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953862 阅读:4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所述换挡机构包括若干换挡拔叉;所述换挡拔叉可在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及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之间的空挡区间滑动;所述换挡拔叉上设有磁性触发元件,在所述磁性触发元件附近设有PLCD传感器;所述PLCD传感器通过感应所述换挡拔叉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输出对应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位置检测系统,利用PLCD传感器作为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换挡拨叉上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根据制定的逻辑流程图,判断换挡拨叉所处的位置,从而判断出变速器的挡位状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传感控制
,涉及一种换挡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器主要包括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MT),也称手动挡,即用手拨动换挡手柄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踩下离合踏板时,方可拨动换挡手柄。自动变速器(AT),是利用行星齿轮及液力变矩器等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和车速的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驾驶者只需操纵油门踏板控制车速即可。 而后,出现了有别于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系统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除了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外,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传统的手动变速器有着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采用自动控制的换挡方式,因此需要对换挡拨叉的位置进行自动检测,以便于控制程序进行判断,并进一步对拨叉进行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传递信号更精确、误差更小、抗干扰性更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所述换挡机构包括若干换挡 拔叉,所述位置检测系统用以检测各换挡拔叉的位置;所述换挡拔叉可在第一区间、第二区 间、及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之间的空挡区间滑动;所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换挡拔叉上设有 的磁性触发元件、在所述磁性触发元件附近设有的PLCD传感器;所述PLCD传感器通过感应 所述换挡拔叉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输出对应信号。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空挡区间,所述磁性触发元件位于对应PLCD 传感器的中部。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挡拔叉在空挡区间的中部被一定位销固 定。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4个换挡拔叉,每个换挡拔叉上设有磁性触发元件,在各磁性触发元件附近分别设有一 PLCD传感器。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区间对应坐标(L12,L11),当换挡拔叉位于第一区间内,所处挡位为第一挡位;所述第二区间对应坐标(L21, L22),当换挡拔叉位于第二区间内,所处挡位为第二挡位;所述空挡区间对应坐标(Lll, L21),当换挡拔叉位于空挡区间内,所处挡位为空挡; 所述PLCD传感器感应换挡拔叉上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 若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在(L12, Lll) , PLCD传感器发送该位置信息至换挡机构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运算处理,解析出该磁性触发元件在第一区间; 若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在(L21, L22) , PLCD传感器发送该位置信息至换挡机构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运算处理,解析出该磁性触发元件在第二区间; 若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在(Lll, L21) , PLCD传感器发送该位置信息至换挡机构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运算处理,解析出该磁性触发元件在空挡区间。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4个换挡拔叉,每个换挡拔叉上设有磁性触发元件,在各磁性触发元件附近分别设有一 PLCD传感器。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LCD传感器感应换挡拔叉上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若拨叉位置坐标小于Lged,判断第一挡位啮合;若拨叉位置坐标大于Lged、小于Lnd,判断换挡拨叉处于第一挡位与中位之间;若拨叉位置坐标大于Lnd,小于L皿,判断换挡拨叉处于中位;若拨叉位置坐标大于L皿,小于Lgeu,判断换挡拨叉处于第二挡位与中位之间;若拨叉位置坐标大于Lgeu,判断第二挡位啮合;当拨叉的位置变化时,PLCD传感器继续根据拨叉的位置判断出挡位状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 位置检测系统,利用PLCD传感器作为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换挡拨叉上的磁性触发元件的 位置,根据制定的逻辑流程图,判断换挡拨叉所处的位置,从而判断出变速器的挡位状态; 同时,由于PLCD传感器的P丽输出信号在较长线束信号传递的情况下,传递信号更精确、抗 干扰性更强,这种技术特点使其更加适合应用于外置式TCU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附图说明图1为PLCD工作原理图。 图2为换挡拨叉位置检测的示意图。 图3为换挡拨叉位置检测的逻辑流程图。 图4为PLCD传感器输出信号与换挡拨叉位置(同步器工作状态)的关系图。 图5-1为部分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换挡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主要改进 点在于本技术利用PLCD(永磁线性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作为换挡拨叉的位置传感 器,通过检测换挡拨叉上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根据制定的逻辑流程图,判断换挡拨叉所 处的位置,从而判断出变速器的挡位状态。 PLCD传感器拥有优越的性能,独特的P丽输出信号,以满足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的内部环境以及外置式TCU等方面的需求。 PL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软磁芯的中部包裹一个主线圈,在软磁芯 的两端各包裹了一个通电副线圈。激励信号由磁性触发元件(永磁铁)在副线圈磁场中切4割磁力线产生,随着磁性触发元件的移动,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可判断磁性触发元件的 位置。 请参阅图6、图5-1、图5-2,换挡机构包括阀体1、传感器板2、若干换挡执行器和换 挡拔叉,每个换挡拔叉可控制两个挡位。所述阀体1上设置传感器板2,所述传感器板2上 设置PLCD位置传感器3、4、5、6。 请参阅图5-l、图5-2,磁性触发元件装在支架113上,PLCD传感器装在阀体1上。 换挡拨叉11、支架113与拨叉轴套111采用精密焊接固定为一体,拨叉轴套111套在拨叉轴 112上,拨叉轴112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拨叉轴套111可沿着拨叉轴112作轴向移动。同 时,换挡拨叉11与齿套20接触,换挡拨叉11在拨叉轴112上轴向移动,推动齿套20的轴 向移动,从而控制同步器的动作。通过定位板上的凹槽和定位销进行轴向定位,中间凹槽为 空挡位置,可保证精确的空挡位置,防止误动作;定位销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定位板焊接 于拨叉轴套lll上。 请参阅图2,所述换挡拔叉11可在第一区间(代表Y挡)、第二区间(代表X挡)、 及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之间的空挡区间滑动。本技术位置检测系统包括换挡拔叉11 上设有的磁性触发元件13、在所述磁性触发元件13附近设有PLCD传感器12 ;所述PLCD传 感器12通过感应磁性触发元件13的位置输出对应信号至控制单元。在空挡区间的中部, 所述换挡拔叉11被一定位销进行定位,此时所述磁性触发元件位于对应PLCD传感器的中 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性触发元件13为永磁铁;所述换挡机构包括4个换挡拔叉,每 个换挡拔叉上均设有磁性触发元件,在各磁性触发元件附近分别设有一 PLCD传感器。 如图2所示,根据PL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将永磁铁13固定在换挡拨叉11上。当 拨叉11执行换挡时(例如X挡、Y挡),磁铁13就会在PLCD传感器12测量范围内相应的 运动,从而使PLCD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产生变化,从而测得拨叉所处的位置。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位置检测系统,所述换挡机构包括若干换挡拔叉;所述换挡拔叉可在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及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之间的空挡区间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换挡拔叉上设有的磁性触发元件、及在所述磁性触发元件附近设有的PLCD传感器,该PLCD传感器通过感应所述换挡拔叉的磁性触发元件的位置输出对应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华黄明礼卢建钢姜超张轶李文俊李育焦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