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952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包含多数个可以相互结合的卷带盘,用以将该被动组件的卷带卷收于所述卷带盘间,每一卷带盘包括一滚动条,及一边部,该滚动条具有一基壁、一由该基壁倾斜延伸的侧壁、至少一形成于该侧壁上的穿孔、至少一设于该基壁且位于该穿孔一侧的卡制件,及至少一设于该基壁上且位于该穿孔另一侧的定位件,利用任一滚动条的定位件与另一滚动条的卡制件卡合后,使所述滚动条的穿孔连通,形成该卷带装置,如此,可避免所述卷带盘在对位时,容易发生所述穿孔没有对位的情况。(*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动组件的卷带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般被动组件11的制造商为了使体积小的被动组件11,能够顺利且快 速地在所有工作站间,快速地被移动和制造,因此会将多数被动组件11设置于一被动组件 卷带12上,然后将该被动组件卷带12卷绕于一卷带装置(图未示),如此,使所有被动组件 11收合于该卷带装置上,并借由该卷带装置保护所有的被动组件11,且方便于所有被动组 件11顺利地进行运送。参阅图2,搭配图1,是中国台湾公告第「M566403」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集成 电路包装带承载轮」,该承载轮2包含一轮体21,及二个设置于该轮体21两相反侧面的边 片22。该轮体21包括一形成于周面上的夹槽211、多数形成于与周面两相反侧连接的二表 面上的卡槽212,及多数由该轮体21侧面环状地凸设于该卡槽212上的嵌块213。所述边 片22分别具有多数供该轮体21的所述嵌块213对应穿入的嵌槽221,及多数穿入对应卡槽 212内且供所述嵌块213卡合的卡勾222。该承载轮2是借由该轮体21的嵌块213和所述边片22的卡勾222相互卡合,使 该轮体21和所述边片22结合,并将被动组件卷带12的一端穿入该轮体21的夹槽211中, 卷动该承载轮2,将被动组件卷带12卷绕于该轮体21和所述边片22间,达到收容该被动组 件卷带12的结构形态。这样的专利设计,已经能够达到保护被动组件11,并有助于顺利运送的功效,但是 却必须使用三个构件组装,因此,有固定的组装顺序,且当该承载轮2不使用时,若不将该 轮体21和所述边片22分别拆卸收藏时,则需要很多很大的空间,将所有的承载轮2 —一堆 栈,显得十分占空间。而若将该轮体21和所述边片22拆卸,也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拆卸工 作,并一一分类后再集中收藏,且该轮体21的体积较大,所以对于节省空间来说,并没有达 到更好的效果。参阅图3和图4,因此,相比于上述专利的设计,以美国公告第“4726534”号新型 专利案所揭露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该卷带装置3包含一第一卷体31,及一与该第一卷 体31相互结合的第二卷体32。该第一卷体31包含一第一滚动条311,及一沿该第一滚动 条311侧部延伸的第一边片312。该第二卷体32包含一第二滚动条321,及一沿该第二滚 动条侧部延伸的第二边片322。每一第一和第二滚动条311、321皆具有一基壁33,及六个形成于对应基壁33上且 供该第一和第二滚动条311、321对应结合的耳扣34。每一基壁33具有六个形成于表面的细孔331,供对应的耳扣34穿过,以使该第一 滚动条311的所述耳扣34与该第二滚动条321的所述耳扣34对应结合。这样的设计已经将三个构件减少为二个构件,且所述构件结合时的对位方式,是 靠该第一滚动条311的所述耳扣34穿过该第二滚动条321的对应细孔331,并使对应的耳扣34扣合后,达到结合,如此,会在该第一卷体31和该第二卷体32间形成一供卷带容置的 空间。但是,这样的设计运用在被动组件的卷带装置上时,会在该第一滚动条311和该 第二滚动条321周面上开设有多数个供该被动组件卷带的一端插入的凹槽35,如此,在对 位时,常常会发生,该第一和第二滚动条311、321的耳扣34扣合后,形成所述凹槽35没有 相互对位的情况,如此,使得被动组件的卷带无法插入所述凹槽35内,进行卷收被动组件 卷带的动作,反而还需要多一道手续将该第一和第二卷体31、32分离,才能再次重新组装, 使得该卷带装置3在整体上有对位不易的问题,且又浪费许多时间在重新组装上,也耗费 了不必要的力气。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 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 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动 组件卷带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 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使其更具有 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 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变换的卷带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减少对位错误组装方便,又 不占空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包含多数个可以相互结合的卷带盘,用以将该被动组件 的卷带卷收于所述卷带盘间,其中每一卷带盘包括一滚动条,及一边部。该滚动条具有一基 壁、一由该基壁倾斜延伸的侧壁、至少一形成于该侧壁上且穿设于该基壁的穿孔、至少一设 于该基壁且位于该穿孔一侧的卡制件,及至少一设于该基壁上且位于该穿孔另一侧的定位 件。该边部是沿该滚动条的侧壁径向延伸。当所述卷带盘结合时,是以任一个滚动条的卡 制件与另一个滚动条的定位件相结合,使该滚动条的穿孔与另一个滚动条的穿孔连通,供 该被动组件的卷带固设,而该滚动条的侧壁与另一个滚动条的侧壁界定出一个可以供被动 组件卷带卷收的容置空间。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每一个卡制件还具有一个形成于该基壁 上的固定孔,及一个设置于该基壁上且延伸突出于该固定孔外侧的耳扣,每一个滚动条的 定位件具有一个形成于该基壁上的限位孔,及一个设置于该基壁上且延伸突出于该限位孔 外侧的卡勾。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每一个滚动条的定位件还具有一个连接 于该限位孔缘且相对于该卡勾设置的弹片。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该被动组件卷带装置是设置于一个转轴 上,每一个卷带盘的滚动条还具有一个由该基壁表面形成且与该边部同侧并可供一个转轴 穿设的凹陷部。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每一个卷带盘的滚动条还具有一个设置 于该侧壁周缘并与该边部表面连接且用以固定该被动组件卷带的侧部的托环。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该边部具有至少一个形成于表面以观看 该被动组件卷带卷收状态的观视孔。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每一个卷带盘的滚动条还具有至少一个 由该基壁表面形成且与该凹陷部同侧的保护槽。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该保护槽是与该穿孔连通,且在该侧壁上 的截面是呈倒三角型,该卷带盘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保护槽底部并用以将该被动组件卷带 限位于该保护槽的凸块。较佳地,前述的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其中该保护槽是与该穿孔连通,且在该侧壁上 的截面是呈U型,该保护槽的底部是供该被动组件卷带穿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任一卷带盘的定位件与另一卷带盘的卡制件卡 合后,使所述滚动条的穿孔连通,形成该卷带装置,如此,可避免所述卷带盘在对位时,发生 所述穿孔对错位的情况。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动组件卷带装置,包含二个可以相互结合的卷带盘,用以将该被动组件的卷带卷收于所述卷带盘间,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卷带盘包括:一个滚动条,具有一个基壁、一个由该基壁倾斜延伸的侧壁、至少一个形成于该侧壁上且穿设于该基壁的穿孔、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且位于该穿孔一侧的卡制件,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上且位于该穿孔另一侧的定位件;及一个边部,沿该滚动条的侧壁径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琮琳黄俊怀
申请(专利权)人:桦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