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950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消除齿背隙的机构,该机构至少包括有一套设于第一轴的主动齿轮,一套设于第二轴的被动齿轮,该主动齿轮是与被动齿轮相啮合并可带动被动齿轮运转,该被动齿轮具有一主齿轮,一套设于主齿轮凸缘座的副齿轮,以及可依离心力作动且穿设于主、副齿轮端面主、副导槽的滚柱,其中,该副导槽是为弧形或斜向的槽道,借此使该滚柱可依离心力的变化于主、副导槽内产生滑动,并可推抵主、副齿轮,使主、副齿轮的齿面产生偏移量,进而达到消除齿背隙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齿背隙的机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消除齿背隙的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克服二齿轮间的 噪音问题,并可简化零件,以达到消除齿背隙及方便安装的机构。
技术介绍
就引擎1的结构而言,请参阅图1,其是在引擎1的旁侧设一传动箱2,传动箱2之 内设以皮带变速机构3,当混合汽油及空气的油气输入引擎1后,即由点火装置11点火令油 气燃爆,而来推动活塞12作往复运动,并带动与其连结的曲轴13,曲轴13则以轴14伸入传 动箱2内部与皮带变速机构3连结,而经皮带变速机构3带动后轮的旋转,后轮再带动前轮 同步旋转,以达到行进的目的。请同时配合图2参阅,活塞12是以连杆15来与曲轴13连结,当活塞12被油气燃 爆的动力推动时,为一往复运动,为了使活塞12的往复运动变成曲轴13的圆周运动,因此 将连杆15与曲轴13利用配重块16的设计,而为一偏心式的连结,当活塞12被油气燃爆的 动力推动时,活塞12的推力即可借由连杆15推向曲轴13的配重块16,而可使曲轴13产生 圆周运动,但燃爆时的力量会使曲轴13的配重块16产生一不连续的冲击力,进而造成曲轴 13在作动时会产生震动,因此与曲轴13连动的平衡轴4则设有一平衡齿轮41来与曲轴13 连结,而利用曲轴13上的主动齿轮17,来与设于平衡轴4上的平衡齿轮41相互啮合,由曲 轴13上的主动齿轮17来带动平衡轴4上的平衡齿轮41,进而使平衡轴4与曲轴13做同步 的旋转,借此,能有效的抵消曲轴13的配重块16因燃爆冲击力所产生的震动的缺失。但是,如众所周知的齿轮在啮合运动时,由于齿轮在加工制造时容许公差的存在, 是以二齿轮是无法处于完全啮合的状态,而是会存在有一些齿背隙(Gear Backlash),因此 当曲轴13上的主动齿轮17在带动平衡轴4上的平衡齿轮41时,二齿轮又是以高速相互啮 合转动,因而会有异音甚至噪音的产生。请配合图3参阅,现有解决二齿轮间的噪音问题的方式,是将平衡轴4的平衡齿轮 41 一分为二,形成一主齿轮411与一副齿轮412,该主齿轮411与副齿轮412是以定位销43 予以连结,而借由数个扭力弹簧42可使副齿轮412与主齿轮411产生一偏移量,借此来抵 消主动齿轮17与主齿轮411的齿背隙。借由上述的方式虽然可解决现有二齿轮间的噪音问题,然而,由于前述的方式其 构造显然过于繁复,且除了会造成定位销43的组装不便的外,更会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 是以,要如何能提供一种更为便利且有效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实为机车业者所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消除齿背隙的机构,该机构至少包括有 一套设于第一轴的主动齿轮,一套设于第二轴的被动齿轮,该主动齿轮是与被动齿轮相啮 合并可带动被动齿轮运转,该被动齿轮具有一主齿轮,一套设于主齿轮凸缘座的副齿轮,以及可依离心力作动且穿设于主、副齿轮端面主、副导槽的滚柱,其中,该副导槽是为弧形或 斜向的槽道,借此使该滚柱可依离心力的变化于主、副导槽内产生滑动,并可推抵主、副齿 轮,使主、副齿轮的齿面产生偏移量,进而达到消除齿背隙的功效。承接上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除齿背隙的机构,该机构至少包括有一套设于 第一轴的主动齿轮,一套设于第二轴的被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啮合并能够带 动被动齿轮运转,该被动齿轮具有一主齿轮及一套设于主齿轮凸缘座的副齿轮,其特征在 于该主、副齿轮的端面设有主、副导槽,该主、副导槽能够供滚柱穿设,且该滚柱能够依离 心力的变化于主、副导槽内产生滑动,并能够推抵主、副齿轮,使主、副齿轮的齿面产生偏移 量。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副导槽为朝径向延伸的条状槽道。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导槽为朝径向延伸的直向槽道。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副导槽为径向延伸且具弧形的槽道。