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723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包括有负载导入部份(a)、应变部份(b)和负载支撑部份(c),应变部份(b)包括有前、后应变孔(1、2),前、后应变孔(1、2)为两个同轴等径的圆形盲孔,直径为Φ34~36mm;前、后应变孔(1、2)的底部为弹性敏感区(5),在前、后应变孔(1、2)的周围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通孔(6、7、8、9),第一、第二变形通孔(6、7)间中心距为34~36mm,第一、第三变形通孔(6、8)间的中心距为70~72mm;在各变形通孔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分别设有与外连通的变形槽口,具有便于安装、且对安装精度的敏感性低、称重精度高的优点。

Elastic body of weighing sensor

A weighing sensor elastomer, including import part load (a), strain (b) and part load supporting part (c), strain (b) comprises a strain part hole before and after (1, 2), strain hole before and after (1, 2) for the two coaxial circular hole the diameter, diameter of 34 ~ 36mm; strain hole before and after (1, 2) at the bottom of the elastic sensitive area (5), before and after the strain (1, 2) of the hol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four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6, 7 hole deformation, 8, 9), the first and second deformation through holes (6, 7) the center distance between 34 ~ 36mm, the first and third deformation through holes (6, 8) the center distance between 70 ~ 72mm; i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deformation through hol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central shaft and the outer connected The deformation not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installation, low sensitivity to installation accuracy and high weigh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属于电子衡器

技术介绍
在工商业领域,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子衡器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使 用成本及称重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柱式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利用金属弹性体将力转换为 应变的功能元件,而弹性体则是这类称重传感器的核心部件,这种柱式弹性体由于其结构 紧凑,几何形状简单,刚性较大,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现有的柱式称重传感器的弹性体大都 存在以下一些缺点就是其对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包括安装垂直度、转角变动度、上下底座 的水平度等都需要有严格的公差保证;同时在受到侧向力载荷和偏心载荷时测量误差较 大,因此导致其测量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且对安装精度包括垂直度、转角变动度、上下底座的水平度的敏感性低、称重精度高的称重传感器弹性体。 这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其主体为一长方体结构,包括有负载导入部份、应变部份和负载支撑部份,应变部份包括有前、后应变孔,左、右弯曲变形侧板和弹性应变敏感区,所述前、后应变孔置于应变部份前、后面的中部,为两个同轴等径的圆形盲孔,直径为①34 36mm,应变孔的底部为弹性敏感区,在前、后应变孔的周围设有四个以前、后应变孔轴线为中心呈上、下、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通孔,第一、第二变形通孔间及第三、第四变形通孔间的中心距为34 36mm,第一、第三变形通孔间及第二、第四变形通孔间的中心距为70 72mm ;各变形通孔在其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分别设有与外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槽口 ;在前、后应变孔左侧的第一、第三变形槽口之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份和负载支撑部份连接的左弯曲变形侧板,在前、后应变孔右侧的第二、第四变形槽口之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份和负载支撑部份连接的右弯曲变形侧板。 在所述弹性敏感区上设有导通前、后应变孔的通孔。 在所述前应变孔或后应变孔侧面设有与外连通的电缆通孔。 所述负载导入部份的上部为叠置圆柱体结构,其顶面为球面,该球面的半径不小 于弹性体的高度。 所述负载支撑部份的下部为上下两节叠置圆柱体结构,在上节圆柱体下端周面上 成型有一凸环,并在圆柱体的周面上开有限位槽;下节圆柱体底面为球面,该球面的半径不 小于弹性体的高度。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具有便于安装、且对安装精度包括垂直度、 转角变动度、上下底座的水平度的敏感性低、称重精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其主体为一长方体结构,包 括有负载导入部份a、应变部份b和负载支撑部份c,应变部份b包括有前、后应变孔1、2, 左、右弯曲变形侧板3、4,弹性应变敏感区5,所述前、后应变孔1、2置于应变部份b前、后面 的中部,为两个同轴等径的圆形盲孔,直径为①35mm;前、后应变孔1、2的底部为弹性敏感 区5,在前、后应变孔1、2的周围设有四个以前、后应变孔1、2轴线为中心呈上、下、左、右对 称分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通孔6、7、8、9,第一、第二变形通孔6、7间及第三、第四 变形通孔8、9间的中心距为35mm,第一、第三变形通孔6、8间及第二、第四变形通孔7、9间 的中心距为71mm ;在所述各变形通孔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分别设有与外连通的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变形槽口 10、11、12、13;在前、后应变孔1、2左侧的第一、第三变形槽口 10、12之 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份a和负载支撑部份c连接的左弯曲变形侧板3,在前、后应变孔 1、2右侧的第二、第四变形槽口 11、13之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份a和负载支撑部份c连 接的右弯曲变形侧板4。 在所述弹性敏感区5上设有导通前、后应变孔的通孔14 ; 在所述前应变孔1或后应变孔2侧面设有与外连通的电缆通孔15。 所述负载导入部份a的上部为叠置圆柱体结构,其顶面16为球面,该球面的半径不小于弹性体的高度。 所述负载支撑部份c的下部为上下两节叠置圆柱体结构,在上节圆柱体下端周面 上成型有一凸环18,并在圆柱体的周面上开有限位槽19 ;下节圆柱体的底面17为球面,该 球面的半径不小于弹性体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包括有负载导入部份(a)、应变部份(b)和负载支撑部份(c),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部份(b)包括有前、后应变孔(1、2),左、右弯曲变形侧板(3、4)和弹性应变敏感区(5),所述前、后应变孔(1、2)置于应变部份(b)前、后面的中部,为两个同轴等径的圆形盲孔,直径为Φ34~36mm;前、后应变孔(1、2)的底部为弹性敏感区(5),在前、后应变孔(1、2)的周围设有四个以前、后应变孔(1、2)轴线为中心呈上、下、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通孔(6、7、8、9),第一、第二变形通孔(6、7)间及第三、第四变形通孔(8、9)间的中心距为34~36mm,第一、第三变形通孔(6、8)间及第二、第四变形通孔(7、9)间的中心距为70~72mm;在所述各变形通孔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分别设有与外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槽口(10、11、12、13);在前、后应变孔(1、2)左侧的第一、第三变形槽口(10、12)之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份(a)和负载支撑部份(c)连接的左弯曲变形侧板(3),在前、后应变孔(1、2)右侧的第二、第四变形槽口(11、13)之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份(a)和负载支撑部份(c)连接的右弯曲变形侧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包括有负载导入部份(a)、应变部份(b)和负载支撑部份(c),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部份(b)包括有前、后应变孔(1、2),左、右弯曲变形侧板(3、4)和弹性应变敏感区(5),所述前、后应变孔(1、2)置于应变部份(b)前、后面的中部,为两个同轴等径的圆形盲孔,直径为Φ34~36mm;前、后应变孔(1、2)的底部为弹性敏感区(5),在前、后应变孔(1、2)的周围设有四个以前、后应变孔(1、2)轴线为中心呈上、下、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通孔(6、7、8、9),第一、第二变形通孔(6、7)间及第三、第四变形通孔(8、9)间的中心距为34~36mm,第一、第三变形通孔(6、8)间及第二、第四变形通孔(7、9)间的中心距为70~72mm;在所述各变形通孔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分别设有与外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变形槽口(10、11、12、13);在前、后应变孔(1、2)左侧的第一、第三变形槽口(10、12)之间具有分别与负载导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方衡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