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8072 阅读:5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包括上顶针组件、设置在上 顶针组件下方并与上顶针组件同轴的下顶针组件、与上顶针组件和上顶针组件 连接的运动限位组件,上顶针组件和运动限位组件两者或其中之一上还连接有 压力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下顶针结构,将轴在竖直方向固定,并采用直线 作用力直接压入转子内。采用这种入轴方式及装置可以取消轴上的轴肩,也不 需要在轴承档上留出磨加工余量,既节省了材料成本也降低了工艺成本。并且, 入轴时在竖直方向对轴进行很好固定定位,入轴后能保证轴承档跳动在0.05mm 以内,完全满足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要求,省去了入轴后再对轴承档进行磨加 工的步骤。整个工装本身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发电机中对定转子进行入轴加 工的工装。技术背景汽车用交流发电机中,转子入轴加工都是在轴上增加入轴受力点(即轴肩), 轴承档上留出磨加工余量,通过轴肩受力直接将轴压入转子内,最后再对轴承 档进行磨加工保证轴的跳动量。这种入轴方式在轴上增加有轴肩,轴承档上留出磨加工余量,既增加了材 料成本也增加了工艺成本。并且,入轴时在竖直方向没有对轴进行较好固定定 位,入轴后轴的跳动量不稳定,有些超差较大的还要进行校直处理,增加成本 也影响效率。同时,入轴压力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顶针 转子入轴装置,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入轴后跳动量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包括 上顶针组件、设置在上顶针组件下方并与上顶针组件同轴的下顶针组件、与上 顶针组件和上顶针组件连接的运动限位组件,上顶针组件和运动限位组件两者 或其中之一上还连接有压力组件。作为优选,所述运动限位组件包括中板、与中板固定连接的导套、下垫板、 与下垫板固定连接的导柱,所述导柱插入导套内,在压九作甩下可在导套内移动。作为优选,所述上顶针组件包括上固定盘、穿过上固定盘的上顶针、设置 在上顶针后端的上弹簧、设置在上固定盘后端的上弹簧座,所述上弹簧设置在 上弹簧座内,上固定盘穿过中板。作为优选,所述上顶针组件还包括转接套,所述转接套设置在上固定盘的 前端,上顶针的前端穿过转接套。作为优选,所述压力组件包括穿过上弹簧座并顶住上固定盘的上垫板、固 定在上垫板两端的两个立柱,立柱的另一端连接在中板上。作为优选,所述下顶针组件包括下固定盘、穿过下固定盘的下顶针、设置 在下顶针后端的下弹簧、设置在下固定盘后端的下弹簧座,所述下弹簧设置在 下弹簧座内,下固定盘穿过下垫板,所述下顶针与上顶针同轴。作为优选,所述下固定盘上还设置有两限位杆,两限位杆的一端向下固定 盘的上方伸出。本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上下顶针结构,将轴在竖直 方向固定,并采用直线作用力直接压入转子内。采用这种入轴方式及装置可以 取消轴上的轴肩,也不需要在轴承档上留出磨加工余量,既节省了材料成本也 降低了工艺成本。并且,入轴时在竖直方向对轴进行很好固定定位,入轴后轴的跳动量稳定性好,入轴后能保证轴承档跳动在0.05mm以内,完全满足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要求,省去了入轴后再对轴承档进行磨加工的步骤。同时,入轴 压力容易控制。整个工装本身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是采用本技术进行入轴加工的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入轴加.丁的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包括上顶针组件、设置在上顶针组件下方 并与上顶针组件同轴的下顶针组件、与上顶针组件和上顶针组件连接的运动限位组件,h顶针组件和运动限位组件两者或其中之一上还连接有压力组件。通过同轴的上顶针组件、下顶针组件使入轴时在竖直方向对轴进行很好固定定位, 并通过运动限位组件是作用力一直保持直线。所述运动限位组件包括中板12、与中板12固定连接的导套5、下垫板13、 与下垫板13固定连接的导柱6,所述导柱6插入导套5内,在压力作用下可在 导套5内移动。通过导柱6插入导套5内,使导套5与导柱6能够保证相对直 线运动,控制入轴过程保持直线运动,保证跳动量的稳定性。所述上顶针组件包括上固定盘4、穿过上固定盘4的上顶针9、设置在上顶 针9后端的上弹簧15、设置在上固定盘4后端的十.弹簧座1,所述上弹簧15设 置在上弹簧座l内,上固定盘4穿过中板12。所述上顶针组件还包括转接套7, 所述转接套7设置在上固定盘4的前端,上顶针9的前端穿过转接套7。转接套 7可控制入轴尺寸。所述压力组件包括穿过上弹簧座1并顶住上固定盘4的卜.垫板2、固定在上 垫板2两端的两个立柱3,立柱3的另端连接在中板12上。液压装置可采用 常用的油压,提供下压的作用力,木技术可控制入轴压力, 一般控制入轴 压力在'5MPa以下。所述下顶针组件包括下固定盘11、穿过下固定盘11的下顶针10、设置在 下顶针].O后端的下弹簧16、设置在下固定盘11后端的下弹簧座14,所述下弹 簧16设置在T弹簧座14内,下固定盘11穿过下垫板13,所述下顶针10与上 顶针9同轴。所述下固定盘ll t还设置有两限位杆8,两限位杆8的一端向下固定盘11的上方伸出。两限位杆8保证了转子上两个爪极之间的爪极间隙一致。 工作时,将带转子线圈的两个爪极放在下固定盘ll上,两爪极内孔套在下 顶针10上,用两个限位杆8固定好两爪极之间的位子。将轴套在上顶针9和下顶针io之间,启动油压机将轴压入即可完成入轴。参阅图2、 3,采用本技术进行入轴加工的轴上取消轴了轴肩,也不需要轴承档上留出磨加工余量;而采用现有方式进行入轴加工的轴上具有轴肩17,并需要在轴承档上留出磨加工余量。结构复杂,成本高。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 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针组件、设置在上顶针组件下方并与上顶针组件同轴的下顶针组件、与上顶针组件和上顶针组件连接的运动限位组件,上顶针组件和运动限位组件两者或其中之一上还连接有压力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 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针组件、设置在上顶针组件下方并与上顶针组件同轴的下顶针组件、与上顶针组件和上顶针组件连接的运动限位组件,上顶针组件和运动限位组件两者或其中之一上还连接有压力组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限位组件 包括中板、与中板固定连接的导套、下垫板、与下垫板固定连接的导柱,所 述导柱插入导套内,在压力作用下可在导套内移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顶针转子入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针组件包 括上固定盘、穿过上固定盘的上顶针、设置在上顶针后端的上弹簧、设置在 上固定盘后端的上弹簧座,所述上弹簧设置在上弹簧座内,上固定盘穿过中 板。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顶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黎明张亦工王伟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汽车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