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益成专利>正文

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7668 阅读:6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其车架的中段设转折部使该自行车可以折叠,该座杆的自由端固设至少一偏位的前拖行轮,使前拖行轮中心点偏离座杆中轴线;当该自行车折叠后,该座杆下降同时旋转九十度定位,该前拖行轮除可以与自行车行进方向垂直外,其更可以突出至自行车车架旁侧而非自行车车架下方,如此在收折的自行车倾斜拖行时,该偏位的前拖行轮得以撑高折叠自行车,而免于折叠自行车磨擦地面,而前拖行轮亦可制成对称的二组,使折叠后自行车的站立时,该前拖行轮可作为前支撑脚而稳固支撑折叠后自行车而不会倾倒。(*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结构,尤指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
技术介绍
能源不仅有限而且有价,所以使用能源的设备,均需要付出相当多的费用,加 上近年来能源短缺而造成花费上更为可观,因此很多人放弃汽车而使用自行车,自 行车具有不用燃料的优点,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而 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亦会有运动的效果,所以就算不是用在交通的用途,也有相 当多人当成运动健身的器具使用。但是,自行车加上两车轮的总体积相当大,如果要放入车后的行李箱,或者要上大众捷运系统,体积过大将会造成运输的不便。为此,现今越来越流行折叠自行 车,该折叠自行车的车架设有转折部,通过该转折部可将自行车折叠,利于该自行 车的运输,但是自行车在折叠后相当难以移动,因此有些折叠自行车会装设有拖行 轮,但是拖行轮均设于车架下方或座杆下方的同轴线位置上,所以在拖行时,其自 行车的各组件或车轮仍会摩擦地面,造成自行车或地面的刮伤、损坏,或拖行较不 顺畅。而另一方面,该自行车折叠后立直时,其光靠前拖行轮作前段的支撑,则相 当不稳定而容易倾倒。因此,针对上述公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 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 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以解决上述的 技术问题点,在拖行时,通过偏位的拖行轮得以撑高折叠自行车,而免于折叠自行 车的磨擦地面,且使自行车折叠后立直时更稳定而不容易倾倒。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包含有 一车架、二车轮、 一座垫、 一座杆及一座管,其车架的中段设用以使该自行车折叠的转折部,该车架前端组设有前车轮,该车架后端组设有后车轮,该座垫组设一座杆,该座管一体成型于该车架,该后车轮一后叉部位装设有一后拖行轮;其特 征在于.-该座杆远离座垫的自由端固设有一偏位的前拖行轮,该前拖行轮由 一轮架及至 少一轮子所结合而成,前拖行轮的轮子中心点偏离座杆中轴线。其中,该后拖行轮装设于自行车的后叉处,与自行车后车轮亦形成偏位。 其中,该前拖行轮由一轮架及一轮子所结合而成,该轮子的中心点偏离座杆中 轴线。其中,该前拖行轮形成前支点,而自行车的前车轮折叠后与后车轮形成后方二 支点,共同构成可使折叠后的自行车站立的三点定位结构。其中,该前拖行轮由一轮架及该轮架两旁二对称的轮子所结合而成,该二对称 轮子的中心点偏离座杆中轴线。其中,该前拖行轮形成前支点,而自行车的前车轮折叠后与后车轮形成后方二 支点,共同构成可使折叠后的自行车站立的三点定位结构。据此,当该自行车折叠后,该座杆下降同时旋转九十度定位,该前拖行轮除可 以与自行车行进方向垂直外,其更可以突出至自行车车架旁侧而非自行车车架下方,如此在收折的自行车倾斜拖行时,该偏位的前拖行轮得以撑高折叠自行车,而 免于折叠自行车的磨擦地面,而前拖行轮亦可制成对称的二组,如此使折叠后自行 车的站立时,该前拖行轮可作为前支撑脚而稳固支撑折叠后自行车使其不会倾倒。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先前技术中,该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均设于车架下方或 座杆下方的同轴线位置上,所以在拖行时,其自行车的各组件或车轮仍会摩擦地面, 造成自行车或地面的刮伤、损坏,或拖行较不顺畅。而本技术的一种折叠自行 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该座杆的远离座垫端固设有至少一偏位的前拖行轮,使前拖 行轮中心点偏离座杆中轴线,如此在拖行时,该偏位的前拖行轮得以撑高折叠自行 车,而免于折叠自行车的磨擦地面。