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以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0138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方法应用于交流加热系统,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容、三相电机的电感绕组和三相逆变器,三相电机中任意一相电感绕组作为电池连接相,电池连接相通过第一继电器与动力电池连接,电池连接相与三相逆变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其中,方法包括:控制第一继电器闭合,第二继电器断开,形成充放电回路,充放电回路包括三相电机的电感绕组、三相逆变器、动力电池和电容;基于三相电机的转子角度控制充放电回路形成充放电电流,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本申请在不额外增加独立加热电路的情况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以降低加热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低温环境下,现有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普遍存在充电困难、放电效率降低及循环寿命衰减等问题,故需要在动力电池工作前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而传统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案主要依赖ptc加热器等外部加热元件,需要对动力电池连接的三相电机进行改动,并需要额外增加独立加热电路,导致加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用以在不额外增加独立加热电路的情况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以降低加热成本。

2、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3、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交流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容、三相电机的电感绕组和三相逆变器,所述三相电机中任意一相电感绕组作为电池连接相,所述电池连接相通过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相与所述三相逆变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

4、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交流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容、三相电机的电感绕组和三相逆变器,所述三相电机中任意一相电感绕组作为电池连接相,所述电池连接相通过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相与所述三相逆变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机中除所述电池连接相外的另外两相电感绕组分别作为电容连接相,各所述电容连接相分别通过所述三相逆变器与所述电容连接,所述基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子角度控制所述充放电回路形成充放电电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交流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容、三相电机的电感绕组和三相逆变器,所述三相电机中任意一相电感绕组作为电池连接相,所述电池连接相通过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池连接相与所述三相逆变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机中除所述电池连接相外的另外两相电感绕组分别作为电容连接相,各所述电容连接相分别通过所述三相逆变器与所述电容连接,所述基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子角度控制所述充放电回路形成充放电电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子角度,控制所述电容连接相所连接的所述三相逆变器中的开关器件的通断状态,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三相电机的目标直轴电流,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国潘丽丽金钊邹家鑫任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