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驱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925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机车驱动轮,其组设于一机车的轮叉上,包括有:一连杆、一轮圈、一轮胎、一传动轴、一驱动马达、及一避震器。其中,连杆组设于轮叉上,传动轴的一端枢设于轮圈上、另一端则枢设于连杆上,驱动马达组设于轮叉上,避震器的一端枢接于轮叉上、另一端则枢接于连杆上。其中,驱动马达、及避震器皆位于轮圈的外周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置极为简洁,整体所占空间缩小,可大幅增加停车的方便性;且驱动马达直接驱动轮圈,也可增加相关零件的使用寿命及骑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车驱动轮,尤指一种适用于电动机车的驱动轮。
技术介绍
今年来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如何使车辆具有低污染的特性,实为各 车辆生产厂商所急欲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厂商研发出所谓的电动车,其是利用电力作为动力的来 源,并且使电力传递至一马达,而使电动车可以前进。现有电动机车的轮圈结构为一体的型式,在轮叉上须配置动力系统,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旋转,进而促使机车前进。且于邻近前轮、及后轮 的轮叉处尚须组设避震机构、连杆等构件,用以吸收轮胎上下作动时所 产生的力量,方能确保骑乘者的舒适性。现有电动机车是将动力系统配置于后车体,用以驱动后轮(又称驱动 轮)旋转,进而促使前轮(又称传动轮)一并旋转,而使机车前进。其中, 驱动轮的动力系统、及避震机构分配于轮叉的二侧等不同位置,故由轮 圈、动力系统、连杆、及避震机构所组成的驱动轮的整体构造及体积相 对较大,对于整车配置上具有相当不利的影响,例如所占空间较大、停 车不易等。且因动力系统、连杆、及避震机构分配于轮叉的不同位置, 于相关零件的使用寿命及骑乘的舒适性也有相当不利的影响。故现有电 动机车驱动轮的整体构造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专利技术人缘因于此,本着积极专利技术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机车驱动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此项嘉惠世人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驱动轮,其是组设于一机车的轮叉上, 包括有 一连杆、 一轮圈、 一轮胎、 一传动轴、 一驱动马达、以及一避 震器。其中,连杆组设于轮叉上,且连杆上固设有一轴承;另轮圈的中 心处穿设有一轮轴孔,轮胎则套设于轮圈的外周缘上,并且与轮圈连动。上述传动轴的一端枢设于轮圈的轮轴孔内,并且与轮圈连动,传动 轴的另一端则枢设于连杆的轴承内。至于上述驱动马达组设于轮叉上, 用以驱动传动轴旋转。又上述避震器的一端枢接于轮叉上,避震器的另 一端则枢接于连杆上,避震器用以吸收轮胎上下作动时的力量。其中, 驱动马达、及避震器皆位于轮圈的外周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此,本专利技术驱动轮的相关零件于配置上极为简洁,整体所占空 间縮小,可大幅增加停车的方便性;且驱动马达是直接驱动轮圈,不须 经过其它传送机构,也可增加相关零件的使用寿命及骑乘的舒适性。此外,上述连杆也可与驱动马达、及避震器一样皆位于轮圈的外周 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可使驱动轮的整体配置所占空间较为缩小。另外,上述驱动马达、及避震器二者可同时皆位于轮圈的同一侧, 可使驱动轮的整体配置所占空间较为縮小。或者驱动马达、避震器、及 轮叉三者可同时皆位于轮圈的同一侧,更可使驱动轮的整体配置所占空 间更为縮小。再者,上述传动轴与驱动马达之间可更组设有一减速齿轮组,减速 齿轮组包括一驱动齿轮、及一传动齿轮,其并分别套设于驱动马达的心 轴、及传动轴上,并且相互啮合,用以降低传动轴的转速、及提高传动 轴的扭力,再去驱动轮圈转动。又,上述避震器的一端可经由一第一固定架与轮叉相互枢接,避震 器的另一端也可经由一第二固定架与连杆相互枢接,俾用以吸收轮胎上下作动时的力量。此外,上述机车驱动轮可为一机车后轮,也可为 车设计为前轮、或后轮带动而定。至于驱动马达可为 等效的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3是本专利技术组设于一折迭机车的展开时立体图4是本专利技术组设于一折迭机车的折迭时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驱动轮10轮叉11后轮叉20连杆21内连杆22外连杆25轴承2830轮圈33轮轴孔35轮胎40传动轴45减速齿轮组451驱动齿轮452传动齿轮50驱动马达60避震器61第一固定架62第二固定架70前车体80后车体90转向器92传动轮93前轮叉具体实施例方式一机车前轮,视机 一电马达、或其它请参阅图1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及立体图。