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行启动充电程序的感应式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494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自行启动充电程序的感应式充电系统。该感应式充电系统,其包含有一供电装置以及一充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含有一连接接口,一第一电磁感应单元,以及一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用来利用该连接接口所传来的一电力驱动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发出一感应讯号。该充电装置包含有一第二电磁感应单元,其用来将感应到的该感应讯号转换为一电力讯号,一检测电路,其用来检测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的该电力讯号的强度,一电力管理模块,其用来储存该电力讯号,以及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用来依据该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是否传输该电力讯号至该电力管理模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式充电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依据感应讯号所转换的电 力讯号强度以自行启动充电程序的感应式充电系统。技术背景 由于科技的进步,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的电子产品以用来辅助人们的生活起 居。举例来说,电子产品可为一自动清扫型机器人。一般机器人的充电方法可区分为接触 式充电方法以及非接触式充电方法。使用非接触式充电方法的机器人具有一供电端以及一 充电端,其是利用该供电端所发出的一磁感应讯号的磁通量变化以感应该充电端产生相对 应的磁感应讯号,且该充电端会同时将感应到的磁感应讯号转换为一电力讯号,藉以完成 非接触式充电的程序。然而,磁感应讯号的感应强度是随着该供电端与该充电端间的距离 增大而迅速衰减,意即非接触式充电方法的电力传输效率会随着该供电端与该充电端间的 距离增大而大幅降低,故使用非接触式充电方法的机器人需分别于该供电端与该充电端额 外设置一检测组件,例如光学检测组件,藉以检测该供电端与该充电端间的距离变化,并驱 动该充电端进入该供电端的供电容许范围内。因此,使用非接触式充电方法的机器人的制 造成本较为高昂且电力传输效率不佳。由于上述的原因,现今的机器人大多都使用接触式充电方法。使用接触式充电方 法的机器人是直接将一电力传输组件电连接至一外部供电装置,藉以取得电力。此种供电 方式虽然有较高的电力传输效率,但机器人需精准地将该电力传输组件定位至该外部供电 装置,其可容忍的定位误差极小,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此外,接触式充电方法需于该供电端 及该充电端分别设置至少一导电接点,该导电接点是用来于该供电端与该充电端互相接触 时传递电流。因此,接触式充电方法容易因显露于外的导电接点而导致漏电或短路等意外 发生,且若该充电端的该导电接点未正确接触于该供电端的该导电接点时,该充电端就无 法自供电端有效地取得所需电力。因此,如何设计出兼具非接触式充电方法的操作便利性 以及接触式充电方法的高电力传输效率的优点的充电系统,即为电力传输技术所需努力的 重要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依据感应讯号所转换的电力讯号强度以自行启动充电程 序的感应式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依据感应讯号所转换的电力讯号强度以自行启动充电程 序的感应式充电系统,其包含有一供电装置以及一充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含有一连接接 口,其电连接于具有一第一电压电平的一电源,该连接接口用来接收该电源提供的该第一 电压电平的一电力,一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其用来发出一感应讯号,以及一驱动电路,其电 连接于该连接接口与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该驱动电路用来利用该连接接口所传来的该电 力驱动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发出该感应讯号。该充电装置包含有一第二电磁感应单元,其用来感应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所发出的该感应讯号,且将感应到的该感应讯号转换为一电 力讯号,一检测电路,其电连接于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该检测电路用来检测该第二电磁感 应单元的该电力讯号的强度,一电力管理模块,其用来储存自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传输 的该电力讯号,以及一控制器,其电连接于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该检测电路、以及该电力 管理模块,该控制器用来依据该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是否传输该 电力讯号至该电力管理模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感应式充电系统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一电磁感应单元与第二电磁感应单元于充电状 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的两接触端与第一电磁感应单 元的两接触端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的两接触端与第一电磁感应单 元的两接触端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的两接触端完全接触于第一电 磁感应单元的两接触端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感应的该感应讯号强度变化 相对于第二电磁感应单元位置变化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图6所示的变化曲线的斜率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感应式充电系统利用感应讯号所转换的电力讯号 进行充电的流程图。