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1515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注塑模具领域,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后模仁以及滑设于所述后模仁上的斜顶杆,所述斜顶杆与一顶杆固定连接;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前所述的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通过斜顶杆与顶杆在后模板的外部通过卡槽连接,装配简单,还避免了以往在后模仁上开设顶出避空槽及装模避空槽的现象,保证了后模仁的强度,延长了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 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型精密注塑模具领域中,对于产品的两对称倒扣或侧凹且中间距离狭小的情况,如图1所示产品91,其两侧的侧凹911 一般通过斜顶机构的两 相对运动的斜顶杆92来成型,两斜顶杆92的倾斜角度相同且相向,导致斜顶 杆92到底部时逐渐靠拢至相交。这种斜顶机构通过一斜顶座93来固定斜顶杆 92,因斜顶杆92与斜顶座93的连接处于后模仁94内部,需要在后模仁94下 方开设一装模避空槽941来实现斜顶杆92与斜顶座93的装配,且装配比较困 难;另外,斜顶座93顶出时顶部需要避空,因此需要在斜顶座93顶部的后模 仁94上开设一顶出避空槽942,该顶出避空槽942的垂直避空距离为图1所示 的h,但在后模仁94上开设顶出避空槽942使位于两斜顶杆92之间的后模仁 94的部分钢料943变得单薄,降低了后模仁94的强度,进而影响了模具的使 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筒单、且不会降低后模 仁强度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后模仁以及滑设 于所述后模仁上的斜顶杆,所述斜顶杆与一顶杆固定连接。所述后模仁嵌设于一后模板上,所述后模板下方中间位置固设有一斜顶导 向块。所述斜顶导向块中间开设有一导向孔,所述顶杆滑:没于所述斜顶导向块的 导向孔。所述顶杆与 一顶针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杆与顶针底板之间通过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底板与设于其上的一顶针面板配合,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顶针面板。所述斜顶杆与后才莫仁之间为间隙配合。本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以及如前所述的注塑模具 斜顶机构。所述前模仁嵌设于一前模板上。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通过 斜顶杆与顶杆在后模板的外部通过卡槽连接,装配简单,还避免了以往在后模 仁上开设顶出避空槽及装4莫避空槽的现象,保证了后模仁的强度,延长了注塑 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合模状态下的示 意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示 意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斜顶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阅图2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 括一后模仁1以及滑设于所述后模仁1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顶杆2,所述斜 顶杆2与一顶杆3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后模仁l嵌设于一后模板4上,所述后模板4下方中间位置 固设有一斜顶导向块5,所述斜顶导向块5中间开设有一导向孔51,所述顶杆 3滑设于所述斜顶导向块5的导向孔51,该导向孔51起到对顶杆3的导向作用, 以保证顶杆3运动精确。另外,所述顶杆3与一顶针底板6固定连接,所述顶杆3与顶针底板6之 间通过一螺钉61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底板5与设于其上的一顶针面板7配合, 所述顶杆3穿设于所述顶针面板7;所述顶针面板7上还固设有一导向杆71, 在运动时,所述导向杆71起到对顶针面板7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斜顶机构的正常工作,所述斜顶杆2与后模仁1之 间为间隙配合,即如图3所示的a<b ( a为斜顶杆2垂直部分的厚度,b为斜顶 杆2垂直部分的厚度与斜顶杆2垂直部分与后模仁1之间的间隙的和);还必 须满足图3所示的c>5mm, d>5mm ( c为两个斜顶杆2之间的后i^莫仁1的部分 钢料的拐角点与斜顶杆2的一个拐角点之间的距离,d为两个斜顶杆2之间的 后模仁l的部分钢料的拐角点与斜顶杆2的另一个拐角点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 一种包括如前所述的注塑^f莫具斜顶机构的注塑 模具,该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前模仁8,所述前模仁8嵌设于一前模板9上。本技术所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 )如图2 图4所示,首先将斜顶机构装入该注塑模具内,具体做法为: 先将斜顶杆2从上往下插入后模仁1中,然后将斜顶杆2与顶杆3通过其上的 卡槽连接,之后将斜顶导向块5固定在后模板4上,接着将斜顶3穿设于顶针 面板7上并通过螺4丁 61固定在顶针底板6上,;人而完成了将斜顶机构装入注塑 模具;由于斜顶杆2与顶杆3之间的连接是在后模板4外部进行的,连接非常 方便,避免了以往在后才莫仁内部连接斜顶杆与斜顶座而导致装配困难的现象;(2) 如图2所示,注塑模具合模后,注塑机向前模仁8和后模仁1形成的 模腔内注入胶料,然后保压、冷却,从而形成了带侧凹101的产品10;(3) 如图3及图4所示,注塑模具开模,注塑机的顶棍(图中未示出)向 前推动顶针底板6,进而顶针底板6推动斜顶机构向前运动,斜顶杆2的头部 21从产品10的侧凹101顺利脱出,实现了产品10与斜顶杆2的分离。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通过 斜顶杆2与顶杆3在后模板4的外部通过卡槽连接,装配筒单,还避免了以往 在后模仁上开设顶出避空槽及装模避空槽的现象,保证了后模仁l的强度,延 长了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后模仁以及滑设于所述后模仁上的斜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与一顶杆固定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嵌设 于一后模板上,所述后模板下方中间位置固设有一斜顶导向块。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导向块 中间开设有一导向孔,所述顶杆滑设于所述斜顶导向块的导向孔。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一顶 针底板固定连接。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顶针 底板之间通过一螺4丁固定连接。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底板与 设于其上的一顶针面板配合,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顶针面板。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与后 模仁之间为间隙配合。8、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 7任一项 所述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嵌设于一前模 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注塑模具领域,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后模仁以及滑设于所述后模仁上的斜顶杆,所述斜顶杆与一顶杆固定连接;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前所述的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及包括该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通过斜顶杆与顶杆在后模板的外部通过卡槽连接,装配简单,还避免了以往在后模仁上开设顶出避空槽及装模避空槽的现象,保证了后模仁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后模仁以及滑设于所述后模仁上的斜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与一顶杆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峥
申请(专利权)人:福星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