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卫平专利>正文

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343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包括:通过转轴(3)铰接的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所述第一铰臂(1)在设于转轴(3)一侧的通孔(11)内安装有一按钮(4),所述第二铰臂(2)在设于转轴(3)一侧的凹孔(21)内安装有一底部与弹性件(6)相抵的卡柱(5);在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转至所述通孔(11)与卡柱(5)中心正对的位置,所述弹性件(6)将所述卡柱(5)上推至上部位于所述通孔(11)内而下部位于凹孔(21)内,所述按钮(4)底部与该卡柱(5)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铰接结构在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转动至适当位置时可卡锁固定,方便用户使用,可应用于可折叠物件的连接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常用的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其两铰臂之间可自由地相对转动,方便人们 展开或折叠物件,但有时候,人们希望两铰臂在展开至某一角度或完全折叠状态时,两铰臂 能被锁定而不能相对转动,在需要时又能很方便地解除锁定,因此现有的这种铰接结构就 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适当角度时能锁定两铰臂的可折 叠物件的铰接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可折叠物件的铰 接结构,包括通过转轴铰接的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所述第一铰臂在所述转轴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一按钮安装在该通孔处;所述第 二铰臂在所述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凹孔,一卡柱安装在该凹孔内且其底部与弹性件相抵;所述通孔中心与所述卡柱中心距转轴中心的距离相等,且所述通孔的直径稍大于 所述卡柱的直径;在所述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转至所述通孔与卡柱中心正对的位置,所述 弹性件将所述卡柱上推至上部位于所述通孔内而下部位于凹孔内,所述按钮底部与该卡柱 相抵。此时,两铰臂即可被锁定而不能相对转动,而当按压按钮时,所述卡柱被推回凹孔内, 两铰臂被释放,可以相对转动。在所述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打开至最大的位置,所述通孔的中心与卡柱的中心上 下正对。或者,在所述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转动至折叠状态的位置,所述通孔的中心与卡柱的中 心上下正对。所述按钮底部具有弧形凸起,所述卡柱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弧形凸起匹配的凹 位。此结构有助于卡柱的定位,在两铰臂锁定时起定位作用,在按下按钮时可使卡柱顺利下 移。所述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在两者相接面上分别设有凸块和弧形导槽,所述凸块落 入所述弧形导槽,由此可限制两铰臂之间的转动角度,并可减少两者相接面的接触面积,从 而减少摩擦力。所述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上设有镂空位,能减轻重量,且因镂空形成的筋还能起 到加强的作用。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具有锁定装置,能在两 铰臂转动至适当角度时锁定使两者不能再相对转动,方便人们使用,而在需要解除锁定时, 只需按下按钮即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重量轻、转动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所述第一铰臂1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按钮4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完全打开时的组装图;图5为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完全打开时的剖面图;图6为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完全折叠时的组装图;图7为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完全折叠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主要由相互铰接的第一铰臂1 和第二铰臂2组成。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具有相互转动时上下相对的圆形接触 面,且两圆形接触面的中心各自设有轴孔13和23,一穿过两轴孔13和23的转轴3和垫片 7将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铰臂1在其轴孔13 —侧设定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11,一按钮4安装在 该通孔11处。如图3所示,所述按钮4底部左右两侧设有各凸设有一个挡止部42,底部中 央设有弧形凸起4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铰臂1的通孔11孔壁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凹 位14,但该凹位14不贯穿第一铰臂1的上表面。所述按钮4左右两侧的挡止部42正好安 装在通孔11孔壁的两侧凹位14内,由此按钮4的上部可伸出第一铰臂1上表面但由于挡 止部42的限制而不能脱离通孔11。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铰臂2在其轴孔23 —侧设定的位置处开设有一凹孔21,一 卡柱5安装在该凹孔21内且其底部与一弹性件6相抵,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为一压缩弹簧。 所述卡柱5顶面中部设有与按钮4底部弧形凸起41匹配的凹位51,卡柱5底部向下凸设有 定位柱52,该定位柱52插入压缩弹簧6的内孔中。所述通孔11中心距转轴3中心的距离与所述卡柱5中心距转轴3中心的距离相等,且所述通孔11的直径稍大于所述卡柱5的直径。当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转至 所述通孔11与卡柱5中心正对的位置时,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弹性件6将所述卡柱5向 上推,使得该卡柱5的上部位于所述通孔11内而下部位于凹孔21内,卡柱5推抵于所述按 钮4的底部使得该按钮4上部突出第一铰臂1上表面,由于卡柱5和通孔11为偏心位置, 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即可被卡柱5锁定而不能相对转动。此时如果向下按压按钮 4,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所述卡柱5被按钮4向下推至完全位于凹孔21内时,所述第一铰 臂1和第二铰臂2之间的锁定便被解除,两者之间又可以相对转动至所需的角度。所述按 钮4底部的弧形凸起41设计有助于卡柱5的定位,在两铰臂1和2锁定时起定位作用,在 按下按钮4时可使卡柱5顺利下移,另外,还使得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解除锁定开始相 对转动时更加顺畅,即使按钮被按得稍下也不会妨碍转动。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的锁定位置,可通过改变通孔11和凹孔21的位置 来设置,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打开至最大的位置时,所述通孔11的中心与所述凹孔21和卡柱5的中心上下正对,此时即为两铰臂的锁定位置。当然,也可以设置 成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转动至完全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通孔11的中心与所述 凹孔21和卡柱5的中心上下正对,两铰臂在折叠状态时被锁定。还可以根据物件实际使用 的需要而设定需要锁定的角度。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铰臂2在与第一铰臂1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圆心与 转轴3轴心重合的弧形导槽22,所述第一铰臂1在与第二铰臂2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 12,所述凸块12落入所述弧形导槽22,由此可以更好地限制第一铰臂1与第二铰臂2之间 相对转动的角度和轨迹。同时,为了减轻重量,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上分别设有镂 空位15和24。另外,两铰臂1和2的相对接触面上还可以分别设有弧形槽,除了可以减轻 重量,还可以与弧形导槽22 —起,减少两铰臂1和2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包括通过转轴(3)铰接的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臂(1)在所述转轴(3)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11),一按钮(4)安装在该通孔(11)处;所述第二铰臂(2)在所述转轴(3)的一侧开设有凹孔(21),一卡柱(5)安装在该凹孔(21)内且其底部与弹性件(6)相抵;所述通孔(11)中心与所述卡柱(5)中心距转轴(3)中心的距离相等,且所述通孔(11)的直径稍大于所述卡柱(5)的直径;在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转至所述通孔(11)与卡柱(5)中心正对的位置,所述弹性件(6)将所述卡柱(5)上推至上部位于所述通孔(11)内而下部位于凹孔(21)内,所述按钮(4)底部与该卡柱(5)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铰臂(1) 和第二铰臂(2)打开至最大的位置,所述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物件的铰接结构,包括:通过转轴(3)铰接的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臂(1)在所述转轴(3)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11),一按钮(4)安装在该通孔(11)处;所述第二铰臂(2)在所述转轴(3)的一侧开设有凹孔(21),一卡柱(5)安装在该凹孔(21)内且其底部与弹性件(6)相抵;所述通孔(11)中心与所述卡柱(5)中心距转轴(3)中心的距离相等,且所述通孔(11)的直径稍大于所述卡柱(5)的直径;在所述第一铰臂(1)和第二铰臂(2)转至所述通孔(11)与卡柱(5)中心正对的位置,所述弹性件(6)将所述卡柱(5)上推至上部位于所述通孔(11)内而下部位于凹孔(21)内,所述按钮(4)底部与该卡柱(5)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卫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