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0065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路及置于壳体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置于壳体内的开关旋片、开关装置、及用于将开关旋片及开关装置转动地连接于壳体内的转轴;该开关装置包括一第一储存腔,及一第二储存腔,该第一储存腔的一端与第二储存腔连通,用于容纳导电液;该第一储存腔内还间隔形成多对第三凹槽,每一对第三凹槽中设置一对正负极金属片,每对正负极金属片电连接于光源及该第一电路,用于控制光源的接通及断开;该开关旋片上形成有一导轨,该导轨的自由端插入该第一储存腔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不使用该光源时,将其继续外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些发光装置,其上都连接一些发光体,用户通过一些开关来控制这些发 光体的开启与关闭。然,这些发光体通常不管其在开启状态或在关闭状态都在发光装置的 外表面暴露,这样容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可以使光源外露时逐渐发光,隐藏时逐渐 关闭。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路及置于壳体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 还包括置于壳体内的开关旋片、开关装置、及将开关旋片及开关装置转动地连接于壳体内 的转轴;该开关装置设置第一储存腔及第二储存腔,该第一储存腔的一端与第二储存腔连 通,并容纳有导电液;该第一储存腔内还间隔形成多对第三凹槽,每一对第三凹槽中设置一 对正负极金属片,每对正负极金属片电连接于光源及该第一电路;该开关旋片上形成有一 导轨,该导轨自第一存储腔的另一端推动导电液至第二储存腔,依次断开第三凹槽中的每 对正负极金属片,控制光源与第一电路接通;该导轨退出第一存储腔,导电液流回第一存储 腔,每对正负极金属片依次接通,控制光源与第一电路断开。上述发光装置利用所述开关装置的储存腔中的导电液导通开关,并通过开关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路及置于壳体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置于壳体内的开关旋片、开关装置、及将开关旋片及开关装置转动地连接于壳体内的转轴;该开关装置设置第一储存腔及第二储存腔,该第一储存腔的一端与第二储存腔连通,并容纳有导电液;该第一储存腔内还间隔形成多对第三凹槽,每一对第三凹槽中设置一对正负极金属片,每对正负极金属片电连接于光源及该第一电路;该开关旋片上形成有一导轨,该导轨自第一存储腔的另一端推动导电液至第二储存腔,依次断开第三凹槽中的每对正负极金属片,控制光源与第一电路接通;该导轨退出第一存储腔,导电液流回第一存储腔,每对正负极金属片依次接通,控制光源与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路及置于壳体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该发光装置还包括置于壳体内的开关旋片、开关装置、及将开关旋片及开关装置转动地连 接于壳体内的转轴;该开关装置设置第一储存腔及第二储存腔,该第一储存腔的一端与第二储存腔连通, 并容纳有导电液;该第一储存腔内还间隔形成多对第三凹槽,每一对第三凹槽中设置一对正负极金属 片,每对正负极金属片电连接于光源及该第一电路;该开关旋片上形成有一导轨,该导轨自第一存储腔的另一端推动导电液至第二储存 腔,依次断开第三凹槽中的每对正负极金属片,控制光源与第一电路接通;该导轨退出第一 存储腔,导电液流回第一存储腔,每对正负极金属片依次接通,控制光源与第一电路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一主板,及设置于主板表面 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体,每对正负极金属片电连接于一个或多个发光体及该第一电路,用于 控制一个或多个发光体的接通及断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包括贴合在一起的上半部 及下半部,该上半部及下半部各自沿着其弧形边缘形成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该第一凹 槽及该第二凹槽卡和构成该第一储存腔,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均沿着该开关装置的直 边弯折,并分别形成一半封闭槽,该两个封闭槽卡合形成第二储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婷马献伟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