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0641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该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的柱塞固连为一体,上、下柱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下泵筒,下泵筒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进油阀,上泵筒底端的进油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所述的第二进油阀设于第一进油阀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进油阀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上层油的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下层油的底端抽汲口连通。该抽油泵可实现第二进油阀的单泵阀结构,第二进油阀的阀球可以制作的较大,避免了在抽汲过程中出现机杂或砂卡的现象,能保证大排量的抽油,大大提高了抽油泵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第二进油阀设置在中心,该泵的整体外形尺寸可以制作的相对较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油井中抽汲多层原油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ZL200620097892. 2公开了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该抽油泵是双泵单作 用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上分别对应具有上泵筒和下泵筒,下泵筒的底部 固设有下泵进油阀,上泵筒的底部固设有上泵进油阀,上泵筒和下泵筒通过上泵进油阀串 联连接;使用时,上泵进油阀抽汲上层油,下泵进油阀抽汲下层油。由于该泵的上泵进油阀 是由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阀球组构成,在泵筒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上泵进油阀的阀球尺寸 相应较小,极易出现卡滞的现象,而且若其中一个阀球组在抽汲过程中出现机杂或砂卡,将 会导致整个抽油泵失效。现有技术中,也有将周向分布的阀球组改为偏心阀的结构,但是, 该方法不仅使得泵筒的外形尺寸较大,泵筒难以在572/'的油井中实现大排量的抽汲,而 且泵中心和油管不对中,给后续的作业和生产也造成较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泵整体外形尺寸的前提下能保证大排量、 不卡滞的分抽混出抽油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的柱塞固连为一体,上、下 柱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下泵筒,下泵筒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进油阀,上泵筒底端的进油 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所述的第二进油阀设于第一进油阀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进油 阀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上层油的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 汲下层油的底端抽汲口连通。 所述的第一、第二进油阀之间装连有桥式接头,该桥式接头上设有独立的第一、第 二输送通道,第一进油阀通过第一输送通道与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通过第二输送 通道与上泵筒底端的进油口连通。 所述下泵筒的外围设有第一过桥管,第一过桥管两端对应与上泵筒和桥式接头密 封连接,第一过桥管与下泵筒之间具有第一环形泵腔,第二输送通道与上泵筒底端的进油 口通过第一环形泵腔连通。 所述桥式接头中,第一输送通道的进油口周向均布在桥式接头的外侧壁上形成侧 向抽汲口,第一输送通道的出油口设在桥式接头上端面的中心;第二输送通道的进油口设 在桥式接头下端面的中心形成底端抽汲口 ,第二输送通道的出油口均布在第一输送通道出 油口的外围。 —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的柱塞固连为一体,上、下 柱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下泵筒,下泵筒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进油阀,上泵筒底端的进油4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所述的第二进油阀设于第一进油阀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进油 阀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下层油的底端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 汲上层油的侧向抽汲口连通。 所述的第一、第二进油阀之间装连有桥式交叉接头,桥式交叉接头上设有独立的 第三、第四输送通道,第二进油阀的底端密封连设有桥式接头,该桥式接头上设有独立的第 一、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进油阀依次通过第四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与底端抽汲口连通, 第二进油阀的进油口通过第一输送通道与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三 输送通道与上泵筒底端的进油口连通。 所述下泵筒和第二进油阀的外围对应设有第一、第二过桥管,第一过桥管两端对 应与上泵筒和桥式交叉接头密封连接,第一过桥管与下泵筒之间具有第一环形泵腔,第三 输送通道与上泵筒底端的进油口通过第一环形泵腔连通;第二过桥管两端对应与桥式交叉 接头和桥式接头密封连接,第二过桥管与第二进油阀之间具有第二环形泵腔,第二输送通 道与第四输送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泵腔连通。 所述桥式交叉接头中,第三输送通道的进油口设在该接头下端面的中心,第三输送通道的出油口均布在该接头上端面靠近外缘的部位上;第四输送通道的进油口均布在第三输送通道进油口的外围,第四输送通道的出油口设在该接头上端面的中心。 所述桥式接头中,第一输送通道的进油口周向均布在桥式接头的外侧壁上形成侧向抽汲口,第一输送通道的出油口设在桥式接头上端面的中心;第二输送通道的进油口设在桥式接头下端面的中心形成底端抽汲口 ,第二输送通道的出油口均布在第一输送通道出油口的外围。 本技术提供的分抽混出抽油泵,第二进油阀设于第一进油阀的向下延伸的轴 线上,可实现第二进油阀的单泵阀结构,第二进油阀的阀球可以制作的较大,其相对于采用 周向均布设置的阀球组结构来说,避免了在抽汲过程中出现机杂或砂卡的现象,能保证大 排量的抽油,大大提高了抽油泵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该抽油泵也不会因采用偏心阀结构导 致泵体外形尺寸较大的问题,由于第二进油阀设置在中心,该泵的整体外形尺寸可以制作 的相对较小。 