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的水性聚氨酯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226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的水性聚氨酯及其制法。由亲水扩链剂、聚酯多元醇、小分子扩链剂和过量的异氰酸酯反应,生成NCO封端的预聚体,再和小分子二胺扩链剂反应,生成含脲键的NCO封端的预聚体,反应过程中用丙酮调节粘度,二正丁胺滴定终点;降温至50℃以下,加入亲水扩链剂物质量80~95%的三乙胺中和成盐,然后将预聚体倒入含计量好的乙二胺的水中乳化、脱除丙酮,得到水性聚氨酯。这种聚氨酯树脂粘附性好,成膜后,胶膜透明性高、光泽好、抗反粘优,耐水性好,可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法,是一种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的水性聚 氨酯树脂。
技术介绍
水性聚氨酯是相对于溶剂型聚氨酯而言的,它是聚氨酯粒子分散在连续相(水) 中的二元胶体体系,和普通的聚氨酯一样,属于(AB)n型的嵌段聚合物。在1943年由西德 人P. Schlack首先成功制备。1967年聚氨酯乳液首次实现工业化并在美国市场问世,1972 年Bayer公司率先将聚氨酯水乳液用作皮革涂饰剂,水性聚氨酯开始成为重要商品。特别 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能源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各国环保法规对涂料体系中挥发性有机 物(VOC)含量的严格限制,促进了水性涂料为代表的低污染型涂料的发展。水性聚氨酯涂 料将溶剂型聚氨酯涂料的高性能和水性涂料的低VOC含量相结合,其分子结构具有可剪裁 性,结合新的合成和交联技术,水性聚氨酯涂膜性能达到甚至优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成为 发展最快的涂料品种之一,并出现一系列的工业化产品,成功的应用于皮革涂饰剂、纸张涂 层、纤维处理、塑料及木材涂装、玻璃涂布、复合薄膜、油墨连接料等领域。在这种背景下,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印刷行业也面临着新的选择。用于包装、报纸、 杂志以及服装和装饰用品的溶剂型油墨不少是以苯、甲苯、二甲苯之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为 溶剂的,溶剂挥发后,不但对空气造成污染,又是致癌物质,而这些有毒物质基本上来自于 油墨的连接料中。较早取代苯类溶剂的是醇类,通常成为醇溶性油墨,但这类溶剂仍属于 VOC之列。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市场对非有机溶剂油墨的需求在增长,水基丝网油 墨的开发和应用正是这一发展的要求,同时大力推进了水基油墨连接料的需求。油墨的连接料是油墨的灵魂,水性聚氨酯树脂对基材附着好、光泽丰满、耐候性 好、强度硬度可调、无有毒有害溶剂排放等优点,成为水性高档丝网油墨的首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的水性聚氨酯,其具有良好的附 着、光泽高、透明性好、耐水和抗反粘好、机械性能优异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的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包括两步扩链反应a、聚酯多元醇在100-120°C 减压脱水,将亲水扩链剂和小分子扩链剂、交联剂同时加入反应釜,亲水扩链剂的加入量为 总反应物的质量(a+b部分)的3 6%;搅拌,降温至50 65°C,加入过量的异氰酸酯,过 量的异氰酸酯NCO含量为第一步反应物的质量(a部分)的2 5 %,在65 75°C反应,反应 过程中用丙酮调节粘度,二正丁胺滴定反应终点;b、第一步反应到达终点后,降温至45 60°C,加入胺类扩链剂,此时过量的NCO含量为总反应物的质量(a+b部分)的1 3%,在 55 65°C反应至终点,降温至50°C以下,加入亲水扩链剂物质量80 95%的三乙胺中和 成盐,然后将预聚体倒入含计量好的乙二胺的水中乳化、脱除丙酮,得到水性聚氨酯。第一步反应物的质量(a部分)是指聚酯多元醇的质量、亲水扩链剂的质量、小分 子扩链交联剂的质量和合异氰酸酯质量的总和,即参加第一步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总 和。总反应物的质量(a+b部分)是指a部分的质量总和加上胺类扩链剂的质量,即参 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的总和。聚酯多元醇的减压脱水为将聚酯多元醇投入反应釜加热至100-120°c,减压至 50mmHg以下脱水,脱水两小时。在a步反应中,当DMPA加入时,聚酯多元醇的温度达到120°C,搅拌30Min,DMPA即 可溶解于聚酯,无需加入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如果DMPA加入时聚酯多元醇温度 低于100°C,则需加入适当的NMP增强对DMPA的溶解;当亲水扩链剂为二羟甲基丁酸时,可 常温加入,不用加入助溶剂。