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副导槽为径向延伸且具斜向的槽道。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副导槽的宽度小于主导槽的宽度。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滚柱是以铆接、焊接、螺固或嵌合方式 组成。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滚柱具有一限制部。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滚柱具有一大柱体,且该大柱体延伸有 一小柱体。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小柱体设有螺孔。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大柱体与主齿轮结合,并能够于主导槽 中滑移,而小柱体与副齿轮结合,并能够于副导槽中滑移。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副导槽为数个。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滚柱的数量为偶数时,呈相对应设置。所述的消除齿背隙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滚柱的数量为单数时,为等距设置。本技术的功效在于,二齿轮以第一轴的主动齿轮带动第二轴的被动齿轮旋 转,借由该被动齿轮具有一主齿轮及一副齿轮,以及可依离心力作动且穿设于主、副齿轮端 面主、副导槽的滚柱,利用该副导槽是为弧形或斜向的槽道,借此使该滚柱可依离心力的变 化于主、副导槽内产生滑动,并可推抵主、副齿轮,使主、副齿轮的齿面能产生偏移量,进而 能达到有效简化零件、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消除齿背隙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引擎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现有曲轴与平衡轴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现有曲轴与平衡轴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主齿轮与副齿轮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主齿轮与副齿轮连结的剖面示意图。图7、8是本技术主齿轮与副齿轮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1引擎11点火装置12活塞13曲轴14轴15连杆16配重块17主动齿轮2传动箱3皮带变速机构4平衡轴41平衡齿轮411主齿轮412副齿轮42扭力弹簧43定位销5第一轴51主动齿轮6第二轴61被动齿轮611主齿轮6111凸缘座6112主导槽612副齿轮6121副导槽613滚柱6131限制部6132大柱体6133小柱体6134螺孔6135螺固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消除齿背隙的机构,至少包括有一套设于第一 轴5的主动齿轮51,一套设于第二轴6的被动齿轮61,该主动齿轮51是与被动齿轮61互 相啮合并可带动被动齿轮61运转。次请参阅图5所示,该被动齿轮61具有一主齿轮611、一副齿轮612及对称配置 的滚柱613。该主齿轮611具有一凸缘座6111,该凸缘座6111可供副齿轮612予以套设, 其中,该主齿轮611的本体上设有数个主导槽6112,该主导槽6112为二端为半圆形的长槽 孔,而副齿轮612上则设有相对于该主齿轮611主导槽6112的副导槽6121,其中,该副导 槽6121为二端为半圆形的弧形槽道,该主、副导槽6112、6121为朝径向延伸的型态,亦即 该主、副导槽6112、6121的配置方向是与主、副齿轮611、612的旋转方向成相反,且副导槽 6121的宽度是小于主导槽6112的宽度,该主齿轮611及副齿轮612是借由滚柱613予以结 合固定,该滚柱613具有一限制部6131,该限制部6131的直径是大于主导槽6112的宽度, 该限制部6131延伸有一大柱体6132,该大柱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齿背隙的机构,该机构至少包括有一套设于第一轴的主动齿轮,一套设于第二轴的被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啮合并能够带动被动齿轮运转,该被动齿轮具有一主齿轮及一套设于主齿轮凸缘座的副齿轮,其特征在于:该主、副齿轮的端面设有主、副导槽,该主、副导槽能够供滚柱穿设,且该滚柱能够依离心力的变化于主、副导槽内产生滑动,并能够推抵主、副齿轮,使主、副齿轮的齿面产生偏移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温坐杨思待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