本实 施例的机车驱动轮1是组设于一轮叉10上,驱动轮l包括有 一连杆20、一侧盖28、 一轮圈30、 一轮胎35、 一传动轴40、 一驱动马达50、 一减 速齿轮组45、 一避震器60、 一第一固定架61、以及一第二固定架62。如图1所示,连杆20是由一内连杆21、及一外连杆22相互组设而 成。其中,外连杆22是组设于该轮叉IO上,而内连杆21则通过由其上 所固设的轴承25与传动轴40相互枢设。侧盖28则锁固于内连杆21朝向 轮圈30的一面上,用以隔离保护轮圈30。此外,轮圈30的中心处穿设有一轮轴孔33。轮胎35则套设于轮圈 30的外周缘上,轮胎35并与该轮圈30连动。传动轴40—端是枢设于轮 圈30的轮轴孔33内,传动轴40的另一端则枢设于内连杆21的轴承25 内,因此,传动轴40可与轮圈30—起转动,而连杆20则不会随传动轴 40转动。如图1所示,驱动马达50是组设于轮叉10上,而减速齿轮组45则 由驱动齿轮451与传动齿轮452组成,驱动齿轮451套设于驱动马达50 的心轴上,而传动齿轮452则套设于传动轴40上,且驱动齿轮451与传 动齿轮452相互啮合。因此驱动马达50的旋转动力是先经由减速齿轮组 45降低其转速,并提高其扭力后,再去驱动传动轴40旋转,进而驱动轮 圈30与轮胎35—起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马达50为一电马达。避震器60的一端是通过由第一固定架61与轮叉10相互枢接,避震 器60的另一端则通过由第二固定架62与连杆20相互枢接。当驱动轮1 于行驶转动时,避震器60可用以吸收轮胎35上下作动时的力量。在本 实施例中,该驱动轮1为一机车后轮,亦即该机车是设计为后轮带动, 且该轮叉IO为一后轮叉11,该后轮叉11是组设于该轮圈30的单侧。此外,驱动轮1的连杆20、驱动马达50、及避震器60等构件皆位 于轮圈30的外周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亦即该驱动轮1的配置上极为 简洁,上述连杆20、驱动马达50、及避震器60等构件所占的平面空间并未超出轮圈30的直径所环绕的平面空间。换言之,驱动轮1的整体所占空间较现有技术小,可大幅增加停车的方便性;且驱动马达50是直接 经由传动轴40驱动轮圈30旋转,不须经过其它传送机构,也可增加相 关零件的使用寿命及骑乘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杆20、驱动马达 50、避震器60、及轮叉10皆是位于轮圈30的同一侧。请参阅图3是本专利技术组设于一折迭机车的展开时立体图。如图3所 示,折迭机车包括有一前车体70、 一后车体80、及一转向器90,前车体 70并组设有一前轮叉93,前轮叉93则组设有一传动轮92,而轮叉IO(即 后轮叉ll)及驱动轮1则组设于后车体80上。请再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组设于一折迭机车的折迭时立体图,并请一 并参阅图1、及图3。驱动轮1的连杆20、驱动马达50、避震器60、及 后轮叉11皆位于轮圈30的同一侧,而传动轮92也是组设于前轮叉93的 一侧。就以骑乘者的位置而言,前轮叉93是组设于传动轮92的右侧, 而后轮叉11是组设于驱动轮1的左侧,因此,前车体70及后车体80经 由转向器90相互转向对折后,传动轮92及驱动轮l可并排,且夹设于前 轮叉93及后轮叉11之间,故整体机车折迭后所占空间较为缩小,可大 幅增加收藏的方便性。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己,本专利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范围 自应以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驱动轮,组设于一轮叉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连杆,组设于该轮叉上,该连杆固设有一轴承; 一轮圈,其中心处穿设有一轮轴孔; 一轮胎,套设于该轮圈的外周缘上、并与该轮圈连动; 一传动轴,枢设于该轮轴孔内、并与该轮 圈连动,该传动轴并枢设于该轴承内; 一驱动马达,组设于该轮叉上,用以驱动该传动轴旋转;以及 一避震器,其一端与该轮叉枢接、另一端与该连杆枢接; 其中,该驱动马达、及该避震器位于该轮圈的外周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驱动轮,组设于一轮叉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杆,组设于该轮叉上,该连杆固设有一轴承;一轮圈,其中心处穿设有一轮轴孔;一轮胎,套设于该轮圈的外周缘上、并与该轮圈连动;一传动轴,枢设于该轮轴孔内、并与该轮圈连动,该传动轴并枢设于该轴承内;一驱动马达,组设于该轮叉上,用以驱动该传动轴旋转;以及一避震器,其一端与该轮叉枢接、另一端与该连杆枢接;其中,该驱动马达、及该避震器位于该轮圈的外周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驱动轮,其特征在于,该连杆位于该轮 圈的外周缘所环绕的区域范围内。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驱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颖张菀菁吴国南邵治齐郑宪隆林家樑拉欧大卫波玻蓝欧雷恩钦亚瑟沛崔恩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麻省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