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9254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其包括呈环状的外壳,外壳内侧装有与其内腔壁形状相适应的惯性块,外壳后端面的外圈直径小于前端面的外圈直径,外壳的后端面上固装有散热片;外壳外侧面的后部内凹形成凹陷部,凹陷部两侧壁的剖切形状呈“L”形。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动过程中,自外界来的空气能更加方便的进入后端面,通过散热片可将带动空气流,利用空气流动学原理将后端面的热量带走,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外壳后端面的温度,解决了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后端面的冷却问题,同时解决了因其内硅油温度过高而引起的硅油老化问题,延长了发动机硅油减振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是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
技术介绍
为吸收与消化曲轴扭转振动能量,减小轴系扭振,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安装有发动 机减振器。常用的发动机减振器包括橡胶减振器和硅油减振器,在较大功率和较高爆压条 件下,一般采用硅油减振器,所采用的发动机硅油减振器都是安装在扭振幅值较大的曲轴 自由端,即曲轴的前端。常用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装有惯量环、轴承和硅油,由于 外壳呈环柱状,其前、后端面的外圈直径一样,安装在曲轴上后,后端面紧贴在发动机的自 由端面上,这种硅油减振器的缺点在于其后端面不利于进风,冷却效果差,曲轴运转后硅 油温度升高,硅油易发生老化甚至焦化,引起硅油过早失效,降低了减振器的减震效果,也 减少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端面易进风、冷却效果好的发动机硅 油减振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包括呈环状的外壳,外壳内侧装有 与其内腔壁形状相适应的惯性块,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外壳后端面的外圈直径小于前端面的 外圈直径,所述外壳的后端面上固装有散热片。采用上述结构后,将本技术安装在曲轴的自由端,惯性块的存在起到了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包括呈环状的外壳(1),外壳(1)内侧装有与其内腔壁形状相适应的惯性块(2),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后端面的外圈直径小于前端面的外圈直径,所述外壳(1)的后端面上固装有散热片(4)。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包括呈环状的外壳(1),外壳(1)内侧装有与其内腔壁形状相适应的惯性块(2),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后端面的外圈直径小于前端面的外圈直径,所述外壳(1)的后端面上固装有散热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外侧面的后部 内凹形成凹陷部(6),凹陷部(6)两侧壁的剖切形状呈“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的前端面上也 固装有散热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峰王国超田新伟文志永黄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