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浮力调节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水下测量、作业平台,已经广泛应用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 程、海洋资源勘探、救援打捞等应用领域。通常水下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浮力 状态,如中性状态,以保证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然而,受海水密度变化的影响,水下机器 人的浮力状态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从而影响水下机器人的整体性能。通过专用的水下 机器人浮力调节装置,根据水下机器人作业海域的海水密度情况,自动调节水下机器人的 排水体积或载休重量实现调整水下机器人系统浮力,达到期望的浮力状态。因此研究模块 化、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的水下机器人用浮力调节装置,对提高水下机器人整体性能具有重 要作用。目前现有水下机器人控制升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浮力 来进行调节,通过高压气体来控制水下机器人的排水量,例如潜艇,这种方法的系统结构复 杂,适用于大型的水下机器人;第二种是通过推进器的推力的改变来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升 沉运动,例如传统的AUV (完全功能模块化的水下自治机器人)和R0V (水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皮囊(5)、直流电机(9)、电磁阀(11)、单向阀(16)、双向齿轮泵(19)、艉部端盖(24)及外皮囊(26),所述艉部端盖(24)与水下机器人筒体密封连接,外皮囊(26)安装在艉部端盖(24)的外侧;所述内皮囊(5)、直流电机(9)、电磁阀(11)、单向阀(16)及双向齿轮泵(19)分别安装在水下机器人筒体内,内皮囊(5)通过管路与由直流电机(9)驱动的双向齿轮泵(19)相连接;所述电磁阀(11)及单向阀(16)通过管路并联连接于双向齿轮泵(19)与外皮囊(2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皮囊(5)、直流电机(9)、电磁阀(11)、单向阀(16)、双向齿轮泵(19)、艉部端盖(24)及外皮囊(26),所述艉部端盖(24)与水下机器人筒体密封连接,外皮囊(26)安装在艉部端盖(24)的外侧;所述内皮囊(5)、直流电机(9)、电磁阀(11)、单向阀(16)及双向齿轮泵(19)分别安装在水下机器人筒体内,内皮囊(5)通过管路与由直流电机(9)驱动的双向齿轮泵(19)相连接;所述电磁阀(11)及单向阀(16)通过管路并联连接于双向齿轮泵(19)与外皮囊(26)之间。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艉部端盖(24)的内侧、水下机器人筒体内通过多根艉部拉杆(22)连接有固定板(8),内皮囊端盖(3)通过内皮囊套筒(4)与固定板(8)相连,所述内皮囊(5)的开口端安装在内皮囊端盖(3)上、通过内皮囊套筒(4)压紧固定,内皮囊(5)的另一端设有对其运动导向的内皮囊活塞(7)。3.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皮囊端盖(3)的表面周向设有O型圈槽,内皮囊(5)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内延伸,该延伸部容置于所述O型圈槽内,内皮囊套筒(4)位于内皮囊(5)的外面、压紧内皮囊(5),内皮囊套筒(4)的两端分别与内皮囊端盖(3)及固定板(8)相连接;所述内皮囊活塞(7)固接于内皮囊(5)的底部、与内皮囊(5)连动,内皮囊活塞(7)的开口向外延伸并抵接于内皮囊套筒(4)的内壁。4.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皮囊端盖(3)上分别开有第一油口 (27)及排气口 (28),第一油口 (27)上安装有通过管路与双向齿轮泵(19)连接的第一可调向弯头(l),排气口 (28)上设有排气阀(2)。5.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双向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上安装有直流电机(9),直流电机(9)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明,俞建成,张艾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