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总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166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子元件散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总成,该散热装置连通有一散热流体驱动器,该散热装置包括:开设有至少一个供该散热流体驱动器的散热流体流经的开口的壳体,该壳体导接至该散热流体驱动器;一组设置于该壳体中、开设有复数个供该散热流体流通的孔道的散热件;以及,一个其中至少形成有一根封闭导热管道、具有一个导热连接至该发热元件导热端的导热件,该封闭导热管道中容纳有挥发性液体,且该导热件包括一远离该导热端、并与该组散热件导热连接的导热接触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增加热能传输导出效率,并且可在传导过程中增加空间运用弹性,并使导离的热能被快速发散,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总成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元件将大量电路元件集成化、微型化,还提升运算速度与产品效能;投 影设备与照明装置中的光源与光机构不断微縮化、发光效率却因应市场需求而需要不断提 升;种种产品最终都将面临散热问题。 一旦伴随电子运算或发光所产生的热量无法被顺利 排出,电子装置运转所产生的高温无法有效降低,轻则减损产品寿命、降低产品效能,或对 其它周边相关零件造成不良影响;重则会直接产生热逸散(Thermal run away)、甚至导致 危险,因此散热问题丝毫不可以被轻忽。 为此,目前常见利用散热鳍片、风扇、甚至致冷芯片或上述各装置的组合而排走发 热元件附近热能、降低发热元件附近的温度。常见例如个人计算机设置风扇强制空气对流; 也有以金属散热片的接触面贴合于发热元件,使热传导至散热片整体,再以风扇吹送气流 散热。 然而,无论是在发热元件与散热片接触面间、由接触面至金属鳍片、或空气与金属 鳍片间的热传导,都会受限于接触面积或传导截面大小。如果在一个狭窄空间中,无法设置 较大尺寸的散热片或散热鳍片,散热效率将随之大打折扣。但相对地,电子装置需不断顺应 潮流趋势而逐渐轻薄短小,如何在空间大幅縮减状态下确保散热效率,也使得规划电子装 置内部空间与电路布局的工程师相当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总成,旨在解决电子装置散 热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将一发热元件所发热量导离,其特 征在于,该散热装置连通有一散热流体驱动器,该散热装置包括 —开设有至少一个供该散热流体驱动器的散热流体流经的开口的壳体,该壳体导 接至该散热流体驱动器; —组设置于该壳体中、且开设有复数个供该散热流体流通的孔道的散热件; 以及, —个其中至少形成有一根封闭导热管道、具有一个导热连接至该发热元件导热端的导热件,该封闭导热管道中容纳有挥发性液体,且该导热件包括一远离该导热端、并与该 组散热件导热连接的导热接触部。 更具体的,该壳体包括两处分别导接至该散热流体驱动器、分别供该散热流体进入及流出的开口。 更具体的,该组散热件为复数个彼此平行的散热鳍片。 更具体的,该组散热件为复数个相邻且彼此呈一角度相交的散热鳍片。3 更具体的,该导热件以一角度导热接触该发热元件导热端,且该散热鳍片分别开设有穿孔,该散热鳍片开设该穿孔的壁面导热衔接至该导热件导热接触部。 更具体的,该导热件具有一抵挡部,且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与该导热件对应、一端抵靠至该壳体与该散热件之一、另一端抵压该导热件抵挡部、使该导热端被压紧抵靠至该发热元件的弹性件。 更具体的,该弹性件为弹簧。 更具体的,该散热件与该壳体一体成形。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总成,用于将一发热元件所发热量导离该发热元件,该散热装置总成包括 —组散热流体驱动器; —开设有至少一个供该散热流体驱动器的散热流体流经的开口的壳体,该壳体导 接至该散热流体驱动器; —组设置于该壳体中、且开设有复数个供该散热流体流通的孔道的散热件; 以及, —个其中至少形成有一根封闭导热管道、具有一个导热连接至该发热元件导热端 的导热件,该封闭导热管道中容纳有挥发性液体,且该导热件包括一远离该导热端、并与该 组散热件导热连接的导热接触部。 更具体的,该散热流体驱动器为一供气装置,且该散热流体为空气。