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7125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氨氮氧化槽及一薄膜分离槽。氨氮氧化槽包括多个生物担体,负载氨氧化菌以及亚硝酸氮氧化菌;一pH值控制装置,使该氨氮氧化槽的pH值大于7.5;一溶氧控制装置,使该氨氮氧化槽的溶氧量小于1.0mg/L。薄膜分离槽,设置于该氨氮氧化槽之后,其包括一薄膜及一曝气装置,用以分离该氨氮氧化槽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环境工程,且特别涉及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 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技术介绍
氨氮处理不管是都市污水或工业废水都为相当重要的课题。都市污水中氮多以氨 氮与有机氮形式存在,无论是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氮容易被代谢转化为氨氮。传统的 生物脱氮程序,即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成硝酸态氮,再于厌氧条件下, 将硝酸态氮还原成氮气逸散出水体,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 传统氨氮生物处理方式必须经过一连串的生物反应,包含氨氧化菌(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 AOB)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后接续由亚硝酸氮氧化菌(nitrite oxidation bacteria, NOB)将亚硝酸氮氧化成硝酸氮;最后则由脱氮菌接手将亚硝酸氮还 原成氮气处理完成。由于传统处理方式必须考 虑较大的曝气量以达到将氨氮氧化成硝酸氮 的目的,同时于脱氮反应中必须额外添加有机物质作为脱氮反应的碳源。因此整体操作上 较为耗能,且操作维护上较为困难。 新的氨氮处理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  一氨氮氧化槽,包括:  多个生物担体,负载氨氧化菌以及亚硝酸氮氧化菌;  一pH值控制装置,使所述氨氮氧化槽的pH值大于7.5;  一溶氧控制装置,使所述氨氮氧化槽的溶氧量小于1.0mg/L;以及  一薄膜分离槽,其包括一薄膜及一曝气装置,用以分离所述氨氮氧化槽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氨氮氧化槽,包括多个生物担体,负载氨氧化菌以及亚硝酸氮氧化菌;一pH值控制装置,使所述氨氮氧化槽的pH值大于7.5;一溶氧控制装置,使所述氨氮氧化槽的溶氧量小于1.0mg/L;以及一薄膜分离槽,其包括一薄膜及一曝气装置,用以分离所述氨氮氧化槽出流水的固相及液相。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氨氮氧化槽的pH值为7. 5至8. 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氨氮氧化槽的溶氧量为0. 5 至1. Omg/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氨氧化菌的活性被活化。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亚硝酸氮氧化菌的活性被抑制。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氨氮氧化槽中的亚硝酸氮浓 度高于硝酸氮浓度。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薄膜为中空纤维膜、板式膜 或陶瓷膜。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担体为泡棉担体或无纺布担体。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厌氧处理槽与所述氨氮氧化 槽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甫张盛钦彭淑惠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