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 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 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其--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图2:本技术其--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图3:本技术其--实施例的拖行示意图。图4:本技术另--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图5:本技术另--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图6: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拖行示意图。 图7: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折叠站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包括一车架1 0 、 二车轮、 一座垫1 3 、 一座杆1 4及一座管1 5 ,其车架1 0的 中段设转折部,通过该转折部使该自行车可以折叠,该车架l Q前端组设前车轮 11,车架1 0后端组设后车轮1 2 ,该座垫1 3组设一座杆1 4 ,而该座管1 5系 一体成型于该车架1 0 ,该近后车轮1 2的后叉处装设有一后拖行轮2 0 ,该座杆 1 4远离座垫1 3的自由端固设有一偏位的前拖行轮3 0 ,使前拖行轮3 0中心点 偏离座杆l4中轴线。上述该前拖行轮3 0由一轮架3 1及一轮子3 2所结合而成,其轮子3 2的中 心点偏离座杆1 4中轴线。据此,当该自行车折叠后,该座杆l 4下降同时旋转九十度定位,该前拖行轮 3 0除可以与自行车行进方向垂直外,其更可以突出至自行车车架1 0旁侧而非自 行车车架l 0下方,如此在收折的自行车倾斜拖行时,该偏位的前拖行轮3 O得以 撑高折叠自行车,而免于折叠自行车磨擦地面。上述该后拖行轮2 O装设于自行车的后叉处,与自行车后车轮l 2亦形成偏 位,使后拖行轮2 Q得以撑高折叠自行车,可免于折叠自行车的非拖行轮部位磨擦 地面。上述该前拖行轮3 0形成前支点,而自行车的前车轮1 r折叠后与后车轮i 2 形成后方二支点,三点定位得使折叠后的自行车可站立。参阅图4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包括一车架1 Q 、 二车轮、 一座垫1 3 、 一座杆1 4及一座管1 5 ,其车架1 0的 中段设转折部,通过该转折部使该自行车可以折叠,该车架l Q前端组设前车轮 11,车架1 Q后端组设后车轮1 2 ,该座垫1 3组设一座杆1 4 ,而该座管1 5系 一体成型于该车架1 0 ,该近后车轮1 2的后叉处装设有一后拖行轮2 0 ,该座杆 1 4远离座垫1 3的自由端固设有一前拖行轮4 0,该前拖行轮4 0由一轮架4 1 及二偏位的轮子4 2、 4 3结合而成,该二偏位的轮子4 2、 4 3中心点偏离座杆 1 4中轴线。上述该前拖行轮4 0由一轮架4 l及二偏位的轮子4 2、 4 3所结合而成,该 二偏位的轮子4 2 、 4 3中心点偏离座杆1 4的中轴线。5据此,当该自行车折叠后,该座杆l 4下降同时旋转九十度定位,该前拖行轮 4 0二偏位的轮子4 2、 4 3除可以与自行车行进方向垂直外,其更可以突出至自 行车车架l 0旁侧而非自行车车架1 O下方,如此在收折的自行车倾斜拖行时,该 前拖行轮4 0其一偏位的轮子4 2、 4 3得以撑高折叠自行车,而免于折叠自行车 的磨擦地面。该前拖行轮4 0的轮子4 2、 4 3制成对称的二组,如此使折叠后自行车的站 立时,该前拖行轮4 0二偏位的轮子4 2、 4 3可作为前支撑脚而稳固支撑折叠后 自行车,使其不会倾倒。上述该后拖行轮2 G装设于自行车的后叉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拖行轮偏位结构,包含有: 一车架、二车轮、一座垫、一座杆及一座管,其车架的中段设用以使该自行车折叠的转折部,该车架前端组设有前车轮,该车架后端组设有后车轮,该座垫组设一座杆,该座管一体成型于该车架,该后车轮一后叉部位装 设有一后拖行轮;其特征在于: 该座杆远离座垫的自由端固设有一偏位的前拖行轮,该前拖行轮由一轮架及至少一轮子所结合而成,前拖行轮的轮子中心点偏离座杆中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林益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