第一输出端与该第二输出端;以及一稳定模块,电性耦接至该上拉模块的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与该第二输出端,以在一预定时段中将该上拉模块的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与该第二输出端稳定至一特定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谷亮施文凯谢昇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