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4492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单一或混合金属盐溶液混合和胺类物质充分混合,置于高温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后,经浸泡和冷冻干燥处理,直接制备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三维复合材料。通过此方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可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需要额外添加导电剂和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他们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有的固定电源难以长久维持运行,给消费者的体验打了很大的折扣。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发展高能量密度材料,延长电池单次充电后的使用时间;另一种是发展快充电池,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以上两种思路都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因为高的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众多储能电池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被应用在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以及其他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被广泛应用于动力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性材料。石墨烯是一种优异的导电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和较低的电阻率(约10-6Ω·cm),被认为是理想的电极材料载体。而以四氧化三锰、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钴等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放电活性,可提供约为商用碳材料2-3倍的理论放电容量。将石墨烯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制备形貌均匀可控、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石墨烯-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既可以充分发挥石墨烯的导电性,又可以发挥金属氧化物的高比容量,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现有技术中的石墨烯-四氧化三锰复合材料通常需要较高的煅烧温度或二次水热处理,工艺复杂。为实现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锰的均匀分布,往往引入高分子材料作为辅助交联剂。且产物中大多存在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团聚、制备产物分布不均,循环稳定性差和比容量低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其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所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合氧化石墨烯分散液、金属盐溶液、胺类助剂,经水热反应制备所需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金属氧化物三维复合材料。该制备过程中不需要高温煅烧,成本低廉。所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金属氧化物三维复合材料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形成具有高导电性的三维网络结构,四氧化三锰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网络中,形成自支撑的复合材料体系。复合材料开放的结构保证了电解液的充分浸润,提高了锂离子传输效率。其大量的内部介孔也缓冲了四氧化三锰在充放电过程的体积变化,保证了电池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不需要添加导电剂和粘结剂,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微片加入去离子水中,利用细胞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锰盐溶液和胺类物质,置于超声波反应器中并予以机械搅拌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胺类-锰盐的混合体系;氧化石墨烯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在水热过程中其表面所含的含氧基团被还原,得到高导电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胺类-锰盐的混合体系加入到水热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锰盐在碱性环境中高温水热生成四氧化三锰,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将其取出进行浸泡。3)将步骤2)浸泡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最大程度上保持产物的微观形貌,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将其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可获得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优选的,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微片的片径为0.5-50μm,氧化石墨烯微片的加入量为25-75mg;细胞粉碎机粉碎的时间为0.8-1.2h,通过细胞粉碎机将氧化石墨烯进行充分的粉碎;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1-3mg/ml。氧化还原石墨烯提供导电网络,氧化石墨烯的片径大小不一,直接影响产物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片层大小,影响体系的导电网络的构建,最终影响产物性能,本专利技术中选定的氧化石墨烯微片的片径为0.5-50μm,经过大量实验验证,能达到较好的试验效果。优选的,步骤1)中,锰盐溶液为氯化锰溶液、硫酸锰溶液、醋酸锰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锰盐溶液浓度为10-3-1g/ml,锰盐溶液加入量为0.1-0.8mmol。锰盐溶液提供高的电容量,这种复合是可以提供多类金属离子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和锰盐溶液之间的协同效应,两者的添加的浓度合适才可取得更好的性能,申请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到锰盐溶液的浓度及其加入量,在该浓度和加入量的设定下,能够达到较好的试验效果。优选的,步骤1)中,胺类物质加入量为>1.6mmol,胺类物质包括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尿素,羟乙基乙二胺、二乙基三胺、三乙基四胺、四乙基五胺、羧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优选的,步骤1)中,超声波反应器超声时间为15-25min,超声波反应器的超声波功率为250W。优选的,步骤2)中,水热反应釜中,温度为160-200℃,反应时间为18-22h。优选的,步骤2)中,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用蒸馏水浸泡2-4次,每次浸泡0.4-0.6h,为了将没有完全反应的锰盐冲洗掉,又要保证产物的形貌,因而不用冲洗,采用浸泡的方法处理。优选的,步骤3)中,真空冷冻干燥机的温度为-60~-70℃,冷冻干燥时间为70-80h。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本专利技术中所得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且金属氧化物的存在有利于避免其团聚,所的产物具有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可直接得到结晶良好的粉体,无需作高温灼烧处理,避免了在灼烧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粉体团聚;3)其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且易于操作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制备的样品XRD表征结果图;图2为实施例1的制备的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3为实施例1的制备的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4为实施例1的制备的样品体系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图;图5为实施例2的制备的样品XRD表征结果图;图6为实施例2的制备的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7为实施例2的制备的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8为实施例2的制备的样品体系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图;图9为实施例3的制备的样品XRD表征结果图;图10为实施例3的制备的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11为实施例3的制备的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12为实施例3的制备的样品体系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图;图13为实施例4的制备的样品XRD表征结果图;图14为实施例4的制备的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15为实施例4的制备的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图;图16为实施例4的制备的样品体系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称取50mg氧化石墨烯微片,将其加入到25mL去离子水中,置于细胞粉碎机下处理0.8h,得到2mg/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将0.2mmol的四水合氯化锰溶解到10mL去离子水中,加入上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并充分搅拌。将1mL的氨水溶液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微片加入水中,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锰盐溶液和胺类物质,予以机械搅拌并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胺类‑锰盐的混合体系;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胺类‑锰盐的混合体系进行水热反应,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将其取出浸泡;3)将步骤2)浸泡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微片加入水中,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锰盐溶液和胺类物质,予以机械搅拌并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胺类-锰盐的混合体系;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胺类-锰盐的混合体系进行水热反应,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将其取出浸泡;3)将步骤2)浸泡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结构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微片的片径为0.5-50μm,氧化石墨烯微片的加入量为25-75mg,采用细胞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处理时间为0.8-1.2h,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1-3mg/ml。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锰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锰盐溶液为氯化锰溶液、硫酸锰溶液、醋酸锰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锰盐溶液浓度为10-3-1g/ml,锰盐溶液加入量为0.1-0.8mmol。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以河吕凯凯孙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