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1923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及安装于该散热器上的一风扇,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扇之间设置有一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风扇吹向所述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可调节式导风结构的设置,可根据系统进排气口的气流方向以及系统对流场的要求来调节风扇吹向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脑中央处理器(CPU)趋向多核心,制造工 艺向密集型的方向发展。CPU的多核心开始着重于增加每个频率周期的执行指令数和每瓦 电源效能使用率。制造工艺的纳米级降低了内核的工作电压,有效地降低了 CPU的耗电率 和发热量。但是,CPU的运算速度、传输速度等一系列性能的提高加大了周围电子元件的负 荷,从而导致周围电子元件的发热量增加,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将会导致周围电子 元件损坏或运行不稳定。所以,CPU上通常加装一散热装置为其散热。目前安装在CPU上的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安装在该散热器上的一风扇,该风 扇吹向该散热器的气流方向固定,而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风扇吹向散热器的气流方向, 使得风扇气流不能兼顾到周围电子元件的散热。因此,上述散热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气流流向的散热装置。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及安装于该散热器上的一风扇,在所述散热器与 所述风扇之间设置有一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风扇吹向所述散热器 的气流的流向。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可调节式导风结构的设置,可根据系统进排气口的气流方 向以及系统对流场的要求来调节风扇吹向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中散热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散热装置的固定架及导风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倒置图。图5是图4中固定架及导风板的立体组装图。图6至图7是图5中导风板相对于固定架转动到二个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可用于给一电子元件(例如,电脑 中央处理器)(图未示)散热,其可包括一散热器10、一将散热器10固定至电子元件上表 面的扣具20、一风扇30、一位于该风扇30与散热器10之间的固定架40及一安装在固定架 40内的可调节式导风结构60。该可调节式导风结构60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风扇30产生的气流的流向。所述散热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方形,其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铝等) 制成。该散热器10包括一导热底座11及排列在该导热底座11上的若干散热鳍片12。这 些散热鳍片12相互间隔排列形成若干纵横交错的气流通道13。在位于该散热器10相对两 侧散热鳍片12中,中部的散热鳍片12的高度小于其他散热鳍片12的高度,以便所述固定 架40抵接在中部散热鳍片12上。所述扣具20包括一扣具本体21、一枢接在该扣具本体21 —端的手柄22及一与该 手柄22枢接的活动扣件23。该扣具本体21包括一弹性臂M及一连接在该弹性臂M —端 的扣件25。所述弹性臂M容置在所述散热器10中部的气流通道13内,并使手柄22、活动 扣件23及扣件25延伸超出散热器10的相对两端,以便活动扣件23及扣件25与中央处理 器周围的固定模组(图未示)相卡扣。通过按压或抬起手柄22即可实现散热器10与电子 元件的安装或拆卸。所述风扇30呈方形,其包括一扇框31,该扇框31的四角落分别开设一固定孔32。请同时参阅图3-4,所述可调节式导风结构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枢装在所述 固定架40内部的若干平行间隔排列的导风板50、枢接在这些导风板50 —端底部的一连接 架70及一将连接架70的底部与固定架40连接的调节组合80。该调节组合80可相对于固 定架40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架70移动,进而带动这些导风板50相对于固定架40转动,达 到调整所述风扇30出风方向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40可为一将所述风扇30固定至散热器10顶部的风 扇固定架40,其包括一中部开设有通风孔41的承接板42及由该承接板42的相对两侧垂直 向下延伸的二安装板43。该承接板42的四角落分别向上延伸有一定位拄44。该承接板42 的四角落边缘分别向上延伸有一扣勾45。当风扇30安装在该承接板42上时,四定位拄44 分别插入风扇30四角落处的固定孔32内,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四扣勾45勾扣风扇30的 扇框31底部,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每一安装板43对应每一导风板50开设有枢接孔46, 每一安装板43的底端中部继续向下延伸有一抵接部48,该二抵接部48分别抵接在所述散 热器10的相对两侧中部的散热鳍片12上,使每一安装板43位于散热器10相对两外侧的 散热鳍片12之外,若干螺丝49将安装板43与散热器10的对应散热鳍片12固定在一起, 从而将固定架40固定在散热器10的顶部(同时参阅图1)。每一安装板43的底端中部对 应抵接部48开设一滑槽47。所述每一导风板50为一上宽下窄的长条状结构,其相对两端分别对应延伸有一 第一枢接部51。每一导风板50的其中一端延伸有第二枢接部5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 一、第二枢接部51、52为枢轴,该第二枢接部52与同一端的第一枢接部51间隔设置,并分 别位于该端的两角处。这些导风板50的第一枢接部51分别插入固定架40的安装板43上 的枢接孔46内,使得导风板50枢接在固定架40上。这些导风板50的第二枢接部52枢接 在所述连接架70上。所述连接架70大致呈T形,其包括一长条状枢接杆71及由该枢接杆71中部向下 延伸的一连接部72。所述每一导风板50的第二枢接部52枢接在该枢接杆71上。该连接 部72上开设一竖直条状穿置孔73。所述调节组合80包括一固定杆81及一与该固定杆81 固定连接并位于固定架40的外侧的调节旋钮82。固定杆81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架40的滑槽47及连接部72的穿置孔73后与调节旋钮82锁合,从而将连接架70与固定架40的安 装板43连接在一起。当需要调节风扇气流的流向时,旋开调节旋钮82,并使调节旋钮82和固定杆81在 滑槽47内滑动,固定杆81带动连接架70移动,使得导风板50整体相对于固定架40转动, 当导风板50转到需要的角度时,旋紧调节旋钮82使导风板50的旋转角度固定,从而实现 了导风板50摆向调整。如图5所示,固定杆81在滑槽47的中间,导风板50呈竖直状态。 如图6-7所示,固定杆81分别在滑槽47的相对两端,导风板50向左或向右偏摆,将风扇气 流向左或向右偏摆,使风扇气流吹向散热器10的左侧或右侧,实现对电脑中央处理器周围 的电子元件的散热。从功效上看,由于可调节式导风结构60的设置,可根据系统进排气口的气流方向 以及系统对流场的要求,例如,在一些场合可以通过旋转导风板50的方向来调节风扇气流 的出风方向,而在保证电脑中央处理器散热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周围电子元件的散热。另 外,通过在可调节式导风结构60设置调节组合80,当导风板50转到需要的角度时,旋紧调 节旋钮82使导风板50的旋转角度固定,以防止导风板50在风扇30产生的强制气流的吹 动下而改变旋转角度,而连接架70将所有的导风板50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使 导风板50在调节风向的时候能够整体转动,操作方便快捷。再次,由于在一些实施例中导 风板50可设置在固定架40内,占用的空间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及安装于该散热器上的一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扇之间设置有一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风扇吹向所述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及安装于该散热器上的一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扇之间设置有一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风扇吹向 所述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包括若干 间隔排列的导风板,该等导风板可产生偏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包括一固 定架,每一导风板的相对两端分别枢装在该固定架上,每一导风板可相对于该固定架转动 后并被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气流导向结构包括一连 接架,每一导风板的同一侧端延伸有一枢接部,所述连接架与每一导风板的枢接部枢接,该 连接架移动后并被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从而使每一导风板相对该固定架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导风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有另 一枢接部,该另一枢接部枢装在所述固定架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民曹磊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