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9814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包括中心位置的承压柱、与承压柱同轴的轮毂、连接承压柱和轮毂的多个轮辐形应变梁、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应变计,以及位于轮毂下端开口面位置的底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中下部侧壁上有1-5圈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断面形状是梯形、V形、U形、圆缺形、多边形中的任何一种。这种传感器的误差为0.03%~0.02%,甚至更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特别是一种轮辐式称重传感器。技术背景-轮辐式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力和称重用传感器。现有轮辐 式传感器的轮毂若从上下两端过中心轴线的剖面形状来看,其形状为上下 基本一致的圆筒形,这种形状的轮毂刚性较强,在受力过程中,力从上部 几乎毫无减弱地直接传到传感器的底部,因此使得传感器的底面与其安装面的机械摩擦比较大,导致传感器的精度较低, 一般误差都在0.1% 0.05%,不能满足高精度测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普通轮辐式传感器测量误差大的 不足,提供一种高精度的轮辐式传感器。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包括中心位 置的承压柱、与承压柱同轴的轮毂、连接承压柱和轮毂的多个轮辐形应变 梁、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应变计,以及位于轮毂下端开口面位置的底面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中下部侧壁上有1-5圈环形槽。本技术轮辐式传感器由于在其轮毂部件的中下有环形槽,轮毂在 环形槽部位的刚性相对于其它部位小,受力时能显示出一定的柔性,当传 感器受力时,主要的变形产生在环形槽部位,环形槽以下部位的变形量非 常小。这样,轮毂下端的底面板与其安装面之间的机械摩擦就被大幅度减 小,影响传感器精确度的不利因素被大幅度减弱,传感器测量精度得以提高。本技术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的误差为0.03% 0.02%,甚至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l.轮毂,2.轮辐形应变梁,3.承压柱,4.环形槽,5.底面板, 6.应变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l-4所示,本技术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由轮毂1、和轮毂同 轴的承压柱3、位于承压柱3和轮毂1之间的多个轮辐形应变梁2、粘贴在 应变梁上的应变计6,以及位于轮毂1下端的底面板5组成,轮毂1的中 下部侧壁上有环形槽4。在图l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形槽4是一圈,它位 于轮毂1外侧壁上。环形槽4也可以是在轮毂1的内侧壁上(如图2所示), 只是外侧壁的环形槽相对容易加工。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轮毂l的中下部有两圈环形槽4,他们分别 位于轮毂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这种形式的轮毂,其环形槽以下部位的 变形量更小,传感器测量精度更高。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轮毂1上的环形槽4还可以是1 5圈, 基本均匀设置在内外侧壁上。在上述实施例中,环形槽4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如图1和图3所示。 实践中,它也可以是V形、U形、圆缺形或其他多边形。权利要求1. 一种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包括中心位置的承压柱、与承压柱同轴的轮毂、连接承压柱和轮毂的多个轮辐形应变梁、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应变计,以及位于轮毂下端开口面位置的底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中下部侧壁上有1-5圈环形槽。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辐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 的断面形状是梯形、V形、U形、圆缺形、多边形中的任何一种。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辐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形槽是一个,它位于轮毂中下部外侧壁上。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辐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形槽是两个,他们分别位于轮毂中下部内、外两侧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包括中心位置的承压柱、与承压柱同轴的轮毂、连接承压柱和轮毂的多个轮辐形应变梁、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应变计,以及位于轮毂下端开口面位置的底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中下部侧壁上有1-5圈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断面形状是梯形、V形、U形、圆缺形、多边形中的任何一种。这种传感器的误差为0.03%~0.02%,甚至更小。文档编号G01G3/00GK201273837SQ200820030228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专利技术者鹏 刘, 刘晓臻, 吴汉兵, 杨乘懿, 王小岗, 石荣武, 谭义峰 申请人: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包括中心位置的承压柱、与承压柱同轴的轮毂、连接承压柱和轮毂的多个轮辐形应变梁、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应变计,以及位于轮毂下端开口面位置的底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中下部侧壁上有1-5圈环形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刘晓臻石荣武谭义峰王小岗吴汉兵杨乘懿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