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控制阀,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内的阀腔相连通的第一、第二通气管接头,阀腔内设有阀塞、钢球和阀座,阀腔与第一通气管接头的连通处设有阀口,阀塞的一侧设有堵头与阀口相配,钢球位于阀塞的另一侧与倒锥形阀座之间,堵头与阀口之间配合时,在周向上是不间断的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堵头与阀口之间的配合结构更为合理,截止密封更加可靠,能有效避免车体倾斜时燃油箱里的燃油溢出而进入到碳罐里。(*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阀,具体的讲是安装于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上的控制阀。
技术介绍
在摩托车上,为防止燃油箱里的燃油蒸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污染环境,需要从燃油箱 引出一根通气管与碳罐相连,碳罐收集燃油蒸气并依靠发动机进气端的负压适时将燃油蒸气 排放到发动机进气管,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燃烧。同时,当燃油箱里的燃油量 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空气通过碳罐进入燃油箱对燃油箱内的压力进行补偿。当燃油箱随车体发生倾斜时,燃油箱里的燃油有可能会溢出并进入到通气管中,为防止 溢出的燃油进入碳罐, 一般还需要在燃油箱与碳罐之间的通气管上安装控制阀。当车体倾斜 角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阀将燃油箱与碳罐之间的通路关闭,使燃油进入不了碳罐中,从而 对碳罐里的活性碳起到保护作用。现有摩托车上燃油箱通气管上常见的控制阀主要由上盖、下盖、内盖及钢球组成,上盖 与下盖连接后形成为阀腔,上盖、下盖分别带有通气管接头,内盖位于阀腔内,内盖的一侧 有堵头与上盖内壁的阀口相配合,钢球位于内盖的另一侧与下盖的倒锥形阀座之间。控制阀 固定在车体上,当车体倾斜时,钢球在倒锥形阀座的斜面上滚动,推动内盖向上盖方向移动 ,使内盖上的堵头与上盖的阀口配合,将阀口关闭。由于上盖的阀口为圆锥形,内盖上的堵 头为球形,截止时堵头与阀口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密封并不可靠;再加之上盖是与燃油箱 连接,下盖连接碳罐,如果燃油箱内的液面高于控制阀(如在骑式摩托车上),燃油溢出时 ,燃油产生的压力较大,足以克服钢球作用在内盖上的力,容易使堵头关不住阀口,燃油很 容易经过控制阀进入碳罐,影响碳罐里活性碳的有效使用寿命。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上的控制阀,该控制阀截止时密封更 为可靠,从而能更加有效地避免摩托车倾斜时燃油箱里溢出的燃油进入到碳罐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安装于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上的控制阀,包含有壳 体以及与壳体内的阀腔相连通的第一、第二通气管接头,阀腔内设有阀塞、钢球和阀座,阀 腔与第一通气管接头的连通处设有阀口,阀塞的一侧设有堵头与阀口相配,钢球位于阀塞的 另一侧与倒锥形阀座之间,堵头与阀口之间配合时,在周向上是不间断的面接触。3在堵头与阀口之间采用面接触比采用线接触其关闭的可靠性更好,车体倾斜时,堵 头与阀口之间即使还有微小的间隙,根据流体学原理,透过的气流量也相当小,因此密封更 为可靠。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阀塞上的堵头与阀口之间的配合面可以是锥形面,但最好是圆 锥形面。采用锥形面,特别是圆锥形面,堵头与阀口之间在接触面上的相互作用力均匀、一 致,从而使接触更加紧密,密封性更好。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壳体由上盖与下盖相对熔接而成,第一通气管接头与上盖连 为一体且用来与碳罐相连,第二通气管接头与下盖连为一体且用来与燃油箱相连。当车体倾 斜燃油溢出进入到阀腔时,油压是与钢球同侧地将力作用在阀塞上,使阀塞上的堵头与阀口 之间的接触更紧密,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燃油进入到碳罐中。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是堵头与阀口之间的配合结构更为合理,截止密封更加可 靠,能有效避免车体倾斜时燃油箱里的燃油溢出而进入到碳罐里。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车体处于水平行驶时的状态示意图2是图1中阀座8的俯视图3是本技术在车体处于小角度倾斜行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在车体倾斜行驶处于临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在车体倾斜行驶到处于关闭截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安装在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上的示意图中l.上盖;2.下盖;3.第一通气管接头;4.第二通气管接头;5.阀腔;6.阀塞;7. 钢球;8.阀座;9.阀口; IO.堵头;ll.安装套;12.条形耳孔;13.碳罐;14.燃油箱;15.十字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控制阀的壳体由上盖1与下盖2相对熔接而成,上盖l上成一体的连接有第一通气管接头3,下盖2上成一体的连接有第二通气管接头4,壳体的内腔即为阀腔5,阀腔5与 第一通气管接头3和第二通气管接头4相连通,阀腔5内设有阀塞6、钢球7和阀座8,阀腔5与 第一通气管接头3的连通处设有阀口9,阀塞6的一侧设有堵头10与阀口9相配,钢球7位于阀 塞6的另一侧与倒锥形阀座8之间,堵头10与阀口9之间配合时,在周向上是不间断的面接触堵头10与阀口9之间采用面接触其关闭的可靠性更好,车体倾斜时,堵头10与阀口9之间 即使还有微小的间隙,根据流体学原理,透过的气流量也相当小,因此密封更为可靠。堵头10与阀口9之间的配合面可以是锥形面,但最好是圆锥形面,这样堵头10与阀口9之 间在接触面上的相互作用力均匀、 一致,从而使接触更加紧密,密封性更好。如图2所示,阀座8成一体的设置在壳体的内底部,阀座8上纵向开有十字槽15,十字槽 15有导通气流的作用,使第二通气管接头4与阀腔5之间的气体流通性更好。参见图l、图6,壳体上套有安装套ll,安装套11上设有条形耳孔12。使用时,控制阀通 过安装套11上的条形耳孔12平稳的连接在车架上,第一通气管接头3与碳罐13相连,第二通 气管接头4与燃油箱14相连。当车体倾斜但角度还较小时,钢球7在阀座8上不产生位移,阀塞6在阀腔5里不移动,阀 口9处于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当车体倾斜角度继续加大,钢球7在阀座8的锥形斜面作用下 向阀塞6方向移动,推动阀塞6向阀口9方向移动,阀塞6上的堵头10进入阀口9,阀口9处于关闭的临界状态,如图4所示。车体倾斜角度进一步加大,阀塞6上的堵头10 与阀口9紧密接触,则阀口9处于完全截止密封状态,如图5所示。即使有燃油溢出进入到阀 腔5时,由于油压是与钢球7同侧地将力作用在阀塞6上,使堵头10与阀口9之间的接触更紧密 ,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燃油进入到碳罐1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控制阀,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内的阀腔相连通的第一、第二通气管接头,阀腔内设有阀塞、钢球和阀座,阀腔与第一通气管接头的连通处设有阀口,阀塞的一侧设有堵头与阀口相配,钢球位于阀塞的另一侧与倒锥形阀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与阀口之间配合时,在周向上是不间断的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控制阀,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内的阀腔相连通的第一、第二通气管接头,阀腔内设有阀塞、钢球和阀座,阀腔与第一通气管接头的连通处设有阀口,阀塞的一侧设有堵头与阀口相配,钢球位于阀塞的另一侧与倒锥形阀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与阀口之间配合时,在周向上是不间断的面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塞上的堵头与阀口之间的配合面为锥形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燃油箱通气管上的控制阀,其特征在 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学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