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221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相破乳剂,其为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和长链烷基苯磺酸在溶剂中的复配产物,其中,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为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长链烷基苯磺酸为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8的烷基,式II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烷基。该反相破乳剂对O/W型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可应用于反相乳状液低温脱水或含油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原油生产加工领域的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原油在开采、加工过程中,由于和水的接触,以及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环烷 酸、脂肪酸、盐、晶态石蜡、人为引入的各种化学药剂等的相互作用,乳化现象十分严重,极 易与水形成稳定的W/0(油包水)型或0/W(水包油)型乳状液。目前,世界采出的原油80% 以上以原油乳状液的形式存在。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油田进入后期开采阶段,酸化、压裂、 堵水等措施的采用以及化学驱油剂的注入,导致采出液含水量不断上升,原油的集输、储 罐、动力消耗、燃料消耗相应的也大大增加,在石油炼制中,含水量的上升还会引起催化剂 中毒,从而使原油的生产、运输和加工的费用增加;原油中含有的盐等杂质,会引起管道和 设备结垢、堵塞和腐蚀。因此,对原油进行破乳,使油水分离成为必需,原油破乳剂也就成为 极其重要的油田化学剂。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破乳剂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破乳剂的 性能要求也更为苛刻,故进行破乳剂研究非常必要。1981年,Hihara指出,所使用的有效破 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类石油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等磺酸盐类;油脂及其衍生物类;环烷酸钠 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高碳烷基咪喹啉类;聚氧化烯烃嵌段共聚物类;烷基酚醛树脂 衍生物类等。不同类型的破乳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原油。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推广和实施,采出液中0/W型(反相)乳状液所占的比例越 来越大,稳定性也越来越强,油水分离难度加大,而已有的破乳剂大多为W/0型乳状液的破 乳剂,0/W型(反相)乳状液的破乳剂(简称反相破乳剂)的种类有限,性能不够理想(特 别是低温下的破乳能力很差),因此,新型化学结构的0/W型乳状液高效破乳剂的研发已迫 在眉睫。 树枝状高分子(dendrime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类新型高分子,分子中 有重复的结构单元,分子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因而具有许多独 特的优越性结构可精确控制、单分散、具有三维球形结构,水溶性好,分子内部和末端含有 大量功能基团;另外,它具有亲水亲油基团,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有增溶、破乳、稳定等作 用,因此,在生物医药、材料改性、工业催化和石油开采等领域有潜在的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较低温度下对原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破乳能力的反相(0/W型,水包油型)破乳剂。本专利技术以树枝状高分子为母体,对其表面上的大量极性胺基官能团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并与常规破乳剂进行复配,开发出了一种高效反相破乳剂。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反相破乳剂为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_胺与长链烷基苯磺酸在溶剂中的复配产物,其中,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胺为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长链烷基苯磺酸为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式I) (式II)式I中&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8的烷基,式II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的较佳地,&的主链碳原子数为12U6、18、或20 ;R2的主链碳原子数为10-18。 溶剂可以为水、甲醇、乙醇和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 混合物。 较佳地,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和长链烷基苯磺酸的总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 为40-90 : 60-10。 更佳地,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和长链烷基苯磺酸的总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 为40-60 : 60-40。 较佳地,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与长链烷基苯磺酸的质量比为60-90 : 40-10。 更佳地,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与长链烷基苯磺酸的质量比为70-90 : 30-10。 所述反相破乳剂可以将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和溶剂混匀而制得。其中,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胺,是由 长链胺先与丙烯酸甲酯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得到0. 5G(generation),再以0. 5G为原 料,与乙二胺通过酰胺化縮合反应而得;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苯磺酸, 可由市场直接购得。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相破乳剂具备良好的界面参与能力和降粘作用,能够迅速到达油 水界面,替代天然界面活性物质,形成新的不稳定的油水界面膜,对0/W型乳状液具有良好 的破乳性能,可应用于反相乳状液低温脱水或含油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反相破乳剂是一种将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_胺与长链烷基苯磺 酸在溶剂中混合的复配体系。各组成成分所占比例对破乳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_胺(式III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 在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7g(0. lmol)十八胺,300g甲醇,磁力搅拌下恒温回流, 浴温6(TC,待原料完全溶解后,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丙烯酸甲酯86g(lmo1),滴加速度 为每秒一滴,恒温搅拌下反应24h后得到浅黄色透明液体,反应液静止12h,有白色沉淀析 出,过滤,滤液用油泵减压蒸馏,得到黄色液体,即为0. 5G产品;在三口瓶中加入0. 5G产品 4. 3g(0. Olmol),加入甲醇100g,60。C恒温,搅拌下缓慢滴加乙二胺36. lg(O. 6mo1),滴加速 度为每秒一滴,恒温搅拌下反应24h,反应液用油泵减压蒸馏,得到深黄色粘稠液体,冷却至 室温,便得到黄色蜡状固体,即为长链烷基1. 0G聚酰胺-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式IV)(式III) 实施例2 :反相破乳剂A的制备 将60g式III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 0G聚酰胺-胺)、40g式IV结 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苯磺酸)和100g甲醇混合,即得反相破乳剂A。 实施例3 :反相破乳剂B的制备 将70g式III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_胺)、30g式IV结 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苯磺酸)和100g甲醇混合,即得反相破乳剂B。 实施例4 :反相破乳剂C的制备 将80g式III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_胺)、20g式IV结 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苯磺酸)和100g甲醇混合,即得反相破乳剂C。 实施例5 :反相破乳剂D的制备 将96g式V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胺,制备过程同实施 例l,其中十八胺改为十二胺,质量改为18. 5g) 、24g式VI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 基苯磺酸)和80g甲醇混合,即得反相破乳剂D。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式V) 实施例6 :反相破乳剂E的制备 将80g式VII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 OG聚酰胺_胺,制备过程同实 施例l,其中十八胺改为十六胺,质量改为24. 2g) 、20g式VII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相破乳剂,其特征在于:该反相破乳剂为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与长链烷基苯磺酸在溶剂中的复配产物,其中,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为式Ⅰ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长链烷基苯磺酸为式Ⅱ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Ⅰ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8的烷基,式Ⅱ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反相破乳剂,其特征在于该反相破乳剂为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与长链烷基苯磺酸在溶剂中的复配产物,其中,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为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长链烷基苯磺酸为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 (式II)式I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8的烷基,式II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的烷基。F2009102378165C00011.tif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破乳剂,其特征在于A的主链碳原子数为12、 16、 18或 20 ;R2的主链碳原子数为10-18。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溶剂为水、甲醇、乙醇和二甲苯中 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破乳剂,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朝王金本周继柱陈慧博史学峰杨惠徐晓慧王毅琳张健向问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