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四季专利>正文

自冷却液压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409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冷却液压油箱,包括上油箱、下油箱、上油箱隔板、下油箱隔板及风扇,其中上油箱与下油箱之间设置使上、下油箱连通,并使上、下油箱内的液体仅在上油箱及下油箱之间流动的过油管;在下油箱的一端设置有油泵进油口,下油箱隔板设置在下油箱的邻近油泵进油口处并将下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油泵进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过油管与上油箱连通;在上油箱中且与下油箱隔板所分隔出的不包含油泵进油口的空间相对的一端设置回油口,上油箱隔板设置在上油箱的邻近回油口处并将上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回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过油管与下油箱连通;风扇设置在过油管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液压的温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箱,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自冷却的液压油箱。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利用液压装置的设备在工作时,例如小型挖掘机在作业时, 常常遇到液压温升的问题,尤其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工作环境中,液压温升能超过环境温度40度以上,而小型挖掘机在工作温度达到60度时,则无法 再继续工作下去,只得停机降温,为了解决液压温升的问题,目前多采用增 加散热器,加大液压油箱的方法,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技术的过程中发 现现有技术的冷却效果不佳,而且由于液压油箱变大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并 且需要使用更多的液压油,不利于节约液压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自冷却效果并且利于节约液压油 的液压油箱。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冷却液压油箱,包括上油箱、下油箱、上 油箱隔板、下油箱隔板及风扇,其中所述上油箱与下油箱之间设置使上、下油箱连通,并使上、下油箱 内的液体仅在所述上油箱及下油箱之间流动的过油管;在所述下油箱的一端设置有油泵进油口 ,所述下油箱隔板设置在所述下 油箱内邻近所述油泵进油口处并将所述下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所述 油泵进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与与所述上油箱连通的所述过油管;在所述上油箱中且与下油箱隔板所分隔出的不包含所述油泵进油口的空 间相对的一端设置回油口,所述上油箱隔板设置在所述上油箱内邻近所述回 油口处并将所述上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所述回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 一个与所述下油箱连通的所述过油管;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过油管外侧面。作为优选,在所述上油箱的上端设置有注油口。作为优选,在所述上油箱的上端且不低于所述注油口处设置有排气口 。 作为优选,所述过油管彼此间隔排列为格栅状。作为优选,所述自冷却液压油箱还包括一风扇罩,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 风扇罩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有效抑制液压的温升,减小液压油箱 的体积,从而减少液压油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冷却液压油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 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冷却液压油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 l所示,该实施例的自冷却液压油箱包括下油箱3、油泵进油口 4、上油箱6、 回油口 7、下油箱隔板51、上油箱隔板52、风扇(图中未示出)及过油管ll、 12、 13。其中,上油箱6与下油箱3之间设置使上、下油箱连通,并使上、 下油箱内的液体仅在上油箱6及下油箱3之间流动的过油管,例如过油管11、 12、 13,下油箱3的一端设置有油泵进油口4,下油箱隔板51设置在下油箱 3内邻近油泵进油口4处,并将下油箱3分隔成两个空间31、 32,且包含油 泵进油口 4的空间31至少包含一个过油管与上油箱6连通,例如过油管11, 上油箱6中且与下油箱隔板51所分隔出的不包含油泵进油口 4的空间32相 对的一端设置回油口 7,上油箱隔板52设置在上油箱6内邻近回油口 7处, 并将上油箱6分隔成两个空间41、 42,且包含回油口 7的空间41至少包含 一个过油管与下油箱3连通,例如过油管12。图2为沿图1 A-A'方向的剖视 图,如图2所示,风扇设置在位于过油管1的外侧面。4该实施例的自冷却液压油箱,液压油经油泵进油口 4进入油泵内(图中 未示出),油泵将液压油送至各个执行元件,经执行元件返回的液压油通过回油口 7回到液压油箱,位于上油箱6的上油箱隔板52使得液压油仅通过回油 口 7处的过油管例如过油管12流至下油箱3中,然后液压油再经过下油箱隔 板51与上油箱隔板52之间的过油管例如过油管13流至上油箱6中,液压油 再经过油泵进油口 4处的过油管例如过油管11流至下油箱3中,进而由油泵 进油口 4送至油泵中实现循环工作。如图1、图2所示,过油管1以预设的间隔分布为格栅状,各个过油管之间的间隔利于液压油热量的扩散,并且在 过油管1的侧面设置有安装在风扇罩2中的风扇(图中未示出),向过油管l 的侧面吹风,带动过油管l之间的间隔中的空气流动,使过油管l之间的间 隔空气中的热量得以迅速散发,从而达到抑制液压油温升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上油箱6的上端还设置有注油口 8,在上油箱6的上端 且不低于注油口 8处还设置有排气口 9。使用时,在向自冷却液压油箱中加 液压油之前,先将排气口9打开,然后经注油口8向液压油箱中缓缓注入液 压油直至加满,这样便于将液压油箱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关闭排气口 9,然 后启动液压设备例如小型挖掘机,使所有液压元件空运行数次并停机,再次 打开排气口 9,再经注油口 8向液压油箱中注入液压油,直至液压油占到上 油箱6的2/3处,关闭排气口 9。这样在液压设备例如小型掘土机工作室液 压油箱中液压油不会从注油口 8溢出。该实施例的自冷却液压油箱,通过上油箱隔板52及下油箱隔板51,使 液压油在排列为格栅状的过油管中流动,利于液压油将热量散发至过油管之 间的间隔空气中,在结合设置在过油管侧面的风扇的作用,利于过油管之间 的间隔空气中的热量迅速散发,从而很好的抑制液压油的温升,并且可以减 小液压油箱的体积,节约液压油,从而节约液压油箱的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而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 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冷却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油箱、下油箱、上油箱隔板、下油箱隔板及风扇,其中所述上油箱与下油箱之间设置使上、下油箱连通,并使上、下油箱内的液体仅在所述上油箱及下油箱之间流动的过油管;在所述下油箱的一端设置有油泵进油口,所述下油箱隔板设置在所述下油箱内邻近所述油泵进油口处并将所述下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所述油泵进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与所述上油箱连通的所述过油管;在所述上油箱中且与下油箱隔板所分隔出的不包含所述油泵进油口的空间相对的一端设置回油口,所述上油箱隔板设置在所述上油箱内邻近所述回油口处并将所述上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所述回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与所述下油箱连通的所述过油管;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过油管外侧面。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冷却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油箱的 上端设置有注油口。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冷却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油箱的 上端且不低于所述注油口处设置有排气口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冷却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管彼此 间隔排列为格栅状。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却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扇罩,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自冷却液压油箱,包括上油箱、下油箱、上油箱隔板、下油箱隔板及风扇,其中上油箱与下油箱之间设置使上、下油箱连通,并使上、下油箱内的液体仅在上油箱及下油箱之间流动的过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冷却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油箱、下油箱、上油箱隔板、下油箱隔板及风扇, 其中所述上油箱与下油箱之间设置使上、下油箱连通,并使上、下油箱内的液体仅在所述上油箱及下油箱之间流动的过油管; 在所述下油箱的一端设置有油泵进油 口,所述下油箱隔板设置在所述下油箱内邻近所述油泵进油口处并将所述下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所述油泵进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与所述上油箱连通的所述过油管; 在所述上油箱中且与下油箱隔板所分隔出的不包含所述油泵进油口的空间相对的一端设置 回油口,所述上油箱隔板设置在所述上油箱内邻近所述回油口处并将所述上油箱分隔成两个空间,且包含所述回油口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与所述下油箱连通的所述过油管;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过油管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四季何仿珍
申请(专利权)人:于四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