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具有中空封闭管道的导热件,将发热元件所发热量,经过挥发性液体的挥发,经过较为狭窄区域传输至散热件后,再由风扇等散热流体驱动器,将空气或其它散热流体驱动而流经散热件,使挥发性液体再度回复液态而回到接近发热元件位置,反复传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可增加热能传输导出效率,并且可在传导过程中增加空间运用弹性,并使导离的热能被快速发散,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散热装置的内部架构图; 图3为图1实施例散热装置的导热件的内部架构图; 图4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内部架构图; 图5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内部架构图;及 图7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2所示,该散热装置包含壳体21、散热流体驱动器23、散热件25、弹性件27及导热件29。其中,本实施例的导热件29如图3所示, 为一根内部形成有一根中空封闭导热管道290的管件,并以图式下方的端部导热连接至发 热元件,为便于说明,以下称此端部为导热端292 ;中空封闭导热管道290中容纳有挥发性 液体294,当导热件29贴近至发热元件时,由发热元件传来的热量将可促使挥发性液体294 在封闭导热管道290中挥发向上。 本实施例中的散热件25是以复数散热鳍片252为例,且彼此平行地设置于壳体21 中,从而在各鳍片(未标号)间形成对应的复数孔道250,该散热鳍片252的每一鳍片分别 形成有一个穿孔2520,供导热件29以大致垂直于散热鳍片252的方向插入,并与各鳍片紧 密结合。在此,定义导热件29与各鳍片导热结合的位置为导热接触部296。由于导热件29 与鳍片在导热接触部296处紧密结合,中空封闭管道290内的已汽化挥发性液体在此再度 释放热能而被液化,重新向下落回导热端292处,反复循环。 该中空壳体21在图2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处开口 210,而散热流体驱动器23则 是由壳体21—侧边导入、另一侧边导出的方式连接至壳体21的鼓风机,使得作为散热流体 的干燥空气在密闭的通气管道中受到强制对流,将壳体21中的温度降低。而且为使导热件 29的导热端292能紧密贴合于发热元件3,使其间没有间隙与较大热阻,本实施例中的导热 件29更形成有一个抵挡部298,且在导热件29外套设有的弹性件27 (本实施例中为弹簧), 弹性件27藉由一端推抵壳体21底面,另端抵压至导热件29的抵挡部298,这样使得一端抵 靠至该壳体21,另一端抵压该导热件29的抵挡部298,使导热端290被压紧抵靠至发热元 件3。 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能轻易理解,上述导热件形状可以不限于管状,可以 延长、弯折、成为片状、或在内部形成多道中空封闭导热管道;且该导热件形成中空封闭导 热管道的表面也可为毛细表面,使得挥发性液体可以更易于在管道中往返。因此,当发热元 件附近的设置空间较狭窄时,亦可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其符合各种空间需求。此外,散热 件亦可如图4、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示,为复数相邻且彼此呈一波浪状弯折的散热 鳍片252',且壳体没有下方表面,而将弹性件27'顶抵于最下方的散热鳍片252'与导热件 抵挡部298'间;本实施例中,通过壳体21'与发热元件共同紧密结合成为一个封闭空间,因 此散热流体可以选择为纯水,而此散热流体也可直接部分接触至发热元件表面,更增加散 热效能。 如图5本技术第三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将一发热元件所发热量导离,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连通有一散热流体驱动器,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开设有至少一个供该散热流体驱动器的散热流体流经的开口的壳体,该壳体导接至该散热流体驱动器;一组设置于该壳体中、且开设有复数个供该散热流体流通的孔道的散热件;以及,一个其中至少形成有一根封闭导热管道、具有一个导热连接至该发热元件导热端的导热件,该封闭导热管道中容纳有挥发性液体,且该导热件包括一远离该导热端、并与该组散热件导热连接的导热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孟恭欧阳勤一蔡译庆陈瑞雄赖佳宏
申请(专利权)人: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