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95920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之相连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分为两部分,第一和/或第二反应装置通过高压分离装置、稳定塔系统以及抽提系统与抽余油切割系统及回收系统连接,所述抽提系统再与第一和第二回收塔相连,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底部与蒸发脱水系统连接,所述蒸发脱水系统底部再与第三和/或第四反应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及其方法的优点是:处理能力、液体收率、芳烃产率、氢气产量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催化重整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催化 重整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及石油化学工业对芳烃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国家对环境 保护的日益严格要求,催化重整汽油以其高辛烷值、低烯烃和痕量硫而成为新标准汽油中 理想的调和组分之一。催化重整副产物的大量氢气又为提高油品质量,发展加氢工业提供 大量廉价氢源。因此,催化重整作为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及芳烃的重要炼油工艺,在炼油、化 工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催化重整装置按催化剂再生方式,目前主要可分为半再生式重整和连续重整两 类。两类催化重整装置因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被各炼厂按其不同的原料加工要求而选择。半再生式重整由于装置投资小,操作灵活,操作费用低,适于不同的生产规模等特 点,仍占用重要地位。自钼/铼催化剂问世以来,半再生式重整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已到达相当高的水平。半再生重整装置大多面临扩大处理能力的压力,扩能改造当然 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对于负荷增加不大的装置,如果能通过提高催化剂活性,增大进料空 速,从而提高装置处理量,则是最有利的方法。另一方面,重整原料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低 芳烃潜含量的石脑油及焦化汽油等二次加工油在重整原料中所占比例加大,重整原料的劣 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料的劣质化对催化剂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处理能力,并且提高液体收率、芳烃产量、辛烷值以及氢气 产量的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及其方法就成为该
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处理能力,并且提高液体收率、芳烃产量 以及氢气产率同时提供高辛烷值产品的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之相连的反应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分为两部分,第一和/或第二反应装置通过高压分离装置、稳定塔系统 以及抽提系统与抽余油切割系统及回收系统连接,所述抽提系统再与第一和第二回收塔相 连,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底部与蒸发脱水系统连接,所述蒸发脱水系统底部再与第三和/ 或第四反应装置(和/或更多反应装置)连接。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之相连的反应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底部通过管线与高压分离器相连接;所述高压分离器通过管线与稳定 系统相连接,并通过管线以及压缩装置与原料供应系统相连接;所述稳定系统下部通过管 线与抽提系统相连接;所述抽提系统顶部通过管线与抽余油切割系统相连接;所述抽提系统底部通过管线与第一回收塔相连接;所述第一回收塔上部通过管线采出苯,下部通过管 线与第二回收塔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回收塔上部通过管线采出混合芳烃,下部通过管线与 抽提系统相连接;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上部通过管线采出轻质抽余油,所述抽余油切割系 统底部通过管线与蒸发脱水系统相连;所述蒸发脱水系统上部通过管线采出水,所述蒸发 脱水系统底部与另一反应装置(第三反应装置)相连接;所述另一反应装置的另一端通过 管线与所述高压分离器相连接。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通过第二个加热装置与第二反应 装置相连接(第二反应装置后可通过加热装置再与更多的反应装置相连)。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反应装置通过第四个加热装置与第四 反应装置相连接(第四反应装置后可通过加热装置再与更多的反应装置相连)。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为上下串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反应器,其间通过加热装置相连接。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反应装置为上下串联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反应器,其间通过加热装置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提高处理能力,并且提高液体收率、芳烃产量以及氢气 产率同时提供高辛烷值产品的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方法。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方法,其步骤如下馏程为80_185°C的石脑油原料 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进入反应装置进行反应;所述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470-530°C,入 口压力为1. 0-1. 6MPa,进料体积空速为3. 0-5. OtT1 ;所得反应产物经过换热冷却后进入高 压分离器进行高压分离,所述高压分离器的操作温度为35-45°C,操作压力为1. 2-1. 4MPa ; 经过高压分离后,所得氢气一部分外送,一部分经过压缩装置返回至反应装置和另一 反应装置,所述返回的氢气或者在加热炉前进入管线,或者在加热炉后进入管线;所得 重整产物进入稳定塔系统进行处理,所述稳定塔系统的塔顶温度为100-12(TC,压力为 0. 8-1. 05MPa,塔底温度为220_240°C,压力为0. 85-1. IOMPa,回流比为0. 90-1. 15 ;塔顶采 出干气、液化气和少量水;塔底所得馏程为35-196°C的重整生成油进入抽提系统进行处 理,所述抽提系统的操作温度为100-150°C,操作压力为0. 6-1. OMPa,溶剂比为3. 0-8. 0, 返洗比为0. 5-1. 0,所用溶剂为环丁砜、N-甲酰基吗啉或四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 例的混合;经过抽提系统抽提后,所得抽出油进入第一回收塔,所述第一回收塔的塔顶温 度为 85-90 °C,压力为 0. 1-0. 2MPa (A),塔底温度为 175 °C,压力为 0. 15-0. 25MPa (A);顶 部采出苯,底部采出物进入第二回收塔,所述第二回收塔的塔顶温度为110-155°C,压力 为0. 02-0. 05MPa,塔底温度为175°C,压力为0. 03-0. 06MPa ;顶部采出混合芳烃作为汽油 调和产品或直接作为芳烃产品,底部采出物返回进入抽提系统;所述抽提系统的抽余油经 过顶部进入抽余油切割系统进行切割;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的顶部温度为75-95°C,压力 为0. 1-0. 2MPa,底部温度为175-213°C,压力为0. 13-0. 25MPa,回流比为20-60 ;所述抽余 油切割系统顶部采出轻质抽余油,底部采出重质抽余油进入蒸发脱水系统脱水;所述蒸发 脱水系统的顶部温度为110-130°C,压力为0. 6-0. 8MPa,底部温度为210-240°C,压力为 0. 62-0. 83MPa ;所述蒸发脱水系统顶部采出水,底部采出精制油,所得精制油经过加热装置 加热后,进入另一反应装置进行反应;所述另一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470-530°C,入口压 力为1. 0-1. 6MPa,进料体积空速为1. 0-2. OtT1 ;所得反应产物经换热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ο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的反应产物先经过第二个加热装 置加热后,进入第二反应装置反应(或在第二反应装置后再接上更多的加热装置和对应的 反应装置),所得反应产物经过换热冷却后再进入高压分离器。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反应装置的反应产物先经过第四个加 热装置加热后,进入第四反应装置反应(或在第四反应装置后再接上更多的加热装置和对 应的反应装置),所得反应产物经过换热冷却后再进入高压分离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抽提系统为专利号为200310103541. 9和200310103540. 4中公开的抽提系统,包括溶剂回收、水洗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蒸发脱水系统的重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之相连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分为两部分,第一和/或第二反应装置通过高压分离装置、稳定塔系统以及抽提系统与抽余油切割系统及回收系统连接,所述抽提系统再与第一和第二回收塔相连,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底部与蒸发脱水系统连接,所述蒸发脱水系统底部再与第三和/或第四反应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冉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