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683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包括前轮、前叉、折叠式车把、车架、后轮、后叉和前、后链轮及链条,所述车架主要由横梁和中管组成;座管与中管套管式连接,所述后叉经转动连接结构与中管铰接,其铰接轴平行于地面设置且位于中管和后轮之间,使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下插至座管的下部与后轮相抵位置;在对应于前、后链轮的位置上均设有防脱链结构;所述折叠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前上部与车架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折叠后的车身较小,便于携带和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如折叠式自行车或电动车。
技术介绍
折叠车是一种简便的交通工具,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消费者 的青睐。 折叠车的主要优点是折叠后车身体积縮小,便于手提及存放,尤其是在一些公车、 地铁无法达到的地方,如居民小区内,在搭乘了公车或地铁后,利用随身携带的折叠车作为 代步工具,省时省力,非常方便。 现有的折叠车,通常是在车架横梁中部设置类似于片状铰链的折叠结构,转轴垂 直于地面设置,折叠时,只要将前轮向后对折,使前后轮相并,即可縮短了车身的长度,而车 把及车座采用两节套筒式的收縮方式,以降低整车的高度。 然而,上述结构的折叠车存在如下缺点(l)对折式的折叠结构使得车身厚度变 成原始的两倍,因而其厚度较大,此外,套筒式的收縮方式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收縮有限,即 使将内管收縮于外套管内,仍留有一固定的车身基本高度,因此,上述两点给折叠车的携带 及存放带来了不便;(2)上述折叠车需要设置专门的折叠装置和锁紧部件,才能使折叠后 的车处于锁紧状态以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车,折叠后的车身较小,更便于携带和存放。 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车,包括前轮、前叉、折叠式车把、车架、后轮、后叉和前、后链轮及链条,所述车架主要由横梁和中管组成;座管与中管套管式连接,所述后叉经转动连接结构与中管铰接,其铰接轴平行于地面设置且位于中管和后轮之间,使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下插至座管的下部与后轮后部相抵位置; 在对应于前、后链轮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防脱链结构;所述折叠车在展开状态时后 叉前上部与车架相抵。 上文中,所述折叠式车把是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在车把与前叉之间设置车把快拆 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合页结构;所述座管与中管套管式连接结构也是是现有技术。所述折叠 车可以是自行车,也可以是电动车。 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达到折叠状态时衣架成为停车撑脚,座管下插达到折叠 状态时座管的下部与后轮相抵。 所述后叉经转动连接结构与中管铰接,可以采用在中管和后叉之间设置连接片的 结构,此时,连接片一端与中管铰接,另一端与后叉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位于中管的后侧, 即中轴和铰接轴分别位于中管的两侧,从而使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并达到折叠状态 时,衣架正好可以成为停车撑脚,且座管下插收縮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的底部与后轮相抵。 所述座管下插收縮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的下部与后轮相抵,是指座管的下部达到 其与后轮相切的位置或延伸至相切点之下,从而防止后轮转回原位,达到锁紧的作用;此 外,因座管抵于后轮上还可使后轮相对固定,使其更便于携带。 所述在对应于前、后链轮的位置上均设有防脱链结构,该结构主要起到防止链条 在折叠状态及折叠过程中掉落的作用;所述防脱链结构可以是在前、后链轮上设置配合的 链罩,使链条处于松脱状态时链条卡于链轮和链罩之间,此时,位于链罩内的链条与链罩内 壁之间的间距应小于链条的高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设于后轮上的链罩与后轮同轴设置, 即链罩通过后轴紧固于后叉上,当移动后轴进行链条松紧度调节时,链罩跟随后轴一起同 轴移动,从而保证其与链轮的配合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叉前上部与车架相抵处设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为 在后叉前上部设有避震圈,车架上固定设有配合的避震头。避震圈为中空结构,其内的通孔 与避震头配合构成避震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头呈腰鼓形。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结合牢度, 防止其轻易松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的前端设有灯罩,灯罩内设有LED灯,LED灯后设有 控制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设有拎手把,其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管固 定连接;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车把的一端刹车把手柄卡在所述拎手把上,另一端刹车 把手柄卡在前叉上端。