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1509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与所述动模板配合的托板、设于所述托板下方的顶针面板、固设于所述动模板侧壁上的拉板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侧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部设有一斜面,所述拉板上开设有一纵向的滑槽以及一横向的卡槽,所述限位板滑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顶针面板侧壁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的弹出块,所述顶针面板与弹出块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制作简单、占用注塑机的空间小;而采用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顶出动作流畅、可靠,制造使用成本也降低很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 包括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模具行业内,经常要利用到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常用的做法 一般采用在定模板位置加上扣机或拉板等结构、在动模板位置增加限位螺钉等 结构互相配合来完成二次顶出动作,但这种二次顶出机构都会增加制作成本或要求较大的注塑机的空间;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油缸、汽缸等动力源来实现二 次顶出的,但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制造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旨在解决现有 的二次顶出机构制作成本高、占用注塑机空间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 与所述动模板配合的托板、设于所述托板下方的顶针面板、固设于所述动模板 侧壁上的拉板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侧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部设有一斜 面,所述拉板上开设有一纵向的滑槽以及一横向的卡槽,所述限位板滑设于所 述滑槽中,所述顶针面板侧壁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可卡设于所 述卡槽内的弹出块,所述顶针面板与弹出块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动模板与拉板之间通过销钉与螺钉连接。所述托板与限位板之间通过销钉与螺钉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若干顶针。 所述顶针面板下方固设有一顶针底板。本技术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本技术所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制作简单、占用注塑机的空间小,可以替代在定模板上加扣机或拉板与在动模板上加限位螺钉的二次顶出机构;而釆 用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顶出动作流畅、可靠,制造使用成本也降低很 多,也可以替代采用油缸或气缸等动力源的顶出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图2是注塑模具第一次开模的示意图3是注塑模具第二次开模的示意图4是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顶出产品的示意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4又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阅图1 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 机构,包括动模板i、与所述动模板l配合的托板2、设于所述托板2下方的顶针面板3、固设于所述动模板1侧壁上的拉板5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2侧壁上 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端部设有一斜面61 ,所述拉板5上开设有一纵向的 滑槽51以及一横向的卡槽52,所述限位板6滑设于所述滑槽51中,所述顶针 面板3侧壁上开设有一凹槽31,所述凹槽31内设有一可卡设于所述卡槽32内的弹出块7,所述顶针面板3与弹出块之间通过弹性件8连接。具体地,所述动模板1与拉板5之间通过销钉53与螺钉54连接;所述托 板2与限位板6之间通过销钉62与螺钉63连接;所述弹性件8为弹簧81,在 模具合模时,弹簧81处于自然状态下,与弹簧81相连的弹出块7伸出于顶针 面板3的侧壁并卡在卡槽32内(如图l、图2所示),且弹出块7与限位板6 之间必须留有空隙;所述顶针面板3上设有至少一顶针32,所述顶针面板3下 方固设有一顶针底板4,所述顶针底板4用以固定顶针面板3上的顶针32。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制作简单、占用注塑机的空间小;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采用 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顶出动作流畅、可靠,制造使用成本也降低很多。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及包括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 具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步注塑完成后,首先从定模板9与动模板1之间的分型面开模(如 图2所示);第二步根据产品的出模要求运动一段距离后,动模板l停止运动,动模 板1与托板2分开(如图3所示);第三步当动模板1与托板2分开后,固设于托板2上的限位板6 —起随 托板2向下运动,当限位板6接触到弹出块81时,在限位板6端部的斜面61 的作用下,弹出块7沿着限位板6的斜面61从拉板5上的卡槽52滑出,将弹 出块81压入顶针面板3的凹槽31内,此时弹簧81被压缩(如图3、图4所示);第四步在弹出块81压入顶针面板3的凹槽31内后,注塑机的顶棍(图 中未示出)推动顶针面板3与顶针底板4向前运动,同时顶针面板3带动顶针 31向前运动,将产品顶出;第五步合模定模板9与动模板1首先合模,随后动模板1与托板2合 模,同时顶针面板3与顶针底板4开始复位,当运动到顶针面板3上的凹槽31 与拉板5上的卡槽52相对的位置时,在被压缩的弹簧81的弹力下,与弹簧81相连的弹出块7弹出并卡在拉板5上的卡槽52内,同时顶针面板3与顶针底板 4停止运动完成复位(如图l所示)。与现有的注塑才莫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二次顶出机 构制作简单、占用注塑机的空间小;而采用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顶出 动作流畅、可靠,制造使用成本降低很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与所述动模板配合的托板、设于所述托板下方的顶针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动模板侧壁上的拉板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侧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部设有一斜面,所述拉板上开设有一纵向的滑槽以及一横向的卡槽,所述限位板滑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顶针面板侧壁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的弹出块,所述顶针面板与弹出块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动模板与拉板之间通过销钉与螺钉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托板与限位板之间通过销钉与螺钉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顶针面板上设有若干顶针。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针面板下方固i殳有一顶针底板。7、 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顶 出机构。专利摘要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与所述动模板配合的托板、设于所述托板下方的顶针面板、固设于所述动模板侧壁上的拉板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侧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部设有一斜面,所述拉板上开设有一纵向的滑槽以及一横向的卡槽,所述限位板滑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顶针面板侧壁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的弹出块,所述顶针面板与弹出块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二次顶出机构制作简单、占用注塑机的空间小;而采用该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顶出动作流畅、可靠,制造使用成本也降低很多。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371561SQ20092013502公开日2009年12月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板、与所述动模板配合的托板、设于所述托板下方的顶针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动模板侧壁上的拉板以及固设于所述托板侧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部设有一斜面,所述拉板上开设有一纵向的滑槽以及一横向的卡槽,所述限位板滑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顶针面板侧壁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的弹出块,所述顶针面板与弹出块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峥
申请(专利权)人:福星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