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84477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成分A、成分B,成分A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和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合成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成分B为季戊四醇-三-[3-(1-氮丙啶基)丙酸酯]。解决了现在技术中保护膜用压敏胶其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偏小,制作的保护膜对氟碳喷涂铝型材的贴附性很差,不能用于氟碳喷涂铝型材的表面保护的不足,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制作的表面保护膜在涂胶量较小时仍具有初粘性好,剥离强度大,对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贴附性良好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湿老化性能,剥离后无残胶和斑影,不污染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和在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的表面保护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用装饰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铝塑复合板由于其具有防火、耐酸、耐冲击、可弯曲、可钉刨、施工简便、易清洗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抗风、 抗弯强度以及良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内外墙装饰、门厅、会议室等装饰工程中, 被业内人士称为继石材、玻璃幕墙后第三代建筑装饰材料。氟碳涂料喷涂的铝型材则凭借着其超耐候性、耐蚀性好,附着力强,颜色多样、容易保养及维修等特点,越来越被建筑装饰行业所接受,预计该产品的需求量未来5年将以18%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国内市场将达到35万吨左右。氟碳涂料是以聚偏二氟乙烯树脂(PVDF)或交联型氟聚合物树脂(FEVE)为基料, 或配金属微粒(铝粉)为色料或加无机颜料及云母晶体粉为色粉而制成的涂料。氟碳基料的化学结构中以氟-碳化学键结合,这种具有短键性质的结构与氢离子结合,为最稳定最牢固的结合。化学结构上的稳定与牢固,使氟碳涂料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耐热性及抗污染性。喷涂了氟碳涂料的氟碳铝型材,其表面能很低,难以粘贴,表面保护也就成为一个问题。针对低表面能的难粘材料的表面保护,一般采用增加保护膜的涂胶量来提高保护膜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从而提高保护膜的贴附性。但涂胶量的增加通常会出现“望远镜” 现象,影响保护膜的使用。因此,对于氟碳喷涂铝型材用表面保护膜,最根本的是提高保护膜用压敏胶本身的粘接强度。现在国内市场上,保护膜用压敏胶在涂胶量小于15g/m2时,其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偏小,制作的保护膜能用于铝塑复合板的表面保护,但对氟碳喷涂铝型材的贴附性很差,不能用于氟碳喷涂铝型材的表面保护。市场需要一种涂胶量小,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大,可用于氟碳喷涂铝型材表面保护的压敏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都有很好的贴附性,剥离后不污染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可用于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的表面保护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用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对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在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的表面保护上的应用。铝塑复合板和氟碳铝型材的表面能低,它们的表面保护膜要求具有高的初粘力和高的剥离强度,特别是对于表面能非常低的氟碳铝型材,其表面保护膜需要特别高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方案达到本专利技术中除注明外所有提到的用量、%或比例均为重量比。本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包括成分A、成分B,成分A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和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合成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成分B为季戊四醇-三-。所述的成分B用量为成分A质量的0 0. 5%。本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成分A由各组分原料在反应釜中聚合而制备获得,其组成配比按重量份数计如下丙烯酸丁酯51. 1 57. 6丙烯酸乙酯1.0 2. 5丙烯酸-2-羟丙酯0 2. 0含羧基的功能单体0.5 1.8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0. 08 0. 12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0. 03 0过硫酸铵0. 2 0. 3碳酸氢铵0. 1 0. 2中和剂0. 2 0. 4去离子水39. 0 --45所述的含羧基的功能单体为丙烯酸或β -羧乙基丙烯酸酯或衣康酸。所述的中和剂为二甲基乙醇胺或含5%水的2-氨基-2-甲基-1-丙醇。本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成分A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碳酸氢铵及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和含羧基的功能单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工序(1)中制备预乳化液I、另一部分制备预乳化液II。去离子水、过硫酸铵分为三部分分别用于工序(1)中制备预乳化液I、预乳化液II和工序O)中。工序(1)将去离子水、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壬基酚聚氧乙烯 (10)醚、过硫酸铵、碳酸氢铵及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和含羧基的功能单体加入乳化釜中乳化30分钟,制得预乳化液I,其中去离子水的用量为其投料量的 46. 7-51. 8% ;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的用量为其投料量的3-5% ;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的量为其投料量的3-5%、过硫酸铵的量为其投料量的12-14%、碳酸氢铵的量为其投料量的40-50%及丙烯酸丁酯的量为其投料量的3-5%、丙烯酸乙酯的量为其投料量的3-5%、丙烯酸-2-羟丙酯的量为其投料量的3-5% ;含羧基的功能单体的量为其投料量的3-5% ;将去离子水、过硫酸铵及剩余的碳酸氢铵、剩余的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 醚硫酸铵、剩余的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剩余的丙烯酸丁酯、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剩余的丙烯酸-2-羟丙酯和剩余的含羧基的功能单体加入乳化釜中乳化30分钟,制得预乳化液 II,去离子水的用量为其投料量的47. 7-51. 4%;碳酸氢铵的量为其投料量的50-60%;过硫酸铵的用量为其投料量的42-43% ;及丙烯酸丁酯的量为其投料量的95-97%、丙烯酸乙酯的量为其投料量的95-97%、丙烯酸-2-羟丙酯的量为其投料量的95-97% ;含羧基的功能单体的量为其投料量的95-97% ;工序( 将预乳化液I投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8 82°C,釜温升至最高后再反应 25 30分钟,将剩余的过硫酸铵用剩余的去离子水溶解,加入反应釜,然后滴加预乳化液 II,预乳化液II在约4 5小时内滴加完毕,滴加过程中保持釜温在80士2°C ;工序((3)滴加完毕,将反应温度升到85 90°C,保温反应2小时,然后降温至 40°C以下,加入中和剂,用300目滤网过滤出料,即得A组分。本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质量为100份的成分A于配胶桶内,开动搅拌;(2)称取相应质量的成分B于容器中,加入成分B质量的4倍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勻;(3)将稀释好的成分B慢慢加入成分A中,继续搅拌15分钟。本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具有在涂胶量在10 15g/m2时,仍具有较大的初粘力(钢球号15 28)和剥离强度(1. 8 7. 0N/25mm)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本专利技术的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制作的表面保护膜在涂胶量较小时仍具有初粘性好,剥离强度大,对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贴附性良好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湿老化性能,剥离后无残胶和斑影,不污染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氟碳铝型材和铝塑复合板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只含成分A。成分A由各组分原料在反应釜中聚合而制备获得,其组成配比的投料量按重量份数计如下丙烯酸丁酯56.4丙烯酸乙酯1. 2丙烯酸-2-羟丙酯1. 8β-羧乙基丙烯酸酯0.6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 0.09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0.03过硫酸铵0. 3碳酸氢铵0. 15含5%水的2-氨基-2-甲基-1-丙醇0.4去离子水39. 23成分A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投料量的48%的去离子水、投料量的3%的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 醚硫酸铵和投料量的3%的壬基酚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保护膜用乳液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分A、成分B,成分A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和含羧基的功能单体聚合而成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成分B为季戊四醇-三-[3-(1-氮丙啶基)丙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平王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