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减振器胶圈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6886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橡胶减振器胶圈压入装置。其主要特征是在底座上有外环,底座中心有一芯轴,芯轴伸入底座和外环内,在芯轴、底座、外环之间形成一可置入待压入胶圈的橡胶减振器的空腔,外环内置入内套,在内套和外环之间有一可装入胶圈的间隙,此间隙与橡胶减振器的内环和皮带轮之空隙对应,压套下部可置入内套和外环之间的间隙。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环与皮带轮在可以在同一个零件上定位,定位精度高,重复性能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零件数量少,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在主机厂需求响应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内燃机及其动力装置轴系橡胶减振器胶圈的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内燃机及其动力装置轴系的扭转振动是影响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内燃 机不断强化,轴系的扭转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内燃机的研制设计阶段,进行扭振的理论分济 和计算是必要的。但是,由于计算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误差,以及阻尼系数难以准确地确定等 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根据计算对轴系的扭振特性作出正确评价,还需待压入式橡胶减 振器制成后进行扭振测量。因此在内燃机轴系上装置压入式橡胶减振器,是消除轴系扭振 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有技术的压入式橡胶减振器如图2所示,包括皮带轮7、内环3,胶圈5压入内环 3和皮带轮7之间。现有的压入装置为弹簧式结构,存在零件数量多,制造成本高;定位基 准过多相互干涉,造成成品精度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重复性能好、结构简洁、制造方 便的橡胶减振器胶圈压入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底座上有外环,底座中心有一芯轴,芯轴伸入底座和 外环内,在芯轴、底座、外环之间形成一可置入待压入胶圈的橡胶减振器的空腔,外环内置 入内套,在内套和外环之间有一可装入胶圈、压套下部可置入的间隙,此间隙与橡胶减振器 的内环和皮带轮之空隙对应。 使用本技术,内环与皮带轮在可以在同一个零件上定位,定位精度高,重复性 能好。本技术结构简洁,零件数量少,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在主机厂需求响应速度越 来越快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压入式橡胶减振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本技术由压套1、内套2、外环4、芯轴6、底盘8等组成。压入式橡胶 减振器包括皮带轮7、内环3。底盘8为整套装置的机架,同时给皮带轮7提供一个外圆定 位基准。芯轴6给内环3提供一个位置基准。内套2的内腔与橡胶减振器的内环3上部对 应,内套2的内腔套入内环3上部,内套2的下部放入内环3的台阶。在内套2和外环4之间有一可装入胶圈的间隙,此间隙与橡胶减振器的内环和皮带轮之空隙对应,压套1下部 可置入内套2和外环4之间的间隙。内套2的作用是限制胶圈的向内运动倾向,同时给压 套1的运动提供导向。坐落在底盘8上的外环4限制了胶圈向外的运动趋势。压套1的功 能是施加一定压力作用在胶圈5上,胶圈5的内、外侧分别受到内套2、外环4的限制,胶圈 只能向下运动,最终挤入内环3和皮带轮7之间。 使用本技术的操作顺序 1.将内环3平放在芯轴6上,轻轻转动内环3,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 2.将皮带轮7放入底盘8内; 3.将内套2放置在内环3上; 4.将胶圈5套在内套2的外圆上; 5.将外环4安放在底盘8上; 6.将压套l插入外环4和内套2之间,并施加压力以完成压入操作。 图2中,压入式橡胶减振器包括皮带轮7、内环3、胶圈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减振器胶圈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有外环,底座中心有一芯轴,芯轴伸入底座和外环内,在芯轴、底座、外环之间形成一可置入待压入胶圈的橡胶减振器的空腔,外环内置入内套,在内套和外环之间有一可装入胶圈、压套下部可置入的间隙,此间隙与橡胶减振器的内环和皮带轮之空隙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橡胶减振器胶圈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有外环,底座中心有一芯轴,芯轴伸入底座和外环内,在芯轴、底座、外环之间形成一可置入待压入胶圈的橡胶减振器的空腔,外环内置入内套,在内套和外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马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