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钩防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5761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车车钩防脱装置,包括车钩钩头,其特征在于:以车钩钩头为本体向下伸出L形的防脱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有效地防止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脱钩现象,使铁路机车安全可靠运行有可靠的保证;2)不改变现有车钩结构,容易加工制造。在原有车钩钩体基础上,增加下防脱结构。该结构与原车钩钩体铸为一体,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车车钩防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运行的机车车钩无防脱结构,不能有效防止与其联挂的车辆车钩发生脱钩现象。尤其随着机车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和货车载重量的增加,机车和车辆 车钩联挂后在运行中,发生相对位移量的概率逐渐增加,导致脱钩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 在上下坡处的情况下,2个车钩形成一个角度,联挂接触面积变小,尤其在车辆载货状态时, 2个车钩还会形成一个高低差,联挂接触面积进一步变小,容易造成脱钩现象的发生,导致 运行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联挂车钩脱钩、保证车辆安 全可靠运行的机车车钩防脱装置。本技术主要是在现有的机车车钩钩体下方设计防脱 结构,该防脱结构与原车钩钩体铸为一体,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这种机车车钩防脱装置, 包括车钩钩头,以车钩钩头为本体向下伸出L形的防脱翼。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机车车钩与车辆车钩联挂时运行时,特别是在上下 坡处的情况下,2个车钩形成一个角度,联挂接触面积变小,尤其在车辆载货状态时,2个车 钩还会形成一个高低差,联挂接触面积进一步变小,在机车高速重载情况下,颠簸的机车在 没有下防脱翼的阻挡,可能产生车钩分离现象的产生。当机车车钩有下防脱装置时,通过防 脱翼,限制和控制了联挂车辆车钩的位移量,从而避免脱钩现象的产生。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有效地防止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脱钩现象,使铁 路机车安全可靠运行有可靠的保证;不改变现有车钩结构,容易加工制造。在原有车钩钩体 基础上,增加下防脱结构。该结构与原车钩钩体铸为一体,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机车车钩钩体无防脱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机车车钩钩体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机车车钩与17型车辆车钩联挂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4、5、6可见,下防脱结构设计在车钩钩头部位下方。通过下 防脱翼,限制和控制联挂车辆车钩的位移量,从而避免脱钩现象的产生。图7、图8为机车 车钩与车辆车钩联挂图,由联挂图可知下防脱结构防脱翼离机车车钩1的中心线距离为 301. 5mm,如果以联挂装有17型车辆车钩2为例,由于17型车辆车钩的钩舌高度为280mm, 则17型车辆车钩在防脱翼以上范围内,向下最大位移量为(301.5-140) = 161. 5mm,那么二 车钩之间仍有(280-161.5) = 118. 5mm联挂接触面积,可有效防止车钩分离。权利要求一种机车车钩防脱装置,包括车钩钩头,其特征在于以车钩钩头为本体向下伸出L形的防脱翼。专利摘要一种机车车钩防脱装置,包括车钩钩头,其特征在于以车钩钩头为本体向下伸出L形的防脱翼。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有效地防止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脱钩现象,使铁路机车安全可靠运行有可靠的保证;2)不改变现有车钩结构,容易加工制造。在原有车钩钩体基础上,增加下防脱结构。该结构与原车钩钩体铸为一体,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文档编号B61G1/36GK201553156SQ20092020362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张可刚, 张大清, 赵炳臣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车钩防脱装置,包括车钩钩头,其特征在于:以车钩钩头为本体向下伸出L形的防脱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刚张大清赵炳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