附图符号说明10 感应式充电系统 12 供电装置14 充电装置16 连接接口18 电源20 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1 第一铁芯203 第一感应线圈205 接触端22 驱动电路24 第二电磁感应单元 241 第二铁芯243 第二感应线圈245 接触端26 检测电路28 电力管理模块30 控制器32 讯号处理电路34 移动机构Vl 第一电压电平V2 第二电压电平步骤100、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感应式充电系统10的功能方块示意 图。感应式充电系统10包含有一供电装置12以及一充电装置14。供电装置12可为一充电站,而充电装置14可为一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于蓄电池电量不足时进入该充电站进行充 电,并自动地调整位置以将该机器人的一导电接点正确地定位至该充电站的一导电接点, 其详细的系统组件配置将于后续段落说明。供电装置12包含有一连接接口 16,其电连接于 具有一第一电压电平Vl的一电源18,连接接口 16用来接收电源18所提供的该第一电压 电平Vl的一电力。举例来说,连接接口 16可为一电源插头,电源18可为设置于墙壁上的 一固定插座,且电源18可用来提供110伏特至220伏特的交流电力。因此,使用者可将该 电源插头插入该固定插座内,以使得供电装置12可藉由连接接口 16取得电源18所提供的 该第一电压电平Vl的该交流电力。供电装置12还包含有一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其用来 发出一感应讯号,以及一驱动电路22,其电连接于连接接口 16与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第 一电磁感应单元20可包含有一第一铁芯201,以及一第一感应线圈203,其包覆于第一铁 芯 201,其中第一铁芯201可为不易被磁化的一金属导体,例如生铁等。驱动电路22用来驱动 连接接口 16所传来的该电力通过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的第一感应线圈203,以使被第一感 应线圈203所缠绕的第一铁芯201可依据电磁感应效应发出该感应讯号,例如一磁感应讯 号。充电装置14包含有一第二电磁感应单元24,其用来感应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所 发出的该感应讯号,且将感应到的该感应讯号转换为一电力讯号。第二电磁感应单元24 可包含有一第二铁芯241,以及一第二感应线圈243,其包覆于第二铁芯241,其中第二铁芯 241可为不易被磁化的一金属导体,例如生铁等。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 例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与第二电磁感应单元24于充电状态的示意图。当供电装置12的 驱动电路22利用连接接口 16所传来的该交流电力驱动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发出该感应 讯号时,第一电磁感应单元20所发出的该感应讯号会依据该交流电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周 期性变化而产生相对应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第二电磁感应单元24即依据感应到的该感应 讯号的磁通量变化将感应到的该感应讯号转换为一电力讯号,故该电力讯号亦为可交流电 力。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线圈203的一第一线圈匝数大于第二感应线 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依据感应讯号所转换的电力讯号强度以自行启动充电程序的感应式充电系统,其特征是包含有:一供电装置,其包含有:一连接接口,其电连接于具有一第一电压电平的一电源,该连接接口用来接收该电源提供的该第一电压电平的一电力;一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其用来发出一感应讯号;以及一驱动电路,其电连接于该连接接口与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该驱动电路用来利用该连接接口所传来的该电力驱动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发出该感应讯号;以及一充电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二电磁感应单元,其用来感应该第一电磁感应单元所发出的该感应讯号,且将感应到的该感应讯号转换为一电力讯号;一检测电路,其电连接于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该检测电路用来检测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的该电力讯号的强度;一电力管理模块,其用来储存自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传输的该电力讯号;以及一控制器,其电连接于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该检测电路、以及该电力管理模块,该控制器用来依据该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该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是否传输该电力讯号至该电力管理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升
申请(专利权)人: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