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印刷用油墨、间隙控制物及显示用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11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抑制版式印刷法中所用的间隙控制物形成用油墨中粘合剂对间隙控制物的物理特性的影响。版式印刷法中所用的间隙控制物形成用油墨的特征是,含有间隙控制物粒子及分散间隙控制物粒子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版式印刷(plate printing)用油墨、间隙控制物(spacer)及显示用器件。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35582号公报中揭示了利用凹版胶印形成间隙控制物的方法。在特开2000-35582号公报的权利要求2及3中记载了在粘度2000~25000cps的树脂中掺入了20~60重量%的球状间隙控制物的油墨,在实施例中揭示了5μ的树脂间隙控制珠(spacer beads)和聚酯系树脂。日本专利特开平11-323220号公报、特开平9-111170号公报、特开平7-110404号公报记载了在凹版胶印中作为适用于形成彩色滤色层或黑矩阵的加热固化型油墨,使用了聚酯-三聚氰胺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等。专利技术的揭示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35582号公报中,关于树脂只规定了其粘度。实施例中揭示了聚酯树脂,对于树脂间隙控制珠也只规定了其粒径。但是,实际印刷时的油墨物性受到粘合剂树脂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该间隙控制物的物性与球状间隙控制物本身有所不同。特别是间隙控制物的破坏强度、10%压缩强度、压缩率和复原率这样的物理特性与球状间隙控制物的物理特性相比,有较大变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抑制版式印刷法所用的间隙控制物形成用油墨中粘合剂对间隙控制物的物理特性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涉及版式印刷法所用的间隙控制物形成用油墨,该油墨的特征是,含有间隙控制物粒子及分散间隙控制物粒子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成分。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间隙控制物的形成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在基材上印刷前述版式印刷用油墨,通过热处理使其固化而形成间隙控制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间隙控制物,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方法形成,另外还涉及具备该间隙控制物的显示用器件。印刷本专利技术的版式印刷用油墨,通过热固化可抑制粘合剂树脂的影响,形成物性与球状间隙控制物本身相同或几乎无变化的间隙控制物。例如,在附图说明图1的模拟液晶显示器件中,使球状间隙控制物粒子2介于一对基板4间,在该对基板4之间填充液晶1。对应于此,本专利技术如图2的模式所示,间隙控制物粒子2通过形成油墨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3固定于基板表面。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利用树脂3将间隙控制物粒子2固定于基板4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图1的单独使用间隙控制物粒子2的情况同等的物理特性。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利用以往的方法所得的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例的部分截面模式图。图2为表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版式印刷用油墨所得的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例的部分截面模式图。图3为表示单独使用球状间隙控制物时的压缩试验结果的试验力-变位图。图4为表示实施例1的压缩试验结果的试验力-变位图。图5为表示比较例1的压缩试验结果的试验力-变位图。图6为表示单独使用球状间隙控制物时的负荷-除负荷试验结果的试验力-变位图。图7为表示实施例1的负荷-除负荷试验结果的试验力-变位图。图8为表示比较例1的负荷-除负荷试验结果的试验力-变位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版式印刷用油墨含有间隙控制物粒子及分散间隙控制物粒子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成分。此外,根据需要含有溶剂、粘度调整剂及其它添加剂。依次对这些要素进行说明。表示使用了版的印刷方式,可例示以下的方法。但不包括喷墨方式及激光方式等无版方式。(1)凸版印刷(直刷方式、胶印方式)(2)凹版印刷或照相凹版印刷(转印方式、胶印方式、凹版移印方式)(3)平版印刷或胶版印刷(4)孔版印刷或网版印刷对间隙控制物粒子的材质无特别限定,可例举树脂、有机物、无机物、它们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等。对上述树脂无特别限定,可例举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砜、聚苯醚、聚缩醛等线型或交联高分子聚合物,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二乙烯基苯聚合物、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二乙烯基苯-丙烯酸酯共聚物、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合物、异氰脲酸三烯丙酯聚合物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等,但从物性方面考虑,最好选择有机无机复合粒子作为间隙控制物。此外,对间隙控制物的覆盖物无特别限定,可例举树脂、低熔点金属等。对上述树脂无特别限定,可例举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或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B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它们的氢化物等嵌段聚合物,乙烯系聚合物或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它们的混合物等,最好并不只是简单的物理粘合,还有化学结合。较佳实施方式中,在间隙控制物粒子中,使粒子表面和构成附着层的聚合物以共价键结合。作为该方法,可例示接枝聚合法及高分子反应法。接枝聚合法包括在粒子表面导入可聚合的乙烯基,以该乙烯基为出发点聚合上述单体的方法;以及在粒子表面导入聚合引发剂,利用该引发剂聚合上述单体的方法这2种。本专利技术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至少含有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成分。该组合物包含利用热处理可进行固化反应的至少2种成分,该成分中的任一种包含聚己内酯结构。较好的是成为所谓的主剂的树脂包含聚己内酯结构,使该树脂与用于引发交联反应的固化剂反应。作为含聚己内酯结构的热固性树脂,可例举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聚酯树脂和酸酐的反应物等。(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聚酯树脂)作为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聚酯树脂,可例示单独的或2种以上的聚己内酯多元醇。作为聚己内酯多元醇,可例示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228905号公报的(0016)中记载的醇。该聚己内酯多元醇例如可使用 m+n为4~35的整数RC2H4、C2H4OC2H4、C(CH3)2(CH2)2这样的2官能聚己内酯二醇类, l+m+n为3~30的整数RCH2CHCH2、CH3C(CH2)3、CH3CH2C(CH2)3这样的3官能聚己内酯三醇类,4官能聚己内酯多元醇等。对应于前述聚己内酯多元醇,可并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醚多元醇等聚己内酯未改性的多元醇。此外,可例举聚己内酯多元醇和以下的二羧酸及多元醇的缩聚物等。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例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及酸酐等,这些成分可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作为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可例举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酸、ハイミク酸等,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和酸酐等,这些成分可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多元醇成分中,作为二元醇可例举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戊烷-1,5-二醇、1,4-二环己烷甲醇、亚二甲苯基二甲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加成物、氢化双酚A等脂肪族或芳香族的二醇,它们可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此外,作为三元醇可例举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等,它们可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使用这些原料,按照已知的缩聚方法,可获得具有聚己内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版式印刷用油墨,它是版式印刷法中所用的间隙控制物形成用油墨,其特征在于,含有间隙控制物粒子及分散前述间隙控制物粒子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前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聚己内酯结构的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西茂和土井道雄酒井豊久田亮
申请(专利权)人:奈得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