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尔维公司专利>正文

卤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卤化共聚物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57495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12:25
一种通过至少两种单体的共聚合而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共聚合是利用引发剂在水分散体中进行的,其中一部分引发剂引入聚合进料中,而另一部分后续引入。所得到的卤化共聚物,通过差热分析给出的熔点低于或等于140℃,以在呋喃中10g/l浓度测量时相对粘度大于或等于1.30。所述共聚物可以用来制备挤塑制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卤化共聚物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卤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涉及所得到的卤化共聚物,涉及其用于制备挤塑制品的用途以及由此得到的挤塑制品。通常,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是通过水分散体聚合法制备的,在所述方法中,在聚合开始时将所有引发剂全部引入。该方法通常需要相当高的聚合温度,这将使得生产出的共聚物具有低的热稳定性。此外,偏二氯乙烯通常具有相对高熔点的特点,这将涉及很高的加工温度。况且,这些卤化共聚物具有相对低的热稳定性和有限的柔韧性。描述其特性的相对低的热稳定性,将使得其在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模头上形成大量降解物质的沉积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没有现有技术方法带来的缺点的卤化共聚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涉及没有现有技术卤化共聚物缺点的卤化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涉及这些卤化共聚物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得到的制品。为此,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一种借助使至少两种单体的共聚合而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共聚合是利用引发剂在水分散体中进行的,其中一部分引发剂引入聚合进料中,而另一部分后续引入。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引入聚合进料中的部分”用来表示:从聚合开始,与通常同时引入的配料一起引入引发剂总量的一部分。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后续引入部分”用来表示:在聚合开始后一定时间,引入引发剂总量的一部分。开始后续引入引发剂的时间通常是由引入聚合进料中的引发剂引发聚合完成的时间。通常,开始后续引入引发剂是在聚合开始之后10至60分钟之间开始。一般来说,后续引入引发剂在聚合开始之后至少10分钟,优选至少15分钟,特别优选至少20分钟,最优选至少25分钟时开始。通常,后续引入引发剂在聚合开始之后不超过60分钟,优选不超过50分钟,特别优选不超过45分钟,最优选不超过40分钟时开始。-->通常,后续注入部分可以以单一部分一次引入或分批引入或连续引入。优选的是连续引入。进行引发剂的后续引入时间周期通常从60-600分钟。通常,进行引发剂后续引入的时间周期至少为60分钟,优选至少100分钟,特别优选至少150分钟。通常,进行引发剂后续引入的时间周期不大于600分钟,优选不超过500分钟,特别优选不超过400分钟。有利的是,将活性剂添加至引发剂中。通常,将总量的活性剂引入聚合进料中。通常将活性剂总量的一部分引入聚合进料中,而另一部分后续引入。通常,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之间的比例从1至10。通常,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之间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优选大于或等于2,且特别优选的是大于或等于3。通常,活性剂用量和引入聚合进料中的引发剂用量之间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0,优选小于或等于9.5,特别优选小于或等于9。通常后续引入的活性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之间的比例从0-10。通常,后续引入的活性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之间的比例大于或等于0,优选大于或等于1,特别优选大于或等于2。通常,后续引入的活性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之间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0,优选小于或等于9,特别优选小于或等于8。通常,在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和引发剂部分与聚合期间引入的活性剂及引发剂总量之间的比例从10%至80%。通常,在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和引发剂部分与聚合期间引入的活性剂及引发剂总量之间的比例小于或等于80%,优选小于或等于60%,特别优选小于或等于50%。通常,在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和引发剂部分与聚合期间引入的活性剂及引发剂总量之间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0%,优选大于或等于15%,特别优选大于或等于20%。通常,聚合温度低于或等于60℃,优选低于或等于55℃,特别优选低于或等于50℃。通常,聚合时间小于或等于16小时,优选小于或等于14小时,-->特别优选小于或等于12小时,最优选小于或等于10小时。有利的是,在聚合开始时,将所有参与共聚合的单体都引入聚合进料中。当主要单体为卤化单体时,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卤化共聚物的方法是合适的,当主要单体为含氯单体时,该方法是特别合适的,当主要单体为偏二氯乙烯时该方法是最为合适的。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主要单体”用来表示:在形成的共聚物中占的比例至少为50%重量。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卤化共聚物”用来表示:通过卤化单体与一种或多种可与其共聚合的单体的水分散体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所述卤化单体是主要单体。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卤化单体”用来表示:包含未端烯烃不饱和度并且被至少一个卤原子取代的任何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优选的是,这些单体选自:取代的乙烯和丙烯的衍生物并且分别仅包含两个或三个碳原子。作为所述单体非限定性的例子,可以提及的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溴乙烯,偏二溴乙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在这些可与卤化单体共聚合的单体中,可以提及的非限定性例子是:不同性质的卤化单体,乙烯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醚,丙烯酸,酯和酰胺,甲基丙烯酸,酯和酰胺,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丁二烯,烯烃例如乙烯和丙烯,衣康酸和马来酸酐。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卤化共聚物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制备含氯共聚物。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含氯共聚物”用来表示:通过含氯单体和可与其共聚的一种或多种单体的水分散体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所述含氯单体是主要卤化单体,例如氯乙烯和偏二氯乙烯。在可与含氯单体共聚的单体中,可以提及的非限定性例子包括:不同性质的含氯单体,乙烯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醚,丙烯酸,酯和酰胺,甲基丙烯酸,酯和酰胺,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丁二烯,烯烃例如乙烯和丙烯,衣康酸和马来酸酐。本专利技术卤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最适用于制备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用来表示偏二氯乙烯和可与其共聚的一种或多种单体的共聚物,所述偏二氯乙烯是主要单体。在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的单体中,可以提及的非限定性例子包括:氯乙烯,乙烯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醚,丙烯酸,酯和酰胺,甲基丙烯酸,酯和酰胺,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丁二烯,烯烃例如乙烯和丙烯,衣康酸和马来酸酐。当单体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和相应于下式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单体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卤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最为适用。                      CH2=CR1R2式中R1选自氢和甲基基团,R2选自-CN基团和-CO-OR3基团,式中R3选自氢,含1-18碳原子的烷基基团,总共含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基团和-NR4R5基团,式中R4和R5选自氢和含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措辞“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单体”用来表示: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单体,在下文以(甲基)丙烯酸单体来表示。(甲基)丙烯酸单体优选选自含1-8个碳原子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的是选自含1-6个碳原子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甲基戊酯和甲基丙烯酸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至少两种单体的共聚合而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合在利用引发剂的水分散体中进行,其中一部分引发剂引入聚合进料中,而另一部分后续引入。

【技术特征摘要】
BE 1998-12-2 98008701.一种通过至少两种单体的共聚合而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合在利用引发剂的水分散体中进行,其中一部分引发剂引入聚合进料中,而另一部分后续引入。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性剂加入引发剂中。3.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的量和引发剂的量之间的比例从1至10。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后续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的量和引发剂的量之间的比例从0至10。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入聚合进料中的活性剂和引发剂部分与聚合期间引入的活性剂和引发剂的总量之间的比例从10%至80%。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温度低于或等于60℃。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时间小于或等于16小时。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单体引入聚合进料中。9.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单体为含氯单体。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单体为偏二氯乙烯。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的制备卤化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以及至少一种相应于下式的(甲基)丙烯酸单体:                      CH2=CR1R2式中R1选自氢和甲基基团,R2选自-CN基团和-CO-OR3基团,式中R3选自氢,含1-18碳原子的烷基基团,总共含1-10个碳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Y范德韦肯B格奈雷J波贝特
申请(专利权)人:索尔维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