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8828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该模具包括上模座组和下模座组,所述上模座组主要由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上模座(1)、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上卸料板(5)构成,所述下模座组主要由从下往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中部件依次对称布置的就够构成。在所述上卸料板(5)及下卸料板(13)之间设置有活动凹模(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无需采用楔形结构对力的转换,避免了因转换后不稳定性对活动凹模的冲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汽车被喻为是改变世界的一台机器, 一百 多年来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高科技智能化,从只能行驶到持续不断的追求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从只能代步到不断持续追求舒适。汽车全球年产量约7000万辆,全 球市场保有量5亿多辆,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从车用原材料到零部件 制造,再到整车装配制造,再到汽车销售,再到售后复务市场,再到汽车的报废回收,再到 解体零部件的再制造,这条产业链实在是太长太长。减振器做为汽车上的一个总成部件,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改进,最初的车可能没有 减振器,后以弹簧做为减振器,或以橡胶做为减振器,再后来发展到单向作用减振器,再发 展到现在的双向作用减振器,正在研制的智能减振器将在不远的将来商业化、产业化,大批 量广泛使用在现代汽车上。无论轿车和微车80%的车型的前减振器都是通过减振器上的托架与其车轮相联的,每支 减振器上的托架都有4个安装连接的孔,这4个孔的位置度和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复杂的要 求,这4个孔的加工方法单件可用台式钻床、摇臂钻床或用坐标镗床,大批量生产都是用 双向冲孔模冲出孔来;目前国内各减振器生产厂、国际上日本、印度、美国Delphi公司等的 减振器生产厂家都是在模具上使用斜锲机构,将冲床的垂直运动转换成冲头的水平运动而冲 孔,这种通过将垂直运动转换成冲头的水平运动而冲孔方式所采用的模具结构复杂、模具的 制造费用搞、多部位发生运动磨损较大、尤其是对活动凹模的损坏大,每冲压800个件就需 要更换一个活动凹模,活动凹模的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不需要采用楔形机构将冲床的垂直运动转换成冲头的水 平运动而直接冲压的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该模具包括上模座组和下模座组,所述上模座组主要由 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上模座、上凸模垫板、上凸模固定板、上卸料橡胶及上卸料板构成,所 述上凸模固定板紧贴在上凸模垫板上;所述上卸料板采用上固定螺钉穿过所述上模座、上凸 模垫板、上凸模固定板及上卸料橡胶将其固定;在所述上模座组的中部设置有上凸模,该上 凸模的顶端与所述上凸模垫板抵靠,下部穿过所述上凸模固定板、上卸料橡胶及上卸料板, 其中在所述上模座的中部设置有模炳;所述下模座组主要由从下往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中部件依次对称布置的下模座、下凸模垫 板、下凸模固定板、下卸料橡胶及下卸料板构成,所述下凸模固定板紧贴在下凸模垫板上; 所述下模座、下凸模垫板、下凸模固定板之间通过设置定位销定位;在所述下模座组的中部 设置有下凸模,该下凸模的顶端与所述下凸模垫板抵靠,上部穿过所述下凸模固定板、下卸 料橡胶及下卸料板;在所述上卸料板及下卸料板之间设置有活动凹模。在所述活动凹模上设置有导柱,该导柱套装在所述上模座下表面所固定的导套上。位于 所述活动凹模下方的导柱上套装有限位套。采用上述结构在对减振器内衬冲裁双小孔时,将内衬整个罩在活动凹模上,模柄通过联 接套被联接到油压机的主轴上,启动油压机后上下凸模同时对内衬进行对冲,保证了内衬左 右两侧板冲压的一致性,本结构中未采用斜锲机构,简化了机构、避免了多部位发生运动 磨损较大、同时避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力经过转换后稳定性较差,往往会在凸模与活动凹模 接触时具有不稳定较大的冲击力,对活动凹模的损坏大,每冲压800个件就需要更换一个活 动四模,活动四模的寿命低。本结构无需力的方向转换直接直接作用在凸模及活动四模上 从而提高了活动凹模的寿命。