该结构在不增加折叠车的宽度的前提下,解决了比较宽的刹车把手 柄的安放问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折叠状态时前轮以前叉为轴向后翻转,使前、后车轮部分交叉叠放。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需要折叠时,先拎起座管或其上的座垫,再给后轮组件一个 下压力,后轮组件将带动避震圈从避震头中脱离出来,以铰接轴为旋转支点,将后轮在同一 竖直方向上向下向内折叠,当衣架着地形成停车撑脚时达到折叠状态,再将座管下插直至 其底部抵于后轮边上,防止后轮翻转,达到折叠锁紧状态;再将前轮旋转大约170度左右, 使两个车轮部分交叉叠放,以进一步縮短折叠车的长度,最后利用车把快拆取下车把,并将 一端刹车把手柄卡在前叉上端,另一端刹车把手柄卡在车架的拎手处,即可完成折叠。折叠 状态时,后轮卡于座管和横梁之间,处于一个良好的锁紧状态。 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折叠车,包括前轮、前叉、折叠式车把、车架、后 轮、后叉、设于车架上的电池及控制电路和设于中轴上的脚踏板,前轮或后轮上设有驱动电 机,所述车架主要由横梁和中管组成;座管与中管套管式连接,所述后叉经转动连接结构与 中管铰接,其铰接轴平行于地面设置且位于中管和后轮之间,使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 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下插至座管的下部与后轮后部相抵位置; 所述折叠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前上部与车架相抵;所述中轴一侧设有永磁发电 机。 优选的技术方案,使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达到折叠状态时衣架成为停车撑 脚,座管下插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的下部与后轮相抵。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叉前上部与车架相抵处设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为在后叉前上部设有避震圈,车架上固定设有配合的避震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头呈腰鼓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的前端设有灯罩,灯罩内设有LED灯,LED灯后设有 控制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设有拎手把,其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管固 定连接;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车把的一端刹车把手柄卡在所述拎手把上,另一端刹车 把手柄卡在前叉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是指一种无链条的发电电动车,即利用脚踏板旋转,带动安装在中 轴一侧的永磁发电机发电,向设于车架内的电池和驱动车轮的电机供电,实现无链条的电 动车功能;其折叠结构与第一个技术方案是相同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车轮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内折叠,突破了以往折叠车轮相对折叠的传统想法;同时,折叠后的车身的长度减少近半,厚度方向为单个车架的宽度,高度方向略高于车轮至横梁的高度,呈类矩形,因而车身体积有效减小,更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及存放。 2.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防脱链结构,克服了车轮在向内折叠过程中出现的链条松脱的难 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外型美观,可以在具有较大车轮直径的情况下 实现折叠尺寸最小化,适于推广应用。 4.本专利技术折叠车巧妙利用转动连接结构实现折叠,对于现有的避震车而言,避震 转轴即为转动连接结构,因而无需在车架上设置专门的折叠装置,有效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重量;同时,该结构使横梁保持一个整体有效长度,能够更多地安装电池,也保证了车架的 简洁美观。 5.本专利技术利用避震圈的弹性,并与腰鼓形避震头过盈配合,实现了两者的牢固结 合,防止两者轻易松脱,并可以实现相互脱离。 6.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拎手把,不仅方便了折叠车的提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包括前轮、前叉(2)、折叠式车把(1)、车架、后轮、后叉(8)和前、后链轮及链条(10),所述车架主要由横梁(6)和中管(5)组成;座管(4)与中管(5)套管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8)经转动连接结构与中管(5)铰接,其铰接轴(20)平行于地面设置且位于中管(5)和后轮之间,使后轮沿着铰接轴向内折叠达到折叠状态时,座管下插至座管的下部与后轮后部相抵位置;在对应于前、后链轮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防脱链结构;所述折叠车在展开状态时后叉前上部与车架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雅电动车有限公司崔晓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