所说的聚酯多元醇分子量(Mn)为1000 3000。聚酯多元醇是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或含苯酐的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 一种以上组合。所说的亲水扩链剂为二羟甲基丙酸(DMPA)或二羟甲基丁酸(DMBA);小分子扩链 剂可以是新戊二醇(NPG)、甲基丙二醇(MPD);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TMP);异氰酸酯可以 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中的 一种或两种混合;胺类扩链剂为异佛尔酮二胺(IPDA),3,3’ - 二氯-4,4’ - 二氨基二苯基甲 烷(MOCA),或二者的混合物。乙二胺的物质量为b步反应结束过量异氰酸酯基NCO物质量的0 50%。本专利技术先由亲水扩链剂、聚酯多元醇、小分子扩链剂和过量的异氰酸酯反应,生成 NCO封端的预聚体,再和小分子二胺扩链剂反应,生成含脲键的NCO封端的预聚体,反应过 程中用丙酮调节粘度,二正丁胺滴定终点。加入亲水扩链剂物质量的三乙胺中和成盐,然后 将预聚体倒入含计量好的乙二胺的水中乳化、脱除丙酮,制得。这种聚氨酯树脂粘附性好, 成膜后,胶膜透明性高、光泽好、抗反粘优,耐水性好,可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还在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如CN1683457A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分子量 分布较窄;水挥发即可成膜,无需借助空气氧化。原料易得,工艺可操控性好,产品质量稳定。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将600Kg分子量Mn2300的PEBA投入反应釜,升温至100°C,真空脱水120Min,加 入40KgDMPA,NPG 5Kg, TMP 2Kg,搅拌,升温至120°C,保温直到DMPA完全溶解,然后降温至 60 °C,加入IPDI 205Kg,待反应温度恒定后,升温至75 V,保温3h,降温至50 V,加入用丙 酮稀释过的M0CA22Kg,反应过程中用丙酮调节粘度;二正丁胺滴定终点,达到预定的NCO含量后,降温至50°C以下,加入三乙胺^Kg,充分混合lOMin,将混合物倾入含^ig乙二胺的 1340Kg的去离子水中,乳化机乳化20Min,然后将乳液在20 50°C下,真空脱除丙酮,得到 一水性聚氨酯树脂乳液。这种聚氨酯树脂粘附性好,成膜后,胶膜透明性高、光泽好、抗反粘 优,耐水性好,可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实施例2 将500Kg分子量Mn2000的PHA投入反应釜,升温至100°C,真空脱水120Min,加入 35KgDMBA, NPG 4Kg,TMP 1. ^(g,搅拌,升温至120°C,保温直到DMPA完全溶解,然后降温至 600C,加入IPDI 188Kg,待反应温度恒定后,升温至75°C,保温3h,降温至50°C,加入用丙酮 稀释过的IPDA 29Kg,反应过程中用丙酮调节粘度;二正丁胺滴定终点,达到预定的NCO含 量后,降温至50°C以下,加入三乙胺20. 4Kg,充分混合lOMin,将混合物倾入含3. 2Kg乙二胺 的1141Kg的去离子水中,乳化机乳化20Min,然后将乳液在20 50°C下,真空脱除丙酮,得 到一水性聚氨酯树脂乳液。这种聚氨酯树脂粘附性好,成膜后,胶膜透明性高、光泽好、抗反 粘优,耐水性好,可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实施例3 将900Kg分子量MnlOOO的PCL投入反应釜,升温至100°C,真空脱水120Min,加入 90KgDMPA,NPG 8Kg,搅拌,升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丝网油墨连接料的水性聚氨酯及其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反应:a、聚酯多元醇在100-120℃减压脱水,将亲水扩链剂和小分子扩链剂、交联剂同时加入反应釜,亲水扩链剂的加入量为总反应物的质量(a+b部分)的3~6%;搅拌,降温至50~65℃,加入过量的异氰酸酯,过量的异氰酸酯基(NCO)含量为第一步反应物的质量(a部分)的2~5%,在65~75℃反应,反应过程中用丙酮调节粘度,二正丁胺滴定反应终点;b、第一步反应到达终点后,降温至45~60℃,加入胺类扩链剂,此时过量的异氰酸酯基(NCO)含量为总反应物的质量(a+b部分)的1~3%,在55~65℃反应至终点,降温至50℃以下,加入亲水扩链剂物质量80~95%的三乙胺中和成盐,然后将预聚体倒入含计量好的乙二胺的水中乳化、脱除丙酮,得到水性聚氨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江王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