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6768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其包括:废水送入段、脱氨段、稀硫酸供给段、浓硫酸供给段;废水送入段包括氨氮废水储槽,脱氨段包括脱氨管;稀硫酸供给段包括稀硫酸循环槽,稀硫酸循环槽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脱氨管的顶端相连接,且稀硫酸循环槽的入口通过管路与脱氨管的底端相连接,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酸吸收液pH计;浓硫酸供给段包括高浓度硫酸储存槽,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并联于入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高浓度硫酸储存槽位于酸吸收液pH计的上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废水氨氮的脱除效率与使用15%‑98%浓硫酸作为吸收液相当,单级氨氮脱除率达到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
技术介绍
脱气膜脱氨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将废水中的氨氮变成氨气分离出来,然后利用循环酸作为吸收液,将分离出来的氨气固定下来。目前,脱气膜脱氨技术中,常规用的循环酸都是硫酸,因为相对于盐酸和硝酸,硫酸成本最低,并且安全系数最高。具体地,现有的酸循环技术是一次性配备15%-98%浓度的硫酸,一直循环吸氨直至所有的H+都被反应完毕,副产物硫酸铵浓度可以达到20%-35%。然而,上述酸循环方式的缺陷在于:(1)15%-98%浓度的硫酸循环管路对防腐蚀和密封的要求都很高,如果酸循环管路存在跑冒滴漏现象,15%-98%浓度的硫酸会腐蚀设备机架甚至地板,跟人体接触还会存在安全隐患;(2)15%-98%浓度的硫酸长期跟膜直接接触,会大大加速膜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针对上述缺陷,如果采用低浓度的硫酸作为吸收液,那么很快硫酸就会被中和完毕,氨氮吸收效率就会马上下降,并且得到的产物硫酸铵浓度太低,量太多,导致后续处理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其包括:废水送入段、脱氨段、稀硫酸供给段、浓硫酸供给段;所述废水送入段位于所述脱氨段上游,所述废水送入段包括氨氮废水储槽,所述脱氨段包括脱氨管,所述脱氨管内部设置有脱氨膜,所述氨氮废水储槽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底端相连接;所述稀硫酸供给段包括稀硫酸循环槽,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的顶端相连接,且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酸吸收液pH计;所述浓硫酸供给段包括高浓度硫酸储存槽,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并联于所述入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位于所述酸吸收液pH计的上游;所述酸吸收液pH计具有检测上限和检测下限,所述检测上限对应的pH为2,所述检测下限对应的pH值为1,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中酸吸收液的pH值大于检测上限时,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向管路中提供浓硫酸,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中酸吸收液的pH值小于检测下限时,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停止向管路中提供浓硫酸。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氨氮废水储槽和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废水增压泵。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氨氮废水储槽和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废水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稀硫酸循环槽与高浓度硫酸储存槽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稀硫酸循环泵。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所在的并联管路上还设置有高浓度硫酸计量泵。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和酸吸收液pH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稀硫酸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还包括饱和硫酸铵储存槽,所述硫酸铵储存槽与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第二出口通过管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硫酸铵储存槽与所述稀硫酸循环槽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硫酸铵外送泵。作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的改进,所述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还包括PLC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氨氮废水,利用脱氨膜脱除废水中的氨氮,并在0.5%-1%浓度的稀硫酸供给下,对脱除的氨氮进行吸收固定;S2、循环利用吸收氨氮后的稀硫酸溶液,并实时监测吸收氨氮后的稀硫酸溶液的pH值;S3、当监测到所述pH值大于2时,向循环利用的稀硫酸溶液中补充15~95%浓度的浓硫酸,当监测到所述pH值小于1时,停止向循环利用的稀硫酸溶液中补充15~98%浓度的浓硫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及方法具备如下技术优势:1)废水氨氮的脱除效率与使用15%-98%浓硫酸作为吸收液相当,单级氨氮脱除率达到50%以上;2)在系统调试期间,偶有跑冒滴漏现象,对机架、管路、地板都没有造成腐蚀,操作工可以简单佩戴防护用具,直接人工对跑冒滴漏地点进行修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3)大大延长了脱氨膜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包括:废水送入段10、脱氨段20、稀硫酸供给段30、浓硫酸供给段40。