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锂离子电池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7316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氧化铬-磷化铟(Cr2O3-InP)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为薄膜形式,通过激光溅射沉积法制备获得。该薄膜制成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可逆性,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电极的可逆比容量为568mAh/g。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充放电平台的极化小、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电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手机以及其它通讯器材的重要电源,而且有可 能作为绿色能源用于汽车和其它交通工具。目前市售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碳基负极材料, 有机液体电解质和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所组成。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 性能,人们正在研究、寻找比碳基负极材料性能更好的新型的负极材料。此外,随着微电子 器件的小型化,迫切要求开发与此相匹配的锂离子薄膜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性能良好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一种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负极 材料的薄膜材料。经研究表明,此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的负极材料。目前为止没有关于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 报道。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材料为薄膜 形式。 本专利技术提出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氧化铬-磷化铟(记为CrA-InP)纳米复合负极材 料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为一种氧化铬-磷化铟纳米复合薄膜材料,记为Cr↓[2]O↓[3]-InP。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雯静周永宁傅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