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分散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116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过喷墨法散布微粒的微粒分散液。该分散液包含分散介质、微粒及具有肼基或腙基的化合物。利用该微粒分散液可在不污染定向膜的条件下使微粒的粘固力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喷墨法散布微粒的微粒分散液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在形成有像素电极的基板上随机地散布间隔物(spacer),因此在显示部也有间隔物存在,间隔物 部分易引起漏光的问题。因此,研究通过喷墨法仅在基板的非显示部定点配置 间隔物的方法。但是,即使仅在非显示部配置间隔物,如果间隔物对基板的粘固力小,则 注入液晶时会发生移动,存在进入显示部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该问题的发生,采用混合水溶性粘接剂或粒径为间隔物直径的十 分之一左右的粘接粒子的方法。日本专利第3997038号及日本专利特开平9-105946号揭示了通过在间隔 物分散液中混合粘接树脂而使间隔物对基板的粘固力提高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0-347191号揭示了通过在间隔物分散液中混合软化点为 50。C 16(TC的粘接性粒子而使间隔物对基板的粘固力提高的方法;日本专利 特开2007-33797号揭示了通过在间隔物分散液中混合软化点为4(TC 12(rC的 粘接性粒子而使间隔物对基板的粘固力提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喷墨法使间隔物配置于基板上时,如果油墨溶剂中的间隔 物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不够充分,则因为过滤器或喷嘴的堵塞而造成间隔物 的散布个数经时减少,或者因为在喷墨装置内的滞留而使喷头间的散布个数的 差异变大,从而出现条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日本专利特开2002-333631号公报提出了使间隔物和 油墨溶剂的比重差达到0.05以下的方案。日本专利特开2004-13116号公报提 出了使间隔物和溶剂的比重的比值达到1.00以上、1.70以下的方案。专利技术的揭示如果象日本专利第3997038号及日本专利特开平9-105946号记载的那样 使用粘接树脂,则液滴干燥时粘接树脂可能会无法完全聚集而污染基板上的定 向膜。如果象日本专利特开2000-347191号及日本专利特开2007-33797号记载 的那样,使用被分散于分散液的粘接性粒子,则粘接性粒子可能无法完全聚集 于间隔物而污染基板上的定向膜。此外,该亚微尺寸(日本专利特开2000-347191 号的实施例0.3 um,日本专利特开2007-33797号的实施例0.25 u m)的粒子 易凝集,存在有损分散性的可能性。日本专利特开2002-333631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4-13116号公报所 揭示的专利技术中,通过縮小间隔物和油墨溶剂的比重差来确保喷墨印刷稳定性。 一般,考虑通过降低间隔物的比重和提高分散介质的液体比重来达到縮小间隔 物和油墨溶剂的比重差的目的。但是,如果降低间隔物的比重,则可能强度会 下降。另外,如果提高液体比重,则粘度提高,因此喷出时油墨会处于拉丝的 状态,发生墨点处除了主要的液滴以外其周边还有小液滴飞散的现象的所谓的 随附(satellite)现象,或者分散液的沸点提高,干燥性劣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使通过喷墨法散布微粒的微粒分散液不会污染定向膜,使间 隔物对基板的粘固力提高。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喷墨法散布微粒的微粒分散液,该微粒分散液的特征在 于,包含分散介质、微粒及具有肼基或腙基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者发现,通过使用具有肼基或腙基的化合物作为粘接成分,可在不 污染定向膜的条件下获得牢固的粘固力,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微粒的表面具有选自烷基、羟基、环氧基及羧基的l 种以上的官能团。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官能团为环氧基和羟基的至少一方。此外,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多个肼基,相对于100重量份微 粒的所述化合物的量为6重量份以上。通过该实施方式,微粒的分散性进一步提高,可获得经时分散稳定性。通 过使用该分散性*分散稳定性良好的油墨,在利用喷墨法散布油墨时可减少液滴内的个数不均,实现稳定的散布。 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印刷了间隔物油墨后的定向膜的表面状态的照片。 图2是表示比较例1中印刷了间隔物油墨后的定向膜的表面状态的照片。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散液的用途特别适用于在基板上定点配置间隔物的技术, 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通过喷墨法将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散液封入电子纸张用单元(cell)内。本专利技术同样适用于该用途。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散液的各成分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分散液所含的分散介质可例示如下。可例举乙醇、正丙醇、2-丙醇、l-丁醇、2-丁醇、l-甲氧基-2-丙醇、糠醇、 四氢糠醇、2-甲基-2-丁醇等一元醇类,乙二醇,水等。此外,可例举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等甘醇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单 甲醚、单乙醚、单异丙醚、单丙醚、单丁醚等低级单烷基醚类,这些聚合物的 二甲醚、二乙醚、二异丙醚、二丙醚等低级二烷基醚类,这些聚合物的单乙酸 酯、二乙酸酯等垸基酯类等。此外,可例举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四丙二醇等丙二醇的聚合物, 或这些聚合物的单甲醚、单乙醚、单异丙醚、单丙醚、单丁醚等低级单烷基醚 类,这些聚合物的二甲醚、二乙醚、二异丙醚、二丙醚等低级二烷基醚类,这 些聚合物的单乙酸酯、二乙酸酯等烷基酯类等。此外,可例举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3-甲基 -1,5-戊二醇、3-己烯-2,5-二醇、1,5-戊二醇、2,4-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 2,5-己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等二醇类,二醇类的醚衍生物,二醇类的乙 酸酯衍生物,甘油、1,2,4-丁三醇、1,2,6-己烷三醇、1,2,5-戊烷三醇、三羟甲基 丙烷、三羟甲基乙垸、季戊四醇等多元醇类或其醚衍生物,乙酸酯衍生物等。另夕卜,还可例举二甲亚砜、硫二甘醇、N-甲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垸酮、Y-丁内酯、1,3-二甲基-2-咪唑垸、环丁砜、甲酰胺、N,N-二甲基甲 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a-砲品 醇、碳酸亚乙酯、碳酸异丙烯酯、双-a-羟基乙基砜、双-a-羟基乙基脲、N,N-二乙基乙醇胺、松香醇、双丙酮醇、尿素等。 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微粒的粒径较好为0.5 u m 8 y m,更好为2 u m 7 P m。 对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微粒无特别限定。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微粒的表面具有选自垸基、羟基、环氧基及羧基的至 少l种以上的官能团。此外,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官能团为环氧基和羟基的至 少一方。对微粒的材质无特别限定,可例举例如树脂、有机物、无机物、它们的化 合物或混合物等。对所述树脂无特别限定,可例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 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砜、聚苯醚、聚缩醛等线状或交联 高分子聚合物,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胍胺树脂、不饱和聚 酯树脂、二乙烯基苯树脂、二乙烯基苯一苯乙烯共聚物、二乙烯基苯—丙烯酸 酯共聚物、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合物、异氰脲酸三烯丙酯聚合物等具有交联 结构的树脂等。作为无机物,可例举二氧化硅等。对微粒的制法无特别限定,可通过乳液聚合、分散聚合、悬浮聚合、种子 聚合等聚合法,从使高分子材料溶于溶剂而获得的溶液析出粒子的造粒法或将高分子材料粉碎的粒子化方法等公知方法来获得微粒。此外,可设置微粒的被覆树脂。这种情况下,对被覆树脂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过喷墨法散布微粒的微粒分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分散介质、微粒及具有肼基或腙基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九泽昌祥田中広司原胜已土井道雄加藤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奈得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