所述废水送入段10用于提供待处理的废水,所述脱氨段20用于对废水送入段10送入的废水进行处理。具体地,所述废水送入段10位于所述脱氨段20的上游,所述废水送入段10包括氨氮废水储槽11,所述脱氨段20包括脱氨管21,所述脱氨管21内部设置有脱氨膜,所述氨氮废水储槽11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21底端相连接。从而,待处理的废水经过所述废水送入段10,送入到所述脱氨段20中进行氨氮脱除处理。然后,经过脱氨膜氨氮脱除后的废水被排放,进行后续的处理。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述氨氮废水储槽11和脱氨管2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废水增压泵12。在所述废水增压泵12的泵送下,废水可顺利进入到脱氨管21中进行处理。此外,所述氨氮废水储槽11和脱氨管2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废水过滤器13,通过所述废水过滤器13可对待处理的废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所述稀硫酸供给段30用于提供固定氨气的稀硫酸,所述稀硫酸的浓度为0.5%-1%。具体地,所述稀硫酸供给段30包括稀硫酸循环槽31,该稀硫酸循环槽31用于盛放所述固定氨气的稀硫酸。所述稀硫酸循环槽31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21的顶端相连接,且所述稀硫酸循环槽31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21的底端相连接。从而,稀硫酸自顶端进入到所述脱氨管21中,对分离出来的氨气进行吸收固定,吸收固定后的酸液从所述脱氨管21的底端流出,并返回至所述稀硫酸循环槽31实现循环。此外,所述稀硫酸循环槽31与下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4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稀硫酸循环泵32。通过该稀硫酸循环泵32可将所述稀硫酸循环槽31中的稀硫酸泵入所述脱氨管21中。为了维持稀硫酸pH值的相对稳定性,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2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酸吸收液pH计33,其用于实时监测相应管路中的pH值。进一步地,所述浓硫酸供给段40用于在稀硫酸的pH值超过规定值时,向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包括:废水送入段、脱氨段、稀硫酸供给段、浓硫酸供给段;所述废水送入段位于所述脱氨段上游,所述废水送入段包括氨氮废水储槽,所述脱氨段包括脱氨管,所述脱氨管内部设置有脱氨膜,所述氨氮废水储槽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底端相连接;所述稀硫酸供给段包括稀硫酸循环槽,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的顶端相连接,且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酸吸收液pH计;所述浓硫酸供给段包括高浓度硫酸储存槽,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并联于所述入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位于所述酸吸收液pH计的上游;所述酸吸收液pH计具有检测上限和检测下限,所述检测上限对应的pH为2,所述检测下限对应的pH值为1,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中酸吸收液的pH值大于检测上限时,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向管路中提供浓硫酸,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中酸吸收液的pH值小于检测下限时,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停止向管路中提供浓硫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包括:废水送入段、脱氨段、稀硫酸供给段、浓硫酸供给段;所述废水送入段位于所述脱氨段上游,所述废水送入段包括氨氮废水储槽,所述脱氨段包括脱氨管,所述脱氨管内部设置有脱氨膜,所述氨氮废水储槽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底端相连接;所述稀硫酸供给段包括稀硫酸循环槽,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的顶端相连接,且所述稀硫酸循环槽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脱氨管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酸吸收液pH计;所述浓硫酸供给段包括高浓度硫酸储存槽,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并联于所述入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位于所述酸吸收液pH计的上游;所述酸吸收液pH计具有检测上限和检测下限,所述检测上限对应的pH为2,所述检测下限对应的pH值为1,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中酸吸收液的pH值大于检测上限时,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向管路中提供浓硫酸,所述第一出口与脱氨管之间的管路中酸吸收液的pH值小于检测下限时,所述高浓度硫酸储存槽停止向管路中提供浓硫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飞张庆胜金利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吉克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