本技术在使用时,第一、第二进油阀通过桥式接头连接,从而使得上、下柱塞 泵的进油通道通过该桥式接头产生了分离,上层油流经第一输送通道进入第一进油阀,并 由第一进油阀输送到出油空腔内;下层油先进入第二进油阀,再由第二进油阀依次流经第 二输送通道、第一环形泵腔进入到出油空腔内,上、下层油在出油空腔内混合后一起排出地 面;从而使得该抽油泵完成了上柱塞泵抽汲下层油,下柱塞泵抽汲上层油的功能。桥式接头 和第二进油阀均单独设置,拆装与检修均较为方便,且需更换时,只需更换单个零件即可, 无需将整个抽油泵更换,不仅维修简便、节省材料,也降低了成本。 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其同样具备上述抽油泵的优点, 不同的是,该抽油泵的桥式接头设于第二进油阀的底部,第一、第二进油阀之间装连有桥式 交叉接头,从而实现了上、下柱塞泵的换层抽汲,即由上柱塞泵抽汲上层油和下柱塞泵抽汲 下层油;该换油层方法不需要在泵下装设接换层装置,大大简化了生产管柱。桥式接头和桥 式交叉接头均单独设置,若需维修,只更换零件即可,无需将整个抽油泵更换,不仅维修简 便、节省材料,也降低了成本;桥式接头和桥式交叉接头的结构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便将使用发挥到最佳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柱塞泵抽下层油、下柱塞泵抽上层油的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中桥式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旋转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上柱塞泵抽上层油、下柱塞泵抽下层油的原理图; 图5是本技术中桥式交叉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的旋转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分抽混出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 泵的柱塞6固连为一体,上、下柱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3、下泵筒8,下泵筒8的底部固 设有第一进油阀10,上泵筒3底端的进油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5,第二进油阀5设于第一进 油阀10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第二进油阀之间装连有桥式接头ll,桥式接头11上设 有独立的第一、第二输送通道13、14,第一输送通道13的进油口周向均布在桥式接头11的 外侧壁上形成侧向抽汲口 ,第一输送通道13的出油口设在桥式接头11上端面的中心;第二 输送通道14的进油口设在桥式接头11下端面的中心形成底端抽汲口,第二输送通道14的 出油口均布在第一输送通道13出油口的外围;在下泵筒8的外围还设有第一过桥管9,第 一过桥管9两端对应与上泵筒3和桥式接头11密封连接,第一过桥管与下泵筒8之间具有 第一环形泵腔7 ;第一进油阀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的柱塞固连为一体,上、下柱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3)、下泵筒(8),下泵筒(8)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进油阀(10),上泵筒(3)底端的进油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油阀(5)设于第一进油阀(10)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进油阀(10)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上层油的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5)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下层油的底端抽汲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的柱塞固连为一体,上、下柱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3)、下泵筒(8),下泵筒(8)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进油阀(10),上泵筒(3)底端的进油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油阀(5)设于第一进油阀(10)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进油阀(10)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上层油的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5)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下层油的底端抽汲口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分抽混出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进油阀 (10)、 (5)之间装连有桥式接头(ll),该桥式接头(11)上设有独立的第一、第二输送通道 (13)、 (14),第一进油阀(10)通过第一输送通道(13)与侧向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5) 通过第二输送通道(14)与上泵筒(3)底端的进油口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抽混出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泵筒(8)的外围设有 第一过桥管(9),第一过桥管(9)两端对应与上泵筒(3)和桥式接头(11)密封连接,第一过 桥管(9)与下泵筒(8)之间具有第一环形泵腔(7),第二输送通道(14)与上泵筒(3)底端 的进油口通过第一环形泵腔(7)连通。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抽混出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式接头(11)中, 第一输送通道(13)的进油口周向均布在桥式接头(11)的外侧壁上形成侧向抽汲口,第一 输送通道(13)的出油口设在桥式接头(11)上端面的中心;第二输送通道(14)的进油口设 在桥式接头(11)下端面的中心形成底端抽汲口,第二输送通道(14)的出油口均布在第一 输送通道(13)出油口的外围。5. —种分抽混出抽油泵,包括上、下柱塞泵,上、下柱塞泵的柱塞固连为一体,上、下柱 塞泵的泵筒对应为上泵筒(3)、下泵筒(8),下泵筒(8)的底部固设有第一进油阀(10),上泵 筒(3)底端的进油口连通有第二进油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油阀(5)设于第一 进油阀(10)的向下延伸的轴线上,第一进油阀(10)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下层油的底 端抽汲口连通,第二进油阀(5)与设于油泵上的用于抽汲上层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慧冯冲杨康敏秦世群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