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2730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包括水平排列的第一小卷、水平排列的第二小卷以及垂直排列的第三小卷,所述的排样结构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0~590mm,所述的第三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所述的第二小卷位于第一小卷与第三小卷中间,且第一小卷的排样方向与第三小卷的排样方向一致,即扇形片齿形端朝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样结构,落料无需转动,降低劳动强度。从材料利用率上分析,传统剪条料人工落料的工艺排样,其扇形冲片间的搭边值为5mm,而使用该新型工艺排样和自动线落料工艺可以控制落料最小搭边值为3mm,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因人工落料缺角而报废的冲片,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同板差较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型电机、发电机制造领域,尤其适用于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定 子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的生产。
技术介绍
我国大型电机、发电机均采用扇形片拼接叠压而成,国内一般都采用lm、1.2m冷 轧硅钢片制造,传统的人工送料落料工艺与用自动线落料工艺比较,在材料利用率、用工成 本、生产效率及安全性上有明显差异。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定子铁心多采用以0. 5mm厚电工硅钢片为原料的扇形片 叠压成型结构,而风电扇形片的冲压制造,传统的人工送料工艺为落料前先要解决材料同 板差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先卷料剪成条料并成堆叠放,然后侧面划线,每10张180°人 工翻板;或者将卷料开平剪成方片并成堆叠放,然后侧面划线,每10张90°人工依次旋片, 最后通过压力机和冲压模具采用人工送料方式进行落料。现对于一种1. 5MW水磁同步风力 发电机的定子扇形片,如采用传统的人工送料工艺,则该风电扇形片的工艺排样图如图3、 图4。图3、图4中,是将1000mm或1200mm宽的硅钢卷料,先剪切成HI X L为1000*585和 H2XL为1200*585小条料并分别成堆堆放,然后整堆侧面记号笔划线,每10张180°人工 转片,之后条料采用人工送料方式进行落料。采用此传统工艺虽然能有效消除和解决材料 同板差问题,但是增加了剪板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开料成本,同时采用人工送料操作比较危 险,扇形落料片缺角不易控制,效率也很低,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劳 动强度、落料同板差小的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包括水平排列的第一小卷、水平排 列的第二小卷以及垂直排列的第三小卷,所述的排样结构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2. 5 212. 5mm、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0 590mm,所述的第三小卷的宽度为202. 5 212. 5mm,所述的第二小卷位于第一小卷与第三小卷中间,且第一小卷的排样方向与第三小卷的排样方 向一致,即扇形片齿形端朝向一致。所述的排样结构还包括第四小卷,所述的第四小卷的宽度为202. 5 212. 5mm,所 述的第四小卷位于第一小卷与第二小卷之间或者第三小卷与第二小卷之间。所述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7. 5mm、所述的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5mm,所述的第三 小卷的宽度为207. 5mm。所述的第四小卷的宽度为207. 5mm。本技术排样结构包括至少3卷,其中一卷垂直排列,两侧水平排列,且非对称 设置在中间小卷的两侧,落料后,中间小卷的同板差较小,可以忽略,两侧小卷存在同板差,但两侧的非对症排列,所以可以在后续的叠压工艺中,相互错开排列即可相互抵消这种同 板差,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叠压后扇形片的同板差,同时,本技术排样结构,落料无需 转动,降低劳动强度。从材料利用率上分析,传统剪条料人工落料的工艺排样,其扇形冲片 间的搭边值为5mm,而使用该新型工艺排样和自动线落料工艺可以控制落料最小搭边值为 3mm,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因人工落料缺角而报废的冲片,节约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1.5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定子扇形片排样图(1000mm宽卷 料)。图2为本技术1.5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定子扇形片排样图(1200mm宽卷 料)。图3为现有1. 5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定子扇形片排样图(1000mm宽卷料)。图4为现有1. 5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定子扇形片排样图(1000mm宽卷料)。具体实施方式根据该1. 5MW风电扇形片的形状、尺寸,选择使用合理宽度的原料(硅钢卷料)并 进行一种新的冲压落料工艺排样,以利用自动冲压落料线设备进行生产。如图1、图2,将宽 HI为1000mm的卷料,剪裁为2条宽L3、L5均为207. 5mm卷料1、3和1条宽L4为585mm卷 料2 ;或宽H2为1200mm卷料,剪裁为3条宽L3、L5、L5均为205mm卷料1、3、4和1条宽L4 为585mm卷料2,每条自动送料,采用“纵横纵”和“纵纵横纵”排样工艺。对用1000mm宽、1200mm宽的卷料,实行“纵横纵”和“纵纵横纵”排样开料、自动线 落料工艺生产,各区材料标识好归类堆放,冲片在叠压时按材料厚薄差互补原则进行配料 叠压,完全能有效消除和解决材料同板差问题。从工艺路线比较分析,使用该工艺排样和自动线落料工艺,减少卷料剪成条料后 再进行翻板的工序,这样可减轻剪板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了剪板组的工作量,在大批量 生产中,占有优势。从生产效率上分析,采用人工落料前,需先将卷料剪成条料,然后组织人员进行翻 板,自动线落料工艺与之比较,省时省力。落料工序从人员上人工落料需配3人,而自动线 落料只需一个人操作,可节约2人。人工落料一个班落4000片,而采用自动线落料一个班 可落10000片。从以上数据很容易看出,采用该工艺排样和自动线落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 效率而且能减少用工成本。权利要求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包括水平排列的第一小卷、水平排列的第二小卷以及垂直排列的第三小卷,所述的排样结构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0~590mm,所述的第三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所述的第二小卷位于第一小卷与第三小卷中间,且第一小卷的排样方向与第三小卷的排样方向一致,即扇形片齿形端朝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其特征在于 排样结构还包括第四小卷,所述的第四小卷的宽度为202. 5 212. 5mm,所述的第四小卷位 于第一小卷与第二小卷之间或者第三小卷与第二小卷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7. 5mm、所述的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5mm,所述的第三小卷的宽 度为 207. 5mmo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四小卷的宽度为207. 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包括水平排列的第一小卷、水平排列的第二小卷以及垂直排列的第三小卷,所述的排样结构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0~590mm,所述的第三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所述的第二小卷位于第一小卷与第三小卷中间,且第一小卷的排样方向与第三小卷的排样方向一致,即扇形片齿形端朝向一致。本技术排样结构,落料无需转动,降低劳动强度。从材料利用率上分析,传统剪条料人工落料的工艺排样,其扇形冲片间的搭边值为5mm,而使用该新型工艺排样和自动线落料工艺可以控制落料最小搭边值为3mm,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因人工落料缺角而报废的冲片,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同板差较低。文档编号H02K15/02GK201584862SQ20092023194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3日专利技术者王春雷, 管杨 申请人: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扇形片的自动线落料工艺排样结构,包括水平排列的第一小卷、水平排列的第二小卷以及垂直排列的第三小卷,所述的排样结构的第一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第二小卷的宽度为580~590mm,所述的第三小卷的宽度为202.5~212.5mm,所述的第二小卷位于第一小卷与第三小卷中间,且第一小卷的排样方向与第三小卷的排样方向一致,即扇形片齿形端朝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杨王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