有益效果本技术操作简单,无需采用楔形结构对力的转换,避免了因转换后不稳 定性对活动凹模的冲击,具体比较如下表序号对比分析项目传统结构首创结构1模具结构复杂简单2模具重量500kg20kg3模具零件数量57件27件4模具上、下重,复杂,需吊车或叉车轻,简单,l人即可5模具制造费用12000元/套3000元/套6使用寿命(凹模)800件/个20000件/个4<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l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 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该模具包括上模座组和下模座组,所述上 模座组主要由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上模座l、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 上卸料板5构成,所述上凸模固定板3紧贴在上凸模垫板2上;所述上卸料板5采用上固定螺钉 7穿过所述上模座1、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及上卸料橡胶4将其固定;在所述上模座 组的中部设置有上凸模8,该上凸模8的顶端与所述上凸模垫板2抵靠,下部穿过所述上凸模 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上卸料板5,其中在所述上模座1的中部设置有模炳20;所述下模座组主要由从下往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中部件依次对称布置的下模座9、下凸模垫板IO、下凸模固定板ll、下卸料橡胶12及下卸料板13构成,所述下凸模固定板ll紧贴在下 凸模垫板10上;所述下模座9、下凸模垫板IO、下凸模固定板11之间通过设置定位销18定位 ;在所述下模座组的中部设置有下凸模14,该下凸模14的顶端与所述下凸模垫板10抵靠,上 部穿过所述下凸模固定板ll、下卸料橡胶12及下卸料板13; 在所述上卸料板5及下卸料板13之间设置有活动凹模15。在所述活动凹模15上设置有导柱16,该导柱16套装在所述上模座1下表面所固定的导套 17上。位于所述活动凹模15下方的导柱16上套装有限位套6。 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加工时,首先将减振器内衬装在活动凹模,使用活动凹模的宽度和圆弧以及定位板定位 ,开启压力机后,随着压力机滑块的下行,固定于滑块上的上模座,推动上卸料板压紧内衬 上侧端,并推动活动凹模下滑,随之内衬与下卸料板接触,内衬下侧端被压紧,随着滑块进 一步的下行,上下凸模开始冲裁,完成冲裁,上下凸模在卸料橡胶回弹力的作用下,退出活 动凹模和内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上模座组和下模座组,所述上模座组主要由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上模座(1)、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上卸料板(5)构成,所述上凸模固定板(3)紧贴在上凸模垫板(2)上;所述上卸料板(5)采用上固定螺钉(7)穿过所述上模座(1)、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及上卸料橡胶(4)将其固定;在所述上模座组的中部设置有上凸模(8),该上凸模(8)的顶端与所述上凸模垫板(2)抵靠,下部穿过所述上凸模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上卸料板(5),其中在所述上模座(1)的中部设置有模炳(20);    所述下模座组主要由从下往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中部件依次对称布置的下模座(9)、下凸模垫板(10)、下凸模固定板(11)、下卸料橡胶(12)及下卸料板(13)构成,所述下凸模固定板(11)紧贴在下凸模垫板(10)上;所述下模座(9)、下凸模垫板(10)、下凸模固定板(11)之间通过设置定位销(18)定位;在所述下模座组的中部设置有下凸模(14),该下凸模(14)的顶端与所述下凸模垫板(10)抵靠,上部穿过所述下凸模固定板(11)、下卸料橡胶(12)及下卸料板(13);在所述上卸料板(5)及下卸料板(13)之间设置有活动凹模(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内衬双向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上模座组和下模座组,所述上模座组主要由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上模座(1)、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上卸料板(5)构成,所述上凸模固定板(3)紧贴在上凸模垫板(2)上;所述上卸料板(5)采用上固定螺钉(7)穿过所述上模座(1)、上凸模垫板(2)、上凸模固定板(3)及上卸料橡胶(4)将其固定;在所述上模座组的中部设置有上凸模(8),该上凸模(8)的顶端与所述上凸模垫板(2)抵靠,下部穿过所述上凸模固定板(3)、上卸料橡胶(4)及上卸料板(5),其中在所述上模座(1)的中部设置有模炳(20);所述下模座组主要由从下往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中部件依次对称布置的下模座(9)、下凸模垫板(10)、下凸模固定板(11)、下卸料